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陶塑瓦脊在岭南建筑中的运用研究——以百色粤东会馆为例

    李梨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瓦脊雕塑流行于岭南地区,具有浓厚的地区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百色粤东会馆屋脊上的装饰是著名的石湾陶塑瓦脊,因瓦脊产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俗称"石湾瓦脊",又称"花脊".粤东会馆陶塑瓦脊体现了明清时期两广地区在岭南建筑及民俗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陶塑瓦脊岭南建筑粤东会馆传承保护

    王家大院瓦当狮面纹样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

    谢丹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应用在艺术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家大院每个瓦当上面都有不同的图案,都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用装饰纹样进行表现,从而造就了典型的晋商建筑装饰特色."狮狮如意"文创产品设计通过纹样的表现手法,让瓦当"活"起来,使瓦当图案化、设计化,让人们的美好意愿更加活灵活现,从而也带来更加活跃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对狮面瓦当上面的纹样进行提取重组并装饰,通过图案纹样的表现再加上文创产品的延伸应用,使王家大院狮面瓦当得到宣传与传承.

    传统元素打破重组现代设计

    基于Context Capture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在藏品数字化中的应用

    邓旭帅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品是博物馆全部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博物馆数字化的浪潮中,藏品数字化是核心,而三维建模是藏品数字化的关键手段.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因其设备要求低、灵活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藏品建模的重要手段.在考古领域,虽然Context Capture在空三精度、纹理映射质量、模型精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其不能直接用于可移动文物建模,因此该软件应用较少.通过对采集到的影像预处理或对模型成果后期处理,使之能够用于文物藏品的建模,并对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藏品数字化ContextCapture可移动文物建模

    浅析鲁特·彼得斯设计视野对当代首饰设计的突破与影响

    俞忻泽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传统首饰设计理念,装饰和财富价值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创作宗旨.然而,随着当代艺术运动的兴起,鲁特·彼得斯也以首饰艺术家的身份加入了这股浪潮.文章对他的创作生涯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概念、材料、工艺和展示等角度分析其在首饰领域中的非凡突破,阐述他是如何构建身体、物体与概念的多元化关系.他对思维创新的努力以及对哲学启发的挖掘皆为后世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推动当代首饰形成以智性内涵为核心的思想转化,鼓励当代艺术家进行强烈的自我表达和艺术创作.

    当代首饰鲁特·彼得斯概念主义创新思维

    丹霞山北宋时期摩崖石刻的初步考察

    李小蓉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丹霞地貌闻名世界的丹霞山是广东省内面积最大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与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合称"广东四大名山".历史上,丹霞山人文景观荟萃,遍布的摩崖石刻是其人文发展的重要见证,最早的摩崖石刻可追溯至宋代,多与寺院有关,锦石岩寺、金龟岩庙内的几题宋代摩崖石刻为探究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丹霞山摩崖石刻文化遗存寺庙

    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研究

    韩虎强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的类型学划分,综合考虑墓葬形制、随葬品、人骨葬式和头向等特征,梳理出这一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的发展进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变迁.

    陕北内蒙古中南部东周时期洞室墓

    以利津县博物馆藏品探究李佐贤生平

    张瑞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利津县博物馆藏品的深入探究,旨在揭示清代著名收藏家李佐贤的生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贡献.首先介绍了李佐贤的基本情况,包括其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其次,通过对李佐贤所著《古泉汇》的探究,揭示了他对古代文献的研究与整理以及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再次,对李佐贤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书画鉴影》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他在书画鉴赏领域的见解与贡献以及对艺术鉴赏的独特理解.最后,以李佐贤的生平轶事作为收尾,生动展现了他多才多艺、风趣幽默的一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李佐贤形象.文章通过对李佐贤的生平与作品的分析,以期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古代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李佐贤《古泉汇》《书画鉴影》利津县博物馆

    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方面的应用研究

    赵文茹韩肖华赵云龙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承德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为例,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随后详细描述了云帆月舫数字化复原和交互设计的过程;最后,总结了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中的应用方式,强调了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极作用.

    数字化技术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避暑山庄

    应用型本科《宝玉石鉴定》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丁卉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宝玉石鉴定》是产品设计专业选修课程.目前,对《宝玉石鉴定》的研究主要是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且主要是高职高专和中专的宝玉石鉴定与工艺专业的整体发展,对于应用型本科产品设计专业《宝玉石鉴定》课程的研究与探讨比较少.因此,作者从课程本身出发,通过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改进,对应用型本科产品设计专业的《宝玉石鉴定》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宝玉石鉴定初级水平的能力.

    宝玉石鉴定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统万城古迹的发展和保护研究

    高展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万城是农牧交融的历史见证,它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意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文物古迹的保护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保护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是认知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因此,在文物古迹的实际保护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那些承载着国家记忆的古迹造成无谓的损害.

    统万城文化传承保护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