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谭宗《草书卷》及《赏花格》册页赏析

    马晓红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有明末清初余姚籍书画家谭宗的两件书法作品.文章通过对这两件作品文字的释读介绍,历代题跋、题签、钤印的考证、研究,初步梳理出作品的流程经历.

    梨洲文献馆姜枝先谭宗草书赏花格

    鲍子鼎铭文新考

    张洋帆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鲍子鼎是春秋晚期的齐文化圈器物,也是齐国贵族鲍子为其女或姊妹仲匋姒作的陪嫁媵器,鼎内所刻铭文是典型的齐国青铜媵器铭文中常见的祝福语.通过对金文、古书、甲骨文中相关用字的整合,对该鼎铭文进行再分析,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鼎铭中第十字应释为"之","男子"表示男人.

    鲍子鼎男子

    永安文庙价值考略

    李勇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安文庙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大同路123号,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先后经历过8次重修,是由大成殿、拜庭、泮池、儒学坪、两门(大成门、戟门)、两庑(东、西庑)构成的一体建筑.文章对该建筑的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及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县级文庙研究、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永安文庙价值研究

    江苏扬州新出明钱璁墓志考略

    李晓丽周赟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7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邗江区西湖镇蜀岗村西陈庄发掘出明代扬州籍官员钱璁墓志一合,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其生平家世等,为我们借以研究扬州钱氏家族世系谱系,并进一步探讨明代普通仕宦的生活状况、时代背景等提供了珍贵的文字材料.文章以此合墓志为基础,简要介绍了钱璁家世及其生平事略,并对其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扬州明代墓志钱璁

    西安东岳庙主殿清代壁画价值探析

    王旭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安东岳庙始建于北宋政和六年(1116),遗址内留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和大型室内宫观壁画.其建筑高大,雕梁画栋,文化独具,自明代起一直以西安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安东岳庙主殿壁画总面积150平方米,在全国已知东岳庙范围内属于少有的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壁画.东岳庙主殿壁画54个司绘有忠孝仁义、帮扶危困、惩治邪恶、奖励良善等主题图像.壁画的错落式布局使得民众的生活图像和神仙的图像共处一幅画面,建立起了人与神之间相互沟通、共处的新秩序.壁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教化民众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西安东岳庙壁画54司图像图像结构

    自贡市盐商会馆建筑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江欢苹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会馆建筑是明清时期兴起的一种公共建筑类型.在移民兴盛的年代,自贡的盐商会馆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盐商所建,其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呈现着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文化交融现象.文章以自贡现存盐商会馆为考察对象,结合自贡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现存盐商会馆所在位置、修建年代、建筑特色和保护情况等进行梳理,针对保护现状提出对应的策略,有利于后期自贡盐商会馆建筑的保护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自贡市盐商会馆建筑保护

    莫高窟关闭洞窟温湿度变化分析研究

    牟锐李荣华高文强薛平...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莫高窟不同层位关闭洞窟微环境变化规律,在岩体垂直立面上选择形制、大小相似的关闭洞窟分析各层位温湿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层位关闭洞窟受围护结构阻隔作用,相比外界环境高频率、大幅度波动变化,洞窟温度年变化平稳,从下至上,温度逐渐升高,波动幅度依次增大,相对湿度正好呈相反变化.各层位关闭洞窟温度对降雨响应变化不明显,相对湿度受降雨影响显著,时间上均表现出滞后效应,降雨集中月份,湿度波动幅度最大.从空间上看,莫高窟中、上层关闭洞窟常年湿度集中,波动区间窄,底层洞窟湿度分散,在降水偏多年份,高湿度(>60%)出现频次增多,存在激活盐害的风险.该研究有助于丰富莫高窟微环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莫高窟预防性保护监测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莫高窟微环境温湿度变化特征

    手迹文物复制中特殊材质字迹的临摹复制工艺研究

    吕雪菲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迹文物种类纷繁复杂,不同的书写技术、材料、工具以及书写环境条件的一系列变化,不仅丰富了字迹的样式变化,也对复制性临摹工作在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不同于传统宣纸和普通机制纸张上书写的手迹文物,复制时,应根据材质特性,选用对应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还原原件的书写特征.

    手迹文物字迹临摹特种纸布料木质

    浅析现代科技在纸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邱骆圆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纸质文物记载了中国的历史文明,它的流传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纸质文物以纸为载体,因其材质的特殊性,易受到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影响遭到损坏,亟须保护和修复.文章从纸质文物受损原因出发,结合传统修复技术,试探讨现代科技在纸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现代科技

    任城区古建筑头门彩绘的保护与修复研究

    宋忙忙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城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古建筑及其附属的头门彩绘艺术.这些彩绘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出独特的风格和技法.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部环境和人为因素导致头门彩绘受到损害.为了保护这一无价的文化遗产,本研究探索了彩绘的起源、特点、技法及其演变.同时,分析了头门彩绘的现状、损坏原因以及影响其保护的因素.在保护与修复技术方面,文章概述了现有的技术,对比了不同的修复方法,并深入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修复案例;针对任城区头门彩绘的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建议,旨在为未来的头门彩绘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任城区古建筑头门彩绘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