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物馆跨界展览分析与梳理

    马小颖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事业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办好陈列展览是提高博物馆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跨界"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正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方面,在临时展览中引入跨界思维、寻求多方合作,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展览创新,符合未来博物馆展览发展趋势.文章试图阐释展览跨界的必要性,通过梳理跨界展览主要类型和特点对其进行解读.

    博物馆临时展览跨界创新

    博物馆临时展览形式设计思考——以唐山博物馆"从醴陵到唐山"特展为例

    李丽颖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为博物馆陈列内容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唐山博物馆作为地市级中小博物馆,在策划临时原创展览时常遇诸多限制,而形式设计作为展览的门面担当,自然成为解决难题的突破口.通过从色彩搭配、展览动线设计、展板排版设计等多个维度对临时展览形式设计进行拆解,条分缕析,探索中小博物馆在临时展览形式设计方面的新方法、新出路.

    形式设计临时展览中小博物馆展览策划

    做好文物影像信息采集 筑牢文物"活化"利用之基——河南博物院文物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

    柳恒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围绕文物开展的影像信息采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物影像信息采集工作为博物馆文物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保护和展示、智慧化传播与服务提供了最为直观、可靠的原始图像信息,是数字博物馆建设和文物"活化"利用的基石.

    博物馆影像信息采集"活化"利用

    如何以中华传统纹样为线索盘活馆藏文物资源——以常熟博物馆为例

    周苗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让文物活起来"这一重要使命的驱动下,各大博物馆都在努力盘活馆藏文物资源,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纹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些纹样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以常熟博物馆为例,试析选择以中华传统纹样为线索盘活馆藏文物资源的原因、可行性及工作开展的具体路径,"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中华传统纹样馆藏资源创新

    创新展教品牌,优化文化供给——以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例

    王建梅陈国凤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兴调查研究是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博物馆以社会教育为途径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是藏品陈列、学术研究、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挖掘的最终目的.文章旨在通过紧抓人民群众在博物馆文化产出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以调查研究方式透析大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先进做法,更好探索下一步创新展教品牌工作思路方法,提升文化产出能力水平,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助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大局.

    博物馆调查研究社会教育展览陈列公共文化服务

    讲解艺术在博物馆文化传播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

    杲晓丹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讲解艺术是普及大众知识、建构文化回忆的主要手段,其在博物馆文化传承中扮演着越来越突出的角色.如何通过讲解艺术提高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效率,实现大众化、高质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当前博物馆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讲解艺术博物馆文化传播

    解放西路朝阳巷古井新发现约二百枚秦汉断简残牍

    中国考古网
    111页

    "一枝独秀"之馆藏曲柄铜盉的科学分析与考古初探

    穆浴阳李文欢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及金(矿)相显微镜等研究手段,对江西九江共青城市博物馆馆藏唯一一件曲柄铜盉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成分检测分析,并初步进行考古研究.结果表明:此曲柄铜盉的材质为铜-锡-铅(Cu-Sn-Pb)三元合金,制作工艺为铸造而成,其成熟的铜锡铅配比和加工方法佐证了商周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虽然曲柄铜盉的出土地为江西地区,但是通过形制初步判断其为群舒文化典型青铜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吴、楚、越文化和群舒文化在先秦时期的融合情况.截至目前,此曲柄铜盉在江西地区尚属首次和唯一出现,填补了江西此类型青铜器研究的空白,对于揭示江西先秦青铜器冶金技术内涵及探讨江西与其周边地区的交流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江西先秦古史西周春秋时期吴楚越文化群舒文化

    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一墓葬发掘资料公布 为研究两周时期封国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考古网
    116页

    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丧葬用币初探

    戴昊鹏齐溶青李鹏珍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周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政权对北地的经略,中原农耕人群不断迁徙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本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丧葬用币习俗.当地战国秦汉墓葬的丧葬用币材质单一,口含钱币的特征尤为明显.在体现出特殊性的同时,亦常见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墓葬相同的做法.内蒙古中南部丧葬用币葬俗的发展,与当地孝文化的传播以及以往礼制的传承密不可分.墓葬中厌胜钱的发现则是当地先民追求财富、趋福避祸思想的体现.通过对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墓葬丧葬用币情况的分析,对进一步了解当地钱币随葬葬俗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丧葬用币葬俗厌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