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何稠为绿瓷考

    倪家葛归愚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魏时期文献所谓的"琉璃"主要指一类由西亚地区传来的孔雀蓝釉陶器.北魏时期,大月氏人在京师开始了国产琉璃器的烧制,但该技术并未于当时民间普及,未几便失传.因此,至隋代,何稠只得以中国本土技术生产的釉陶或瓷器,即"绿瓷"来模仿琉璃器.

    何稠绿瓷琉璃孔雀蓝釉

    文徵明茶事图的图式研究

    江伊琳段宇年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徵明漫长的一生中创作了多幅茶事题材的绘画,可作为单独的一类画作茶事图进行考察.茶事图创作肇始于唐代,宋代达到鼎盛,元代略为消沉,在明代又形成了新的创作热潮.文徵明的茶事图延续了元代茶事图的特点,但在山水与茶事两种题材之间取得了更巧妙的平衡,并形成了一套茶事图的图式.通过对文徵明的茶事图图式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发现当茶事图的创作惯例形成后,茶事本身的描绘已不再那么重要,而借助茶事周围的环境来衬托高雅的格调与趣味更为关键.文徵明借助茶事图记录自己与友人闲居品茗的日常,展现了他们爱茶、嗜茶的天性,是了解明中晚期文人生活的绝佳历史资料.

    文徵明茶事图图式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文博事业的发展

    柴士清张思桐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文博事业快速发展.在考古发掘方面,考古领域不断拓宽,科技手段大量引入,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展示持续推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深入开展;在博物馆建设方面,博物馆种类丰富,展陈和教育活动推陈出新;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上林湖越窑遗址与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申遗成果丰硕.宁波的文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宁波文博发展

    淮安明代墓葬中的随葬碗文化研究

    张驰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安明代墓葬中,大部分棺木内会有一对瓷碗,并盛满食物随葬,用以供奉逝者.瓷碗的品质高低从侧面反映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家庭条件,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及文化风貌.一般规格较高的墓葬,随葬的瓷碗胎质紧密、细腻,发色纯正,器型规整,画工精细.贫苦人家的墓葬,随葬的碗品质粗糙,部分墓葬甚至用破碗随葬.据此作者认为,对于淮安明代墓葬随葬瓷碗的研究,是明代淮安葬俗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明代墓葬青花瓷龙泉青瓷碗工艺

    史可法精神内涵论述

    王争琪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可法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他放弃世袭的锦衣卫百户官禄,走科举应试之路,考中进士入仕为官,先为文臣后转做武将,累迁至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在扬州保卫战中以身殉国.史可法自幼饱读经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秉承"忠孝立身"的为人之道、"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和"鞠躬致命"的为臣之道,孤忠亮节,展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受后世褒扬.

    史可法"忠孝立身""清正廉洁""鞠躬致命"民族气节

    从一件唐代巩县窑绞胎陶瓷枕谈起

    田海燕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绞胎陶瓷诞生于唐代,鼎盛于宋代,元代以后逐渐消亡.绞胎陶瓷是古代先民的智慧创举和创新求变的稀世珍宝,它以精妙的构思,神秘独特的造型语言、纹饰语境和釉饰装饰的美学特征融为一体,美轮美奂,惊艳世人,成为古代王公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绞胎陶瓷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名贵作品,"表里如一、内外通透、一瓷一品、不可复制",拥有宝石的质感,变化无穷的纹理,古朴、高雅、名贵的气质,新颖、美观、柔和的审美,凝聚着世人的思想、情趣,充分体现了绞胎陶瓷手工艺的技术特色、文化品格、浓厚的民族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绞胎陶瓷创烧与流变制作工艺审美文化

    从馆藏文物到表情包:文物在数字时代的媒介化再现

    许蒙蕾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馆藏文物的造型和内涵为表情包制作提供了创意灵感,文物表情包在数字时代的社交环境中迅速传播,这种创新方式符合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文物表情包化一般遵循文物选择、表情提炼、形象设计、添加配文这一设计路径,在文化传播、社会影响、经济价值等方面有着不少积极作用,同时也面临文物形象失真、用户审美疲劳和知识产权风险等挑战.

    文物表情包博物馆

    牙璋研究综述——兼论三星堆牙璋与石峁、二里头牙璋关系

    胥雨彤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牙璋,从牙璋的形制、纹样来看,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关系,也能看出蜀人的创新之处.文章搜集整理了牙璋的产生、传播、形制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三星堆与石峁、二里头遗址的牙璋进行对比研究.

    牙璋三星堆石峁遗址二里头遗址研究综述

    陕县地区汉代墓葬研究

    苏雨露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汉时期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今所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拥有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陕县县城在先秦时期就已成为该地区中心城市,因而分布着大量秦汉墓葬.通过对陕县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特征、埋葬方式、葬具、随葬品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分析陕县地区汉代墓葬的文化因素构成及发展情况.发现其文化因素除自身特色以外,亦有汉代以前文化因素,特别是对秦代文化因素的继承,还有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带来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代墓葬文化.

    陕县汉代墓葬墓葬形制随葬品文化因素分析

    文物的文化与收藏价值——鉴赏与保护的平衡

    李霞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文物在文化与收藏价值之间的平衡问题,以我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例,深入分析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收藏价值以及鉴赏与保护的挑战.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文化传承和市场需求之间取得平衡,从而保护、传承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价值收藏价值《清明上河图》鉴赏保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