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鉴定与鉴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徐敏

月刊

1674-8697

wenbocc@163.com

0551-65690818

230041

合肥濉溪路333号

文物鉴定与鉴赏/Journal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查看更多>>《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化时代下博物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韩璐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强国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博物馆在信息化环境中利用其自身的文化价值构建社会意识形态.博物馆的文化具有贴近人、社会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征,其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共建.博物馆的历史资源、民族文化、教育实践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交互融合文化多样性、信息传播培养文化环境、信息化管理建立社会认知圈,从而使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实现多维度上的提升.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推动互动与分享,依靠信息化手段拓展交流空间,融合信息化平台展示丰富体验,拓展信息化空间促进文化传播,探索文化价值体系构建路径.

    信息化博物馆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浅析自然博物馆的自然教育功能——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例

    邱吉媛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立足于自然教育理念,以自然博物馆为载体,探究了自然博物馆和自然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自然博物馆在发挥自然教育功能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然博物馆在自然教育方面的实践路径.烟台自然博物馆具有广阔的室外的景观展览区,依托自然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室外资源,将馆内知识科普与馆外体验实践相结合,是自然博物馆发挥自然教育功能的新实践.

    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科普教育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策略与发展趋势探究

    徐健美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陈列展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转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转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博物馆陈列展览转变与发展

    湖北新出土青铜编钟等礼器 墓主人为"曾侯宝"

    中国考古网
    95页

    千丝万语——从磨嘴子汉墓群出土的汉代丝织品看武威汉代丝绸文化的多样性

    蔡晓樱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威作为丝路重镇,出土的丝织物数量众多,尤以磨嘴子汉墓出土居多.这些丝织物包括锦、绢、刺绣、铭旌、绦带等,还出土有纺织工具.这些丝织品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寓意深刻、织造技艺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磨嘴子汉墓群出土的精美丝织品不仅为了解汉代丝织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辟河西四郡以来,河西重镇武威处于丝绸之路中西交通孔道,其纺织技术和丝绸文化的多样性,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最好的实证.

    磨嘴子汉墓群丝织品印花织锦

    郑和下西洋与闽人关系探源——从福建长乐《天妃碑》、郑和铜钟谈起

    林丹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朝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在福建长乐发现的《天妃碑》、郑和铜钟,见证了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历史壮举,展现出海上女神天妃和航海家王景弘等福建先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天妃碑》郑和铜钟王景弘闽人智慧

    十二生肖文物的研究与活化利用

    韩建春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研究我国十二生肖文物的起源、历史、类型、艺术特点、赏鉴价值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十二生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了我国古代文化中十二生肖文化的重要地位.在文物类型部分,介绍了与十二生肖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物;在艺术特点部分,探讨了十二生肖文物在工艺、造型、题材等方面的独特特点;在赏鉴价值部分,分析了十二生肖文物作为文化符号和艺术品的价值,以及它在文物收藏、展览等方面的价值;在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的部分,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对十二生肖文物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十二生肖文物应用于创作、设计和文化教育的前景.通过上述以期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对推动十二生肖文物在当代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发展与传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十二生肖历史起源艺术价值活化利用

    湖南澧县地区出土玉器研究

    邹婧白煜冉田晓霞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着重探讨湖南澧县地区古代玉器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蕴.首先通过对该地区基本概况的描述以及对其出土玉器的形制类型、制作工艺、纹饰装饰等方面的梳理与分析,得出湖南澧县地区出土玉器类别丰富且用途多样的结论.其次对湖南澧县地区出土玉器的审美与文化价值进行探讨,为研究澧县地区审美与历史文化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与确切的证据.

    湖南澧县出土玉器玉器遗存审美价值文化价值

    瓷器鉴定之使用痕迹漫谈

    潘小峰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文规定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这就意味着出土文物不得进入市场买卖流通,以出土为主的高古陶瓷也就无法进入正常的艺术品市场流通,因此市面上古陶瓷交易主要集中于明代至民国的瓷器.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我们有幸生逢安定和平、高速发展的太平盛世,古玩作为浓缩财富、保值增值的优质投资品而深受大众青睐,其中以瓷器为最盛.令人遗憾的是,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炒作古玩热潮引发疯狂造假,于是鉴定真伪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鉴定方法五花八门,然大道至简,文章试着从观察生活、联系生活的角度,漫谈瓷器使用痕迹鉴定.

    古玩瓷器使用痕迹观察思考鉴定新老

    对唐三彩文物历史研究价值的追溯

    惠俊芳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传递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唐朝历史悠久,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经济发达,促成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众多的唐代文物中,唐三彩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类.唐三彩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陶器,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研究价值.

    商文物唐代唐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