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线电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线电工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无线电工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屈永欣

月刊

1003-3106

gch4954@163.com

0311-86924962

05008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590号

无线电工程/Journal Radio Engineering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无线电工程》(月刊)创刊于1971年,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以跟踪遥感遥测遥控学科发展、交流测控领域学术与技术应用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突出高科技并兼顾其他相关专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多次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编辑质量优秀奖、出版质量优秀奖,河北省出版物印刷优质产品(一等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面无相位近场数据的电磁干扰源等效建模

    张超赵翔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无相位近场数据的偶极子建模很难精确对干扰源进行等效的问题,对现有无相位近场数据的干扰源等效建模中所采用的双面迭代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方法主要是采用 2 个以上不同高度的磁场幅度数据;对双面迭代方法中平面的选择以及改进方法中平面数量和起始面的选择进行了讨论;以干扰源辐射磁场重构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作为偶极子建模准确度评价依据,与现有双面迭代方法及其他优化方法等效建模出的偶极子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对比结果显示该改进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等效源建模近场扫描无相测量电磁兼容

    用于5G智能手机的宽带高隔离度MIMO天线

    姚婷杨雪霞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G)智能手机的紧凑型宽带高隔离度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天线对,将其在手机两侧边框内表面对称放置,组成相关性低的 8 元 MIMO阵列.采用耦合馈电方式设计了宽带倒 F天线(IFA)单元,以零间距镜像对称的方式组成一个结构紧凑的双单元天线对,其-6dB阻抗带宽为 3.3~6.5 GHz(65.3%),完全覆盖了 n77/n78/n79 和 LTE band 46 的 5G频段,其尺寸仅为 26.8 mm×6 mm(0.29λ0×0.07λ0,λ0为 3.3 GHz的自由空间波长).利用差/共模对消理论及加载分布式电容的方法提高了天线对两端口间隔离度,带内隔离度高于 11 dB,在 n79 和 LTE band 46 频段(4.4~5.925 GHz)隔离度高于 15 dB,且在 4.9 GHz中心频点处的峰值隔离度能达到 40 dB,在整个带内的天线总效率为 59%~88.8%.为了提高 8 元 MIMO阵列隔离度,在相邻两天线对之间的接地板上蚀刻矩形缺陷地去耦结构,单元间包络相关系数(Envelop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ECC)均小于 0.1.对该天线阵列进行加工实测,仿真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5G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宽带高隔离度去耦

    基于系统物理参数测量和几何关系的车辆定位

    张钰李毅
    173-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采用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的车辆定位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分析并比较了4 种基于 VLC的车辆定位方法;基于假设的系统模型和接收到的 VLC信号数学模型,分析了每种方法所采用的 TX位置与系统物理参数的测量过程,利用这些参数与 TX位置之间的几何关系构成一个观测模型,获得车辆位置估计;基于 VLC定位方法的观测模型得到每种方法关于位置精度的 Cramer-Rao下界(Cramer-Rao Lower Bound,CRLB);在一般有限传播延迟、视距(Line of Sight,LoS)和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的 VLC信道模型下,对于真实道路的避碰和列队行驶场景,仿真了每种方法的系统物理参数测量,并基于测量结果,对每种方法的定位精度的 CRLB进行了评价.

    自主汽车驾驶碰撞避免列队行驶可见光定位观测模型几何关系定位精度Cramer-Rao下界

    光电稳定平台瞄准线漂移前馈补偿算法

    吴明强谢航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在光电吊舱俯仰轴上的分量影响稳像模式下激光雷达成像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惯导系统的前馈补偿算法,根据飞机姿态信息、纬度信息以及设备轴角信息,通过旋转矩阵解算出补偿量并前馈到速度环中,实现对光电稳定平台的瞄准线漂移的补偿.对所提出算法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当俯仰轴朝向南北时,引入该补偿算法后半小时内俯仰角度漂移量为 0.231°,小于不加该补偿方法时的 6.005°;当俯仰轴朝向北南时,引入该补偿算法后半小时内俯仰漂移量为-0.385°,小于不加该补偿方法时的-5.372°,证明该算法可有效补偿稳像模式下俯仰位置漂移.

    机载光电吊舱瞄准线漂移旋转矩阵前馈补偿

    面向多应用的绿色卸载与处理方案研究

    张竣铭王俊义彭捷李然...
    190-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边缘(Mobile Edge Computing,MEC)计算因其低时延、低功耗和高网络容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型的物联网应用中.为进一步充分利用系统的计算资源并降低功耗,研究了基于 D2D辅助卸载的 MEC系统下的计算卸载决策、功率分配方案和计算处理顺序.提出了面向多应用的终端设备总功耗最小化问题,实现绿色卸载.为解决原始的 NP-hard问题,设计并提出了基于贪婪配置思想和冒泡排序思想的绿色卸载与应用处理排序算法(Green Offloading and Application Processing Sorting Algorithm,GOAPSA).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通过灵活调整应用的处理顺序和功率分配方案,应用 D2D辅助卸载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总功耗并提高系统容量.

    移动边缘计算D2D计算卸载应用处理顺序绿色通信

    基于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LEACH改进协议

    徐巍钟宇超余成成
    199-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路由协议因能耗不均衡导致节点过早死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改进的 LEACH路由协议.在分簇阶段,通过遗传算法选举合理的簇头节点并根据节点的分布划分簇群;在数据传输阶段,通过蚁群算法使簇头节点尽可能选择能量充足且距离较短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分簇路由协议 LEACH和 LEACH-C相比,改进算法可以使网络的能量消耗更加均衡,并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协议节点能耗分簇遗传算法蚁群算法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系统自我定位与地图重建

    郝睿李瑞史莹晶龚美凤...
    206-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图优化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和有效的优化方法,提出一套具有鲁棒性的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方案,能够有效应对室内外复杂环境.进一步发展激光-视觉后端建图融合方法,构建具备全新地图表达形式的点云网格化地图.同时使用低成本传感器,设计实现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高性能低成本背包扫描系统,整体完成在未知环境中的自我定位和稠密建图,且在低性能 CPU设备上将长时间运动带来的每 100 m的轨迹误差平均降低至厘米级.提出的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在精度、算力消耗上能够匹配现有主流方案,对获取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系统准确定位结果和丰富的空间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测量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点云网格化背包扫描系统

    面向无线传能的磁耦合通信射频链路解耦设计

    谢孟向乾尹魏清新邓红梅...
    216-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磁耦合无线能量数据协同传输中传能链路与通信链路的解耦需求,在采用 DD型通信线圈与传能线圈实现空域解耦的基础上,开展了滤波网络与线圈的协同设计,提升了通信链路通带阻抗匹配特性和带外抑制能力,并进一步引入带阻滤波网络,增强了与传能线圈的频域解耦.在耦合距离为 30 mm时,搭建了与 167 kHz无线传能天线共口径的磁耦合通信天线与滤波馈电网络硬件,在中心频率 14.8 MHz实现了 4 MHz的-3 dB通带带宽,该解耦天线系统相比 DD线圈天线对传能信号提高了 85 dB的抑制能力.

    磁耦合无线数电同传解耦DD线圈

    TEB算法中机器人平稳避障策略研究

    赵晓东曹梦颖宿景芳
    223-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弹性带(Time Elastic Band,TEB)算法由于其具有运动学约束、最快路径约束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实时局部路径规划和避障,但是在非结构化的动态社会环境进行导航的情况下,强转弯时存在速度输出不稳定的问题,这对于移动机器人的整个前进过程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轨迹曲率作为一种新的约束引入 TEB算法,提出了基于曲率速度控制的时间弹性带(Curve Speed Control TEB,CSC-TEB)算法.在 CSC-TEB算法中,移动机器人在实时避障时的最大瞬时速率能够根据其与行进路径的航向变化程度做出一定调整.实验结果表明,应用 CSC-TEB算法能够使移动机器人在躲避障碍物时具有更加平稳的速度,同时输出较平滑的轨迹曲线,避免了原始 TEB算法中的速度抖动现象.在静态和动态场景中,移动机器人躲避障碍物时具有更加稳定的速度曲线,保证机器人在安全避障的前提下路径总耗时降低了15.02%,从整体上提升了路径规划效率.

    时间弹性带算法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轨迹曲率避障

    基于差异增强和双注意力Transformer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张青月赵杰
    230-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遥感场景中物体的复杂性,光照变化和配准误差都会影响不同时间拍摄的 2 个图像中目标的变化,探索不同像素之间的关系和更强大识别能力的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提高双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的性能.提出一个基于差异增强的和双注意力机制的 Transformer神经网络模型,在孪生网络架构中的特征提取部分引入 ResNeXt单元,在不增加参数复杂度的前提下提高准确率;将分层结构的 Transformer编码-解码器与通道和空间双注意力模块相结合,获得更大的感受野和更强的上下文塑造能力;该网络还关注双时相图像的差异化特征,通过引入差异增强模块对每个像素进行加权,选择性地对特征进行聚合,最终生成具有高精度的遥感图像变化特征图.通过在变化检测基准数据集 LEVIR-CD和 DSIFN上进行实验,所提方法对不同建筑物、道路和植被变化情况的检测效果有很大提升,与现有检测模型相比,该方法在F1、IoU和OA这 3 个评价指标上均好于最好结果.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Transformer双注意力机制差异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