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斯金德《低音提琴》叙述视角转换分析

    严安瞳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幕剧《低音提琴》是由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的处女作,它讲述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乐团大提琴演奏员的内心纠葛.主人公"我"有一个作官员的父亲以及一个吹笛手母亲.父亲希望"我"之后能走上仕途,但出于对父亲的抵触"我"没有走上仕途反而选择进入了乐团;同时"我"为了报复母亲选择了所有乐器里体型最为笨重且无法独奏的低音提琴.正是此种荒诞古怪的抵触情绪交错揉杂导致"我"最终选择了低音提琴.从叙述视角层面来看,文中叙述视角的频繁转换体现出了"我"对现状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的焦灼.本文将从叙述视角转换角度入手对这部作品展开分析.

    聚斯金德《低音提琴》叙述视角转换主题意义

    李清照与艾米丽·狄金森自然诗词比较

    田杨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清照和艾米丽·狄金森对自然都有喜爱之情,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中的自然场景,建构了不同的自然意象世界.李清照自然世界将自我的情感体验融入对自然意象和自然境界的构建中,且化用典故赋予自然丰富的文化内涵.狄金森的自然世界则由寻常可见的田园风物构成,亲切而又饱含哲理,同时也带有宗教色彩.两者对自然皆有拟人化的呈现,在语言上各具特色,李清照重视声律,遣词精妙,炼字功力深厚,达至随心所欲而又不逾矩的境界,而狄金森则多用活泼明快、清新平实的语言,更注重诗的意义轻忽诗的文法,她的诗多为自由体,热情昂扬,自由奔放.

    自然诗歌李清照艾米丽·狄金森

    奈保尔《B·华兹华斯》的存在主义解读

    仲靖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B·华兹华斯》是英国移民小说家V·S·奈保尔早期创作的短篇故事集《米格尔街》中的一篇.故事主人公华兹华斯是20世纪英国殖民地特立尼达岛上普通民众的典型代表,他以乞丐诗人的身份孤独生活,承受世俗伦理与殖民文化的压力,以审美追求谱写了荒诞英雄式的生存诗篇.从存在主义视角对故事主人公华兹华斯的分析,为解读奈保尔小说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奈保尔米格尔街B·华兹华斯存在主义

    《日日是好日》中日本茶道的"型"与"心"

    刘周卿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茶文化学者森下典子的著作《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自己二十五年间跟随武田老师学习茶道的点点滴滴.期间,作者几经悲欢离合与人生浮沉,但武田老师和茶道一直默默陪伴着作者,使她不断感悟茶道之美,体悟人生百态,参悟"日日是好日"五字的正真内涵.作者以平淡的基调与质朴的语言真实而又深刻地诠释了日本茶道中的"型"与"心".2018年,这部作品也被翻拍成电影正式上映.这部著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茶道精神的理解,也为"茶"文化在当代世界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

    《日日是好日》茶道"型"与"心"

    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家庭教育

    叶子渊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教育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回忆童年一次"脱险"经历的一篇故事性散文,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本文以其为切入点,分析课文中父亲和母亲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窥视家庭教育在孩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给出相应的家庭教育建议.

    莫顿·亨特家庭教育文本解读《走一步,再走一步》

    电影《绿皮书》暴露的种族隔离

    岑一慧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种族隔离导致社会阶级矛盾严重,在白人政权的大环境下,黑人只能出卖廉价劳动力供白人使用.白人资本家和黑人劳工之间的矛盾激发最主要的社会矛盾,矛盾所引发的种族隔离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结合种族隔离制度的相关背景与电影《绿皮书》的内容,阐释因种族隔离激发的社会矛盾日渐凸显,黑人与白人之间政治权利的不平等与人民生活迥异的影响,因黑人民权运动社会矛盾日渐缓和.本文对于缓解社会矛盾、被殖民种族赢得话语权及获得民族认同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绿皮书》种族隔离民族认同社会矛盾黑人

    奉俊昊电影《汉江怪物》的符号建构与意义

    张增玮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韩国电影新潮流的代表性导演,奉俊昊最为擅长的就是在类型片的框架下关注边缘群体和底层民众,以极其敏锐的视角关注社会现实.文章选取奉俊昊2006年编剧、执导的电影《汉江怪物》,运用符号学的方法,论述电影中的人物符号、怪物符号、场景符号,挖掘形象、角色、空间之外的"所指".《汉江怪物》虽然是奉俊昊较为早期的作品,但是统一于奉俊昊一直以来针砭时弊的创作特色,揭露了韩国社会存在的"异化"和"怪象",而其中对于工业社会中家庭以及个人生存危机的叙述具有一定普遍性,这也就容易为海外观众理解认同.

    奉俊昊《汉江怪物》影像符号意义

    木心诗三首及木心诗歌的创作概论

    甘宇慧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心的诗中有着闪耀的金句令人着迷,也有着晦涩的典故令人困惑,他的诗歌创作方法因为"文本再生"而引来争议.关于木心的诗,读者需要有更多的解读和讨论.本文分析了木心的三首诗歌《1901》、《巴珑》、《春汗》,其中前两首是所谓的"文本再生"的作品,后面一首是为"原创".本文以此为切入口来考察分析木心诗歌的创作方法,并讨论木心的诗歌文本的价值所在.

    木心《1901》《巴珑》《春汗》"文本再生"

    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缺失及对策

    朱红丽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语文逐渐处于边缘地带,各大高校越来越不重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内涵的培养.新文科的提出及时提醒了我们文学素养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建设新文科的背景下,高校应意识到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培养教师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意识与能力,组建新型教师队伍.

    大学语文文学素养教学质量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文化洋葱模型下中西观众的木兰影评对比

    鄢洁玙李莉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迪士尼2020年上映的Mulan面临低分窘境.通过文化洋葱模型对中西影评分类对比后发现,中西双方均在象征物、英雄性格层面反映出态度倾向的不同,在礼仪与价值观层面反映出评论侧重点的不同,这与受众自身的文化属性、观影需求以及影片制作存在关联.

    迪士尼Mulan影评文化洋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