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宁夏黄河文化的内涵标识

    马宁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所经各省区在地域上均有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识.文章通过梳理宁夏黄河文化的区位优势、主要的历史文化内涵,最终归结出西夏文化可作为宁夏黄河文化标识性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对认识和研究宁夏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黄河文化文化标识西夏文化

    试论凉山彝族传承千年的"三色"文化

    贾雄英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简单反映,更是文化认同和精神表达的重要载体.对于彝族这样历史悠久的民族而言,红色、黄色和黑色不仅是生活中的常见色彩,更深植于彝族人民的信仰和哲学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火的力量,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勇敢;黄色如同温暖的阳光,是光明与希望的标志;黑色坚如大地,象征着人民的坚韧与刚毅.这三色不仅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贯穿于人们生命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也成为彝族精神世界的核心符号.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些颜色的象征意义体现,旨在实现多样文化在现代环境中的连续性和独特性.

    彝族三色文化传承

    浅议东北地区鄂伦春族萨满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吴凤鹤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伦春族萨满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保护观念、精神建设意识及文艺创作资源等,影响着东北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但受现代化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冲击,鄂伦春族萨满文化正在加速流失.文章从保护东北地区鄂伦春族萨满文化的现实意义(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文艺创作等)角度出发,在培养人才、加速转型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浅析其保护与发展策略.

    鄂伦春族萨满文化保护与发展地区发展文化旅游

    南阳夏饷铺墓地出土鄂国青铜器整理与研究

    王硕刘俣茜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国是商周重要诸侯国之一,但传世文献对于鄂国的记载仅寥寥数语,近年来河南南阳夏饷铺墓地的发现,让鄂国的历史展现了全新的面貌.文章针对夏饷铺鄂国墓地出土有铭青铜器进行整理,梳理南阳夏饷铺墓地鄂国历史源流,探究鄂国族姓问题及其变化原因.

    南阳夏饷铺墓地青铜器鄂国历史变迁族姓问题

    章怀太子墓壁画——唐代男性贵族娱乐活动的视觉呈现

    罗兰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事死如事生"这一观念,一直以来都对人们的丧葬习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唐朝时期,社会开放包容、经济繁荣发展,人们对丧葬事宜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贵族阶层尤甚.墓室壁画宛如献给墓主的"厚礼",生动描绘了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展示了章怀太子所热衷的娱乐活动,见微知著,从这些壁画中,我们可以窥见唐朝男性贵族娱乐活动的全貌.壁画借助各异的色彩、笔触和表现手法,彰显了唐朝壁画的艺术魅力.这些壁画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为我们认识唐朝贵族男性的娱乐活动,提供了一场直观的视觉盛宴.壁画所描绘的内容,展现了唐朝贵族绚丽多彩的生活,也为我们了解唐朝的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章以章怀太子墓的壁画为切入点,探讨唐朝男性贵族的娱乐活动,以期对唐朝社会文化有更深刻的领悟.

    壁画唐朝章怀太子娱乐

    揭阳孔庙与高校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实践教学

    卢晓娜陈健英吴雁云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阳孔庙被誉为"岭东古建筑的明珠",有丰富的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为让地方文化滋养高校立德树人,揭阳开放大学师生到孔庙研学,基于OBE理念,创建有故事、有主题的浸润式实践教学,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把孔庙文化与高校课程思政融合起来,以期育新人、兴文化.

    揭阳孔庙课程思政OBE理念

    克孜尔石窟第38窟造型特征探索

    陈之佛阳艳华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孜尔石窟第38窟建于公元4世纪至5世纪之间,是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石窟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克孜尔石窟第38窟正是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其精美的壁画和雄伟的规模,展示了当时佛教艺术的辉煌.克孜尔石窟第38窟有着很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通过对该窟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佛教艺术的风格和特点,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克孜尔石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与此同时,该窟的造型的独特之处也为我国石窟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造型特征龟兹文化

    濂溪书院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以郴州市为例

    赵雨竹彭欢向琴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敦颐"开湖湘之学统",其倡导的濂溪文化代表了湖湘文化在中古以后发展的制高点.因周敦颐"三仕郴阳",郴州建有多所濂溪书院.濂溪书院是郴州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但其文化传播面临困境.濂溪书院文化传播应以数字技术为辅助,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播,梳理和挖掘历史、哲学、文物价值,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最终实现创造性转化其文化价值,为郴州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实践指导,让濂溪书院真正走进大众视野.

    周敦颐濂溪书院数字化传播

    探析明代古籍版本鉴定

    胡华基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籍是古代书籍的简称,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宋雕版盛行,版本二字合为一名,初始"版本"一词仅指雕版书籍,后期则形成了包含刻本、写本、石印本等在内的版本范畴.由于宋元古籍存世凤毛麟角,明代古籍相对存世量大、资料更丰富等,使明代古籍成为研究对象的频率也更高一些.因此,文章将从字体、序跋、纸张、版式、避讳、装帧形式、批校本、活字本、套印本等九个方面来探析明代古籍版本鉴定.

    明代古籍版本鉴定

    浅谈甘谷大像山殿宇的山门

    巩兰兰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像山是渭河流域古丝绸之路上一处融石窟与古建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宗教活动场所.修建于古建殿宇前的几处山门,从外形来看,形式多样,建筑结构灵活.山门上的门额题字和门联,内容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文章通过介绍大像山殿宇的山门、山门的形成、山门的文化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大像山的几处山门.

    大像山山门古建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