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梁晓声《人世间》的工业化书写

    张海东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晓声小说《人世间》以社会变革故事为基准,在现代小说寓意的探索和在工业小说书写特色的开创方面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学价值.通过对中国当代历史进行深广描摹,立体地呈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总体的发展演进状况,并在其百万字的篇幅中,对工业变迁中的人世沉浮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其中既有人物的命运起伏,也有工业改革理性化的全景展示,这种真实的、时代性的工业书写得益于作者的成长经历,脱胎于个人思考,在文本中则表现为站在全知视角上,以时间为轴来从社会、民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对历史进行复现,与此同时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独具匠心,突出普通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总体性思考,彰显出作品史诗性的恢宏.

    梁晓声《人世间》工业化书写

    论毕飞宇新世纪中长篇小说创作

    钟子龙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世纪,文学的传播和接受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发生变化,小说所需要承载的使命随之发生变化.毕飞宇以新的文学使命探索文学创作,脱离唯形式的路径,从社会问题和边缘人中切入人的日常书写.在其新世纪中长篇小说中,他不但书写存在于20世纪70年代这一特定历史节点下乡村的自然人性和权力欲望,还关注生存于都市缝隙中人的异化及尊严,以重返现实主义的姿态,深入生活细节的描写,从人性维度去重新发现人,揭示着平淡生活背后的精神隐痛和人性欲求.

    毕飞宇新世纪中长篇小说人的再发现乡村和城市

    杨万里对陆龟蒙诗歌创作的接受与发展

    石凤琼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万里诗风多变,这在其诗歌集自序中均有谈及.在焚少作江西体千余首诗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杨万里改奉晚唐诗作为主要取法对象,而在晚唐诸多诗人中,他非常赞赏陆龟蒙.杨万里对陆龟蒙的欣赏在诗歌创作上呈现出一个从接受学习到发展丰富的过程.从作品集《江湖集》中可看出其就陆诗日常化的诗歌风格及"驰鹜新奇"的诗歌创作手法的接受学习,而《江湖集》之外的作品则体现出他在诗歌体裁、诗歌描写、诗歌情感等方面所做的拓展与发展.

    杨万里陆龟蒙诗歌创作诗歌接受

    沈亚之传奇:纯然的悲剧写作

    沈婧懿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亚之的传奇作品被人误解为"名检扫地""为文造情""卖弄诗才"等等,本文对以上误解提出反驳,指出沈亚之运用了十分高级的写作手法,将其作品处理为纯然的悲剧:在传奇作品的内容编排和人物塑造上,写幻而不重幻,着力于塑造诗意氛围,渲染哀婉意境;在写作手法上,淡化故事情节,模糊作品主旨,注重细部描写,以独特的叙述节奏完成纯然的悲剧写作.

    沈亚之湘中怨解异梦录秦梦记悲剧

    唐代诗人薛涛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边汀楠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薛涛创作诗词入手,将薛涛的女性形象概括为:女子、游子、才子三类.薛涛首先作为细腻多姿的女子,以山水游记、咏物抒情诗作为代表,语言婉转含蓄,展现其女子的细腻柔软.而与一般的女子所不同,她亦是胸怀天下的游子,深入解读薛涛诗作中的政治诗篇,挖掘其胸怀的广大与气魄的宏大,更能体现她对国家、民生的关注.身处乱世,她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是高洁脱俗的才子.结合其身世背景,更能领会薛涛作为唐代女诗人的才情和气节.薛涛不但在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地位,在唐代诗史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具有独特、不可代替的价值和作用.

    薛涛诗歌创作女性形象女子游子才子

    大冢·朱莉《阁楼上的佛像》的另一种呼喊

    徐好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阁楼上的佛像》以"我们"为叙述人称讲述了"照片新娘"作为美国初代日裔女性移民的历史.这本聚焦少数民族移民历史的小说却斩获了多个重要国际文学奖项,这与该小说独特的叙事策略密切相关.本研究参照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奠基人热奈特的叙事理论,从"我们"这一群体叙述视角切入,发现小说在语态、顺序、时距、频率和语式上都具有群体特征,并且相互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群体叙事风格.这一叙事策略也分别与主人公被边缘化、被忽视、被孤立、被压迫、被剥夺话语的命运高度契合,仿佛从叙事的无声之处发出另一种呼喊.小说的叙事手法密切参与小说意义的构建,形成完整而独特的群体叙事风格,也为移民叙事打开新的通道.

    大冢·朱莉《阁楼上的佛像》热奈特叙事理论叙事策略"我们"叙述人称群体叙事

    空间视域下《女佣的故事》的自我救赎

    孙衍各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佣的故事》讲述了斯蒂芬妮作为单身母亲,女佣和社会福利救助的对象,通过教育和写作与现实抗争,最终涅槃重生,翻转生活的故事.作品有明显的空间特征,从流离收容所到租赁公寓,再到前往米苏拉,斯蒂芬妮借助空间的变换来书写故事.因此,本文将借助空间理论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认为它也为身处美国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提供了一条改变生活的现实途径.

    斯蒂芬妮·兰德《女佣的故事》空间女性救赎

    中岛敦《山月记》中的地理空间分析

    李欣岢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坛生涯短暂的中岛敦虽一生坎坷,却留下了不少著名的文学作品.其中《山月记》一经发表便受到了中日两国学者的关注.这部短篇小说以陇西李氏李徵和陈郡袁氏袁傪为主人公,描写了唐朝大才子李徵一夜之间在汝水河畔变成老虎,并在商於之地的山野中与好友袁傪相遇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还涉及到李徵变虎前的为官之地江南与袁傪监察之地岭南.小说中出现的不同的地理位置可使人联想到唐朝天宝末年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本文剖析中岛敦生活的地理空间,并通过对比李徵与袁傪经历的不同地理空间,以探析地理空间要素对文学的重要影响,进一步探索《山月记》一文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魅力.

    中岛敦《山月记》文学地理学地理空间

    从"格拉斯家族"的书写看塞林格创作的禅意修行

    丁笑俪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拉斯家族是J·D塞林格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群像家族,从《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三部作品中可以窥得格拉斯家族中诸人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其角色命运与塞林格本人的生活经历及其所接受的佛教禅宗思想彼此糅杂、互为补充,形成了塞林格后期创作中独特的禅宗世界观与自我救赎、自我超越思想.

    塞林格禅宗格拉斯家族

    叙述视角下太宰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周豆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太宰治四部作品在不同的叙述视角下的女性形象,《人间失格》和《GOODBYE》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描写男性视角下的女性,而《维庸之妻》和《斜阳》是以女性独白的形式从女性自己的思维和所见所感出发描写女性.叙述者视角的不同往往影响读者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太宰治喜欢从女性独白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同时也不乏有很多自传性质的作品是从男性的视角去感受世界,不管视角如何变化,这些人物身上多多少少带有太宰治自身的性格特质.所以本文从叙述视角出发,去分析太宰治本人所见到的女性或带有自身特质的女性形象.

    太宰治女性形象叙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