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晋国与韩国诸侯墓葬形制比较研究

    桑登飞宋佳芮王晶晶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晋、韩两国的墓地制度、墓葬布局、墓葬形制和棺椁制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墓地制度上两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晋国实行的是集中公墓制,而韩国实行的是独立陵园制.墓地布局上晋国晋侯公墓多集中城外东北部,少数分布于城外西南部;韩国王陵分布于城外西南部和北部.墓地形制上晋国晋侯墓葬多为"甲"字形和"中"字形,到晚期墓葬墓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墓上筑有封土;韩国王陵多为"舟"字形,少数为"甲"字形和"中"字形.棺椁制度上晋侯墓葬多为一椁一棺、一椁二棺和二椁一棺,韩王陵棺椁制度上多为双棺双椁.这些异同揭示了晋、韩两国礼制文化上具有传承关系,墓葬制度上尤为明显.韩国墓葬制直接影响了秦汉时期的陵园布局形态以及营建规制,并在此基础上汉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墓葬制度.

    晋国韩国墓地制度墓葬布局墓葬形制棺椁制度

    浅谈文史馆文史资料资源建设与利用——以福州市政协文史馆为例

    苏昭华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州市政协文史馆在文献资源和工作基础上,承担着征集购买、分类编目、存储查询、编辑出版、研究开发、交流展示等功能,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文章对福州市政协文史馆的文史资料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详细介绍了当前福州市政协文史馆主要收集的文史资料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福州市政协文史馆的功能及作用.为了明确福州市政协文史馆的研究主题和方向,努力从书籍收藏、文史资料征编、馆藏文献展示等方面进行拓展,以实现学术研讨、高质量建言等层面的更高目标.

    政协文史馆文史资料馆藏文献

    释"艸"

    郭德海徐杰杨自起郑彦姣...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理"艸"古文字字形资料,隶鹤壁庞村古墓葬出土铜甗铭文"(艸)"为"艸",疏徵《说文》等辞书"艸"形、音、义的流变,辨析"艸""草""屮"的系联,释甗铭"艸"字喻义"新生、向上、活力无限".

    庞村古墓葬青铜甗"艸"字义喻义

    福文化视角下永宁铺境文化的研究与创意表达

    郑凤丁赖地养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文化寄托了我国古代社会民众对"福"的祈愿.石狮永宁铺境文化与福文化紧密相关,民众会在神诞日或其他特定时间进行奉祀民俗活动,表现出闽南地区人民的共同信仰.文章在深入考察调研福文化及永宁铺境文化的基础上,以石狮永宁铺境文化要素作为创意设计的素材,提取铺境文化内的福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创新,赋予永宁铺境文化新的活力,进而提高人们保护传统文化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

    永宁铺境文化民俗活动文创设计

    跨越千年的艺术传承与创新——西周逨鼎与宋代钱氏公主铜瓶的纹饰关联初探

    林姗姗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器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艺术传承与创新.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到宋代的宫廷铜器,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更揭示了社会历史与文化信仰的深刻内涵.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西周逨鼎与宋代钱氏公主铜瓶两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探究它们的纹饰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的关联.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西周逨鼎与宋代钱氏公主铜瓶在纹饰艺术与文化内涵上的异同.两者虽然相隔千年,但在纹饰风格和艺术价值上却有异曲同工与呼应之处.同时,宋代青铜器也在传承中创新,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也为今天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和文化支撑.

    逨鼎钱氏公主铜瓶铜器纹饰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的活化利用与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刘琛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见证了历史的更迭,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和坚韧毅力.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进行介绍,其次分析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的活化利用意义,再次分析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的文创产品开发意义,最后提出几条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的活化利用与文创产品开发路径,以供参考.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保护利用文创产品

    天坛公园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研究

    陈娇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坛公园是北京八处世界遗产之一,古建筑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载体,建筑彩绘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建筑彩绘(北京建筑彩绘)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备受公众关注,但由于工艺繁复、专用名词晦涩、不易接触等因素,制约了其面向公众的传播路径.文章介绍如何利用科学传播的方式,研究打造特色科普产品,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的活化利用,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贡献科普资源.

    遗产建筑建筑彩画科普产品活化利用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视域下的遗址阐释与展示——以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识系统建设为例

    张喻星陈亮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文化内涵和价值阐释的创新展示利用方式,也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保护和管理大遗址的一种重要手段.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识系统建设项目是以展示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的系统性标识展示项目,能够让观众以全新的视角更深层次体验汉文化,对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汉阳陵标识系统阐释与展示

    新时代保定长城历史文化研究

    沈伟涛赵贺飞徐睿李蹊...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定境内现存有战国中山长城、燕南长城和明内长城,长度为250余千米,修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修筑时间2000余年,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定长城沿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对其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保定长城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对全面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擦亮"和美保定"文旅品牌具有重要作用.

    中山长城燕南长城明长城历史文化

    探析民居建筑之美,浅谈文物保护利用——以甘熙宅第为例

    简泽菲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熙宅第作为南京市秦淮区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建筑,是由五栋建筑组成的五进院落,为典型的南京地方明清民居建筑群.甘熙宅第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中最高规格的民居标本,成为南京老城南地区的重要文化名片.文章仔细梳理甘熙宅第的建筑特色,提出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甘熙宅第民居建筑寿石轩津逮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