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现代性艺术特色

    戴恒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峨日朵雪峰之侧》于2019年被选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这是昌耀诗歌继《河床》后的第二次被选入.《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入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昌耀诗歌已经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以及获得当代主流的肯定.同时,也体现出其自身具有的独特的现代性艺术特色和其巨大的研究价值及研究空间.由此,笔者结合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将其表现出来的现代性艺术特色归纳为启蒙性、陌生化、隐喻性三个方面,以期能为其研究和教学提供参考.

    《峨日朵雪峰之侧》现代性艺术特色陌生化

    "70后"女性作家对延安讲话精神的当代阐释

    王娟文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70后"女性作家的日常生活书写是对《讲话》精神地当代阐释,具体体现在其辩证性、审美性、人民性和实践性是对《讲话》中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文艺写作应当歌颂光明并暴漏黑暗","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以及"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精髓的当代阐释.研究"70后"女性作家的日常生活书写,不仅能引导文艺家能动地继承《讲话》精神,同时也可以反向促进《讲话》精神更好地发展.

    《讲话》"70后"女性作家当代阐释

    杨潇非虚构作品《重走》的文学性特征

    刘梦琦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非虚构"写作在国内形成一股创作热潮,其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失衡的问题日渐突出.杨潇通过《重走》对非虚构语境中的"文学性"进行了开掘与探索,他的历史书写达成了非虚构内容与文学性表述的融合统一.从结构策略、文学叙事、文化意识三个维度审视《重走》的文学表现,能够深刻感受到作品"非虚构"特质与"文学性"因素的贯通交融.透过历史与现实、写实与文学的对话,《重走》突破了历史真实的既定框架,为历史叙事赋予了更多主体性的文学情感与时代思索.

    杨潇《重走》非虚构结构策略文学叙事文化意识

    唐朝佛学思想对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张云逸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然后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最后就是: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以及民俗等.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富足,文化艺术的种类也不断丰富,传统文化艺术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是一种融入人们生活,人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精神食粮.中国之所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精髓,与佛教思想传入中国有着密切联系.印度的佛教思想自我国汉代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对抗与融合,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文化动荡之后,佛教文化与我国本土文化的融合趋势越演越烈,自然对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产生一定影响也在所难免.本文就唐朝时期佛学思想对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从诗歌、小说以及散文三大主要领域进行研究与分析.

    唐朝佛学思想文学创作影响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中美战争小说对比研究

    熊欢朱海青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耗时十年完成的一部力作,于2015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荷花淀》则是中国"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代表作,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两部小说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关怀和女性意识,故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对比研究,从亲近自然的状态、反抗战争的意识、渴望和平的心愿三个共同方面详细阐述两部小说的共通性;具体分析两部小说在三个方面的不同:女性姓名的细节、反抗战争的方式、女性和自然的止战力量.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加剧、地区冲突严峻,本文对不同国度内作家的战争小说的对比研究和反思具有值得关注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生态女性主义《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荷花淀》

    狂欢化视角下的网络文学审美趣味探究

    李金华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赫金提出的狂欢化理论和网络文学特有的文本形态及文化特征有着多处契合之处.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揭示出了一种植根民间的立场与全民狂欢的普遍的人类狂欢精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个体化意识的不断突出,网络文学逐渐进入大众审美视野.狂欢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双重背景下的网络具有审美趣味:体验上的广泛参与性与技术性和商业性的结合.

    狂欢化网络文学审美趣味

    《红楼梦》和《飘》中的船意象比较

    王梓悦郭海霞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式各样的"船"意象在《红楼梦》和《飘》中以实体和非实体两种形式反复出现,在小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对两部小说中的"船"意象进行文化解码、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清王朝统治下,封建贵族贪图享乐,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当时的美国领先的海上实力.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清朝在经济制度上已经开始逐渐落后于时代.

    《红楼梦》《飘》船文化

    陇南当代诗歌的创作概况及艺术特色

    李海平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以来,陇南诗歌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已逐渐成为甘肃诗歌高原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新高地.在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景观影响下,陇南诗人立足本土,凸显地域特色,注重摹写田园,挖掘"乡土"意象,抒发浓厚乡情,陇南诗歌融合了巴蜀文化和秦陇文化的特征,体现出阴阳相和、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

    陇南当代诗歌创作概况艺术特色

    从《文心雕龙·神思》看《怠惰颂》的创作理念

    惠卓然刘海英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慈的诗论思想与《文心雕龙·神思》中的文艺理论有诸多契合.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视角解读济慈经典作品《怠惰颂》,并同济慈的"消极的能力""诗人无自我"等诗学创作理念相观照,能够为济慈诗歌作品分析和相关文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济慈《怠惰颂》《文心雕龙·神思》创作理念

    杨红樱小说大流行的时代原因及其反思

    易丝雨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红樱的小说成为新世纪国内原创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杨红樱小说的大流行是时代环境与其作品相互影响的结果.进入新世纪,国内图书零售市场进入"畅销书时代".千禧年代是我国儿童文学的高度繁荣时期,杨红樱的小说以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为主人公,填补了当时市场的空白.杨红樱小说的读者多为"90后"与"00 后",阅读需求有自身的特点.杨红樱的小说引发了两极分化的评价,这实质上是对儿童文学商业化现象的反思.

    杨红樱儿童文学畅销书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