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物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中的应对策略及价值探索

    贺敬鑫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生活新方式、社会新风尚.越来越多博物馆迷成为这股文旅新风的推广者和引领者,在博物馆的奇妙旅行中,寻根历史,赓续文脉.随着"博物馆热"在中国持续升温,如何让博物馆释放出独特的文化吸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博物馆发展中面对的不小挑战.文章对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策略展开研究,以期对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博物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

    平利县文物工作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畅想

    胡维芬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助推下,文化与旅游业加快了融合发展.如何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基础上活化利用文物,让文物资源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文物资源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助推县域经济长远发展,是基层文博工作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平利文物概况及文物保护利用价值,其次分析了文旅融合的必要性,最后从如何活化文物利用促进文旅创新发展举措一一阐述.

    平利县文物概况文旅融合活化利用创新举措

    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表达——以中国体育博物馆临时展览为例

    禹晓静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中国体育博物馆临时展览实践为例,从展览主题立意、展览设计审美、宣传推广等方面研究体育类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时代表达,结果表明:展览从体育视角充分挖掘阐释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创新性的类型叙事与时代性的思想内涵结合,在主题创作、艺术表达、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融合,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力.

    体育博物馆展览时代表达体育精神体育文化

    铜双叉形器新考

    郝晓飞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双叉形器是商周墓中发现的一种数量较少的特殊器物,以往对其的称谓描述较为混乱,功能用途也多有舛讹.文章于此统一称谓,并在反驳以往功用观点的基础上推断这种"铜双叉形器"在商周时期应称为"铜干首",是旌旗的顶部构件.河南淇县大李庄的族群,则很可能是"殷民七族"中的施氏族群.

    铜双叉形器军事旌旗干首施氏

    数字时代七巧板的新发展

    刘丽萍孟祥菊刘子天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七巧板源于对正方形的对折剪裁,裁剪后的板块经拼接后形成了除正方形以外的各种形态,能模拟动物、植物、建筑及多种物品,称作"七巧图".七巧板自带的几何规则特性让七巧图呈现几何美感.传统板块仅限于直线边,而现代的七巧板块加入了半圆这种带弧线的板块,使七巧图添加了曲线的柔美,对几何美进行了升华,现代七巧板加入剪纸元素,使其美感再次升华.借助于数字技术,还可以将七巧图进行3D输出或做出七巧人姿动画.

    七巧板动画3D打印剪纸

    宋代文物收藏问题探研

    袁世浩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是文物收藏的兴盛时期,社会上参与文物收藏的群体广泛,除了皇室贵族、士大夫群体外,富民阶层、宗教人士、宦官群体也都参与其中.这种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礼乐建设的需要,士大夫的重视、喜爱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收藏活动在促进金石学产生的同时,也加剧了盗墓活动,加重了政治腐败与人民苦难.

    宋代文物收藏文化

    基于文献计量的广绣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叶茵怡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绣即广东广州及其古属地民间刺绣的统称,作为非遗粤绣的流派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章利用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广绣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绘制与可视化分析,分别对广绣工艺的发文量、研究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与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的广绣的文化与历史记载较为零碎与广绣传承面临难题,通过梳理现有广绣的发展热点及趋势归纳与整合,分析出广绣文献经历了萌芽期、平稳期、爆发期三个阶段,其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传承与创新两大主题.总结出了目前广绣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研究,主要以文创应用、服饰设计、家具家居等创新应用为主,但因广绣技艺繁杂,仍面临着市场需求少、市场萎缩等经济问题.

    广绣知识图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计量

    关于燕下都始建年代的探讨与思考

    王文义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燕下都是东周时期文化内涵丰富的燕国都城遗址.文章从武阳城始建年代这一争议较大的问题出发,对学界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综合文献史料和考古发现,以燕南长城的修筑时间为佐证,推测战国中期燕文公开始营建武阳城,燕昭王时进一步扩建,并将其作为燕下都.燕下都始建年代的确定对于探讨战国时期燕国多座都城是"前后相继"还是"南北并存"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燕下都始建年代燕文公燕昭王燕南长城

    广西所见清代铜钱铜含量差异原因探究

    张荣军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Innov-XDCC-2000金属分析仪检测到广西所见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时期铜钱的铜含量差距较大,顺治、康熙、雍正时期铜钱含铜量高,乾隆、嘉庆、光绪、宣统时期的铜钱含铜量其次,道光、咸丰和同治时期的铜钱铜含量偏低.结果显示:铜钱中铜含量高低与户部规定铸造铜钱原料配方中铜的占比大小,铜的进口或自产多少成正比关系.

    广西所见清代铜钱铜含量差异

    新疆塔城地区考古发现的几处重要遗址及其文化内涵初探

    罗宁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城地区发现的历史遗址遗迹非常丰富,出土文物制作工艺复杂,功用类型多样,技术传统多元,地域特征显著,呈现出草原文化发展之盛况,昭示了新疆与中原间的物质文化、技术和人群的交往交流,同时实证了商周时期新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塔城考古发现文化遗址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