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馆藏青铜器上的巴蜀符号研究与鉴赏

    庞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蜀符号主要发现在东周时期巴蜀青铜兵器、青铜工具和青铜印章上.文章依据不同载体,分析了巴蜀符号的特征与演变.不同功能的器物上的巴蜀符号类型差异明显,当时人们使用这些符号时有明确的区分,说明它们的性质、功能应该有所区别.通过对馆藏巴蜀符号青铜器的年代、符号类型、组合规律等进行梳理,以求进一步丰富长江文明、巴蜀文化内容.在战国巴蜀地区,无论巴人还是蜀人都采用一种较原始的符号记事方法,史学界称其为巴蜀符号.虽然,关于其性质还有着较多争议,但这些神秘的符号对认知中华文化的区域类型特点及巴蜀文化交流与融合情况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近年来系统整理了馆藏文物上的巴蜀符号,现将部分成果公布,在供大家鉴赏同时,希望增强学界对巴蜀符号的关注与理解.

    博物馆青铜器巴蜀符号研究与鉴赏

    入藏唐山博物馆的民国瓷器——东陶成出品:釉上彩开光人物故事纹掸瓶

    刘艳伟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者通过亲身参与"开新启昧——民国唐山'启新瓷'特展"这一展览的布展及观众调查工作,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其中的一对展品——东陶成出品:釉上彩开光人物故事纹掸瓶.文章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整理了一些观众日常参观中常常提出的问题,如东陶成是何时建立的?如何肉眼分辨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瓷器上的"开光"是什么意思……最后通过作者回忆布展经历,提出了身为博物馆工作者的感受:每一件精美的瓷器背后都有段故事,每一个成功的展览幕后也有许多故事发生,期待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并参与其中.

    东陶成嫁妆瓶釉上彩开光纹饰

    明代郑藩泾阳安靖王及王妃张氏圹志考释

    王珍珍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正统九年,郑藩分封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在河内县建立王府,历9世12王,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大力发展.怀庆府一带出土了大量郑藩圹志.安靖王及王妃张氏圹志的出土,为研究郑藩家族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也为今后黄河流域地方历史文化发展、名人文化研究及明代宗藩制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明代郑藩郡王圹志

    《孝廉张公墓志》考释

    李婵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3年,原阳县城南工业开发区施工时出土了清初《孝廉张公墓志》一合,初为私人收藏,后由原阳县博物馆保存.孝廉张公,清戊子科举人张尔韬,字豹南,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卒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享年76岁.卒后20年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十二月安葬祖茔.该墓志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文章主要对其生平作简略概述,对墓志铭进行深入考证、释读,并对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进行探讨.

    墓志铭考释历史文化价值

    刍论山东成武唐天宝九年许黄墓志

    路维民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成武唐天宝九年许黄墓志是一件珍贵的古代文物,记录了许黄及其家族的生平事迹和家族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份墓志的研究和分析,深入探讨其中的内容、结构以及对历史的启示.同时,通过对墓志所反映的社会结构、家族和地方政治的关系以及古代文化和信仰的展示等方面进行探讨,展示出这件墓志在历史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山东成武唐天宝九年许黄墓志历史研究文化考古

    许昌现存古塔的保护与利用情况研究

    丁气高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塔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发展壮大,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交汇融合,形式万千,蔚为壮观,矗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古塔类型丰富,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花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过街塔等,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类型,古塔材质多样,有金、银、铜、铁、木、砖石等,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古塔的造型、雕刻、装饰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艺术气息.许昌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历史上古塔凌霄,盛时曾有372座古塔,饱经战火和岁月的摧残后现存古塔4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许昌文峰塔和鄢陵乾明寺塔.

    许昌古塔保护与利用

    关于天水市秦州区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刘春艳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拥有西部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落,针对其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文章对秦州区文物建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主要的途径及创新之处,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以期推动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有效进行.

    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天水市秦州区

    莒南县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研究

    汲中敏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莒南县位于著名的革命老区沂蒙根据地,很多战役具有决定性意义,革命资源具有重大意义.加强莒南县馆藏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对馆藏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革命老区的感人故事,更好地发挥馆藏革命文物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期广大文物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莒南县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

    新形势下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革命文物保护及其利用路径分析

    徐爱娣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革命文物保护及其利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革命文物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在新形势下,可以通过教育利用、旅游利用和研究利用等途径提高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效果.文章从新形势视角出发,探讨分析革命文物保护及其利用的路径,旨在提出合理的保护与利用策略,推动革命文物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传承.

    新形势视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路径

    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山东地区为例

    王国坤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建筑是历史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缩影.山东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山东地区古建筑遭受到了破坏,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山东地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的价值意蕴,其次分析了山东地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山东地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古建筑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古建筑山东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