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和元年鎏金弥勒佛像艺术风格分析

    杨晓波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对延和元年鎏金弥勒佛像的服饰、姿态、发髻纹饰、背光和台座等方面进行了艺术风格分析.认为该佛像展现出早期关中地区佛像艺术与南朝艺术融合的特征,揭示了北魏初期汉地文化艺术对佛教造像艺术的深远影响.

    阜阳市博物馆金铜佛像弥勒佛像艺术

    东汉武氏墓群石刻鉴赏与传承研究——以济宁市博物馆藏品为例

    张清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济宁市博物馆藏品为例,深入探讨东汉武氏墓群石刻的鉴赏与传承问题.通过对武氏墓群石阙、汉代画像石的鉴赏,揭示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并且分析石刻传承面临的挑战,包括保护、公众认知度不足以及传承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并提出了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保护、通过多媒体平台提升公众认知以及创新传承方式等建议,旨在推动东汉武氏墓群石刻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东汉武氏墓群石刻鉴赏传承济宁市博物馆

    后蜀赵廷隐墓乐舞伎俑与前蜀永陵王建墓乐舞石刻之比较

    闫佳楠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蜀赵廷隐(884-950)与前蜀王建(847-918)均为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地区重要的政治风云人物,二者下葬时间仅相差32年,二者墓葬规格之高、随葬品之丰富在考古发掘的同时期墓葬中无出其右.尤为珍贵的是二者墓葬中皆出土了成组的彩绘乐舞伎俑图像,其乐舞形制承袭唐制又有新的变化,为我们了解唐五代宫廷音乐文化提供了可贵的文物例证.

    后蜀赵廷隐墓前蜀王建墓彩绘乐舞伎俑二十四伎乐

    柄形器功能演变研究

    徐文婷张雪霏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柄形器,文献未记载,其功能自考古发现以来备受关注,多位学者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但多是对其某个阶段功能的解读,或是对其某种功能的解读.近年来的考古资料显示,其功能在不同的时期内应当有所不同,因此作者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典籍,以时间为线,对其不同时期的功能做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

    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柄形器功能演变

    浅议先秦铜贝之变

    游岚清张璐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铜贝分为无文铜贝与有文铜贝,两者在时间上存在连续性,但其性质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文章根据对铜贝出土情况、形制、铸造、用途、流通等方面的分析比较,认为无文铜贝应普遍作为装饰器或是一种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作为货币也是一种流通在中上层阶级的特殊货币,不具有普遍流通的意义.而有文铜贝常称"蚁鼻钱",在铸造工艺和形制方面发展了无文铜贝,但不再具有装饰器的意义,成了楚国的通用货币.

    铜贝先秦蚁鼻钱形制出土变化

    乾隆朝对太平缸的铸造、使用与管理(下)

    赵晨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平缸是宫廷大型陈设器,按照皇帝的要求委派专人铸造,造好的太平缸由铸造部门负责运送和安设.每座太平缸均配石座,冬季配缸套、缸盖等,并且烧炭熏缸;夏季栽藕养莲.全年注满清水,由专人添水维护.太平缸用于宫廷防火,随缸配备激桶.

    太平缸石座室外陈设防火储水

    浅谈博物馆藏品的收藏与管理——以利津县博物馆为例

    张瑞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利津县博物馆为例,探讨了藏品的收藏与管理.首先分析了藏品收藏的标准,探讨了利津县博物馆在征集、鉴定、收藏、保护、管理方面的标准和程序,为建立和完善博物馆藏品的具体规范提供了参考.其次探讨了藏品鉴赏和交流的意义,强调了藏品展示与传播的重要性,通过展示、推广和交流,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最后对利津县博物馆的藏品管理进行了细致分析,包括藏品的征集、鉴定、收藏、保护和管理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博物馆的管理实践,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和值得改进之处,为博物馆藏品管理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利津县博物馆藏品鉴赏藏品收藏藏品管理

    洛阳唐三彩的发现、种类和造型特征

    韩建春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阳唐三彩是陶瓷史上的创举,是中国历史文化之瑰宝,在我国陶瓷发展史和雕塑艺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以及中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洛阳唐三彩发现造型特征

    基于地方历史文化的研学运用探究——以玉林传统建筑壁画研学为例

    刘付茜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林传统建筑壁画是玉林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更好地运用研学的方式去探索和保护这些传统建筑壁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和价值,向青少年解读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当前,玉林市博物馆在积极探索本土传统建筑壁画历史资源用于博物馆针对学生等群体的研学活动,以便更好地推动地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发展.

    传统建筑壁画博物馆研学运用

    潮州崇韩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

    庄志平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潮州作为崇韩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和发扬地,崇韩文化所涉及的文物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文章通过文化传播学视角,揭示宋代以来潮州崇韩文化的传播规律,以探索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之道.

    潮州崇韩文化韩文公祠文物湘子桥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