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魏晋士人的精神嬗变及当代启示

    许小婷
    4-6页

    文化研究中的语言哲学视角探索

    黄根生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从日常语言意义和哲学语法角度讨论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尤其是《哲学研究》的文化意义和线索改进问题.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看来,其后期哲学如未刊著作《哲学研究》在理论体系和逻辑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一定的改进和改良才好面世发行.从语言运用分析去看,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主要围绕"符号""语言""概念""意义""对象""事体""信念""感觉"等八个层次对日常语言哲学理论及实证分析问题进行文化统筹和精深解释.

    文化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语言

    论当代文化批评的三个关键词

    夏婷阳倩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违背""消解"与"颠覆"是当代文化批评中常用的三个关键词."违背"常用以表示对既有的原则、准绳的背离."违背"主要指不遵循现实主义原则以及大众审美取向."消解"不能等同于摧毁与消灭,否则随后的重构也将无从谈起."消解"主要指"消解"崇高及主体性."颠覆"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文学创作从而打破常规的诸种行为."颠覆"的对象主要是传统文艺创作方式与文学经典的权威性.在当代文化批评中,"违背""消解"与"颠覆"频繁运用,背后隐含着批评者特定的逻辑,其生成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当代文化批评违背消解颠覆隐含逻辑深层原因

    "等待"主题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研究

    安冉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等待"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母题,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多有提及,论文通过两部作品的研究来探讨"等待"主题所揭示的深层次含义.《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讲述了一名上校在战后等待自己抚恤金的故事.妻子患有哮喘病卧床不起,儿子被枪杀后留下一只鸡,上校家里揭不开锅了也不舍得卖掉,仍一直苦苦等待抚恤金.《等待戈多》作为贝克特最富盛名的作品,讲述了两个流浪汉一直在等待戈多,一直没有等到.两部作品同属后现代主义文学,同体现了一个"等待"的主题,这种"等待"又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他们的等待本质上又有所不同,通过分析"等待"主题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来揭示当时人类生存状态的无序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讽刺.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贝克特《等待戈多》等待批判性

    《没有指针的钟》中的疾病隐喻和种族主义

    郭文英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没有指针的钟》中,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对不同种族人物的身体特征和疾病意象的叙写内涵了丰富的隐喻象征.本文从身体和疾病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小说中人物对于身体的关注和疾病观念的变化背后所代表的南方种族观念的嬗变,探讨麦卡勒斯是如何通过描述人物与身体和疾病的动态关系隐喻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时期美国白人和黑人的种族身份观念的变化和种族关系的发展.

    卡森·麦卡勒斯《没有指针的钟》隐喻疾病种族主义

    白居易和范成大涉商诗比较研究

    张圣妮韩茹梦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时期的经济都非常发达,唐朝商业贸易不断发展,商业成为了唐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诗歌创作就有不少的涉商诗.宋代的商业贸易更是尤为发达,统治者大力扶持商业发展,商人地位空前提高,诗歌创作中涉商诗也成为了宋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唐人如李白、白居易、元稹等人均有涉商诗,宋人涉商诗的代表主要有陆游和范成大等人.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涉商诗数量较多,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当时的商业发展概况,另外,白居易自觉的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他的诗歌较为真实的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状,具有较高的现实性.范成大是宋代典型的诗人,他的涉商诗也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宋代的商业状况.尤为重要的是,范成大涉商诗的数量与白居易不相上下,因此将二者的涉商诗放在一起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白居易范成大涉商诗

    王维送别诗的抒情艺术

    于亚飞任晓阳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维送别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其抒情类别有伤别之情、对友人的安慰同情、向往田园的归隐之情以及对友人建功作为的期望之情.王维在抒发这些情感的时候,凭借其高超的文学造诣,使这些送别诗呈现出多样的抒情艺术风格,显示出了婉曲蕴藉、自然情深以及雄浑豪迈的特色.

    王维送别诗抒情艺术特色

    苏辛词中鸿雁意象叙事的异同探析

    周荃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鸿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苏轼与辛弃疾作为宋代豪放派的代表,在其存世的诗词中都有大量以鸿雁做意象的词,然二人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虽有共鸣之通,更多的是相异之处.文章主要通过将苏轼和辛弃疾的鸿雁词放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加以对照,展现其词中鸿雁意象在表达词人孤独意识和归隐思想上的共性和差异.

    苏轼辛弃疾"鸿雁"意象孤独意识归隐思想

    论巴金《寒夜》中的身体书写

    黄平丹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中的身体包含多层次的文化内涵,能从微观角度探究出作者深层次的思想.身体的文学化,不仅隐秘传达了文学的话语内涵,也促进了身体研究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独立的象征体系.《寒夜》通过对"疾病""创伤""死亡"三个维度的书写,反映出了小人物生存的边缘化、女性"出走"的矛盾化、国统区统治的不合理化等问题,达到了隐射和批判的目的,强化了《寒夜》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寒夜》疾病创伤死亡隐喻

    《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中空间的隐喻

    徐耀宇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莱辛的短篇小说中,空间始终是个重要的叙述因素.通过空间书写,莱辛揭露了英国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正如她在短篇小说《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中借主人公维多利亚、菲丽丝等黑人女性对空间的渴望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在住房、医疗与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小说中"空间"的三重隐喻作用,一方面揭露当时英国社会中存在种种问题,一方面指出莱辛为身处社会边缘的底层黑人发声,呼吁人们正视他们遭受的压迫与不公正待遇.

    多丽丝·莱辛《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空间隐喻社会弊端种族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