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霍桑《胎记》中乔治亚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方裕茹
    4-6页

    鲁迅《铸剑》中的暴力叙事分析

    陈立得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剑》中鲁迅自觉或不自觉的暴力叙事,背后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思想因素,暴力叙事中复调、荒诞的特征使得文本有了多义的可能,解构和创作主体的介入使得"复仇"的主题得以重建.暴力叙事其实是"复仇"外衣之下"反抗绝望"的暴力表达,同时展示的暴力也达到了对人性深处良善和恶意的挖掘.

    暴力叙事《铸剑》鲁迅

    《暴风骤雨》中被"忽视"的乡村道义关系

    高琪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的战火胶着之际,建立后方根据地的任务迫在眉睫."土地"、"乡村"附着在"城市"、"现代性"这一观念中,更附着在启蒙现代性中.无论从生产角度还是政治角度,不把地主对土地的垄断除掉,地主对乡村的实际政治控制和乡村的各种旧的社会经济秩序,都会难以完成国家的现代化.而在这个实践中,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道义经济"成为推翻地主"乡村政权"中一个复杂又艰难的问题,而共产党在土改中恰恰也利用了此种"道义"模式在土地改革中实现了"转化"群众的目的.本文将结合小说《暴风骤雨》的部分内容,浅析"道义问题"在土地改革中对农民的重要影响.

    周立波乡村道义道义经济现代性土地改革《暴风骤雨》

    迟子建小说集《一坛猪油》里的城市与乡村

    李霏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坛猪油》是一部以城市和乡村为背景的小说集.迟子建以乡下人的眼光审视城市,既看到了城市经济的发达,人民生活的富足,又发现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同时,她以城市人的眼光观察乡村,展现景美、人美、情美的乡土魅力和其存在的不理想面.迟子建的城乡书写从最初的"乡村崇拜"转为客观地诉说城乡现状,虽然乡村存在一定的缺憾,但是它仍为人类心灵的安抚地.

    迟子建《一坛猪油》城市乡村

    《祝福》中祥林嫂死亡的悲剧成因——兼议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刘涵琳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祥林嫂作为鲁迅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其悲惨的遭遇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在这场时代的悲剧中,祥林嫂的婆婆、鲁四老爷、柳妈、"我"等一干人的所作所为,一次次给予她生活的希望,却又一次次让她陷入绝望,故事背后透露出的是封建礼教的野蛮和荒谬.本文拟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还原法"对祥林嫂的死因进行解读.

    《祝福》祥林嫂鲁迅人物形象还原法

    《黄雀记》:"失魂"的时代镜像书写与反思

    陈巧胡洪强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童的《黄雀记》以"香椿树街"为叙事背景,以祖父灵魂的丧失为开端,描写了"香椿树街"上众多人物的"失魂".几个主要人物如祖父、保润、柳生、仙女的"失魂"各有其个性化的原因,通过其"失去的灵魂"揭示了社会转型期国民精神紊乱的整体特征以及当下荒谬残酷的社会现实,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张扬、堕落与毁灭,背后又是时代的变迁、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作者的最终目的是引入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和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人文关怀.

    苏童《黄雀记》失魂香椿树街自我救赎

    老舍《茶馆》服饰道具内涵探析

    周佳利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舍《茶馆》作为老舍建国后戏剧创作的巅峰,用三幕戏的规格将中国近半世纪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对《茶馆》中出现的服饰和道具进行梳理、归纳和研究,从故事脉络入手,探析服饰和道具在《茶馆》剧作中对相关人物和相关主题的文学功能和文化意蕴,并从服道变化看人物命运和时代主题,以示服饰和道具的认识辨别之助、刻画传达之效和象征寄托之蕴.

    《茶馆》道具服饰文学功能文化意蕴

    苏童的《米》:徘徊于城乡边界的死魂灵

    许婧娴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童在《米》中打破了启蒙主义和马克思阶级论的叙述框架,从情感的角度描写了历史洪流发展中普通人的受伤、受辱、欲望、复仇和爱,在推断欲望膨胀和人性恶的最大值的同时,构成了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与人性冲突的寓言性演示,启发人们思考历史发展中小人物应该如何寻找一条正确的自我救赎之路.

    苏童《米》人性欲望城乡

    从《塔铺》和《一地鸡毛》看小人物书写

    孙政王鹏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人物,大情怀是刘震云的作品背景,他以小人物为切入点,展示了人物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状态.正是刘震云的这种写作姿态,让他深入贯彻到小人物的身份意识当中,他的小人物书写充分表现在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展现了当代中国在社会变革动荡之时小人物的心理动向.本文从刘震云小人物书写中的立场、角度、内涵及其拓展展开论述,同时分析刘震云坚守的现实主义,以及当代价值和作家的使命担当.

    刘震云《塔铺》《一地鸡毛》小人物现实主义

    苏童小说中的南方阁楼

    金雯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苏童的短篇小说《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与其代表作品相比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但作者在两篇小说中对于"阁楼"这一叙事空间的构造独具匠心,值得深探.在苏童笔下,阁楼不仅成为女性主人公的生活场所,也区隔并连接起了世俗与神圣、时代与个体,支撑起了小说中的女性书写.从"阁楼"这一空间入手,能够窥见苏童在叙事技法上的巧妙,体会其对人性剖析的深刻,也能探寻苏童小说与古典文学作品的深刻联系.

    苏童阁楼《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