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散视阈下《女勇士》的文化身份研究

    严嘉楠张弛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勇士》中,汤亭亭通过书写母女矛盾的产生与化解,展现流散主体两种文化身份由对立冲突到融合共存的动态过程,由此指出少数族裔主动建构混杂文化身份的重要意义.同时,她采用中西结合的叙事策略,赋予文本独特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是创造混杂文化的实质努力.作家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跨文化观也在小说的文学主题与艺术表现形式中得以呈现.

    《女勇士》流散母女文化身份混杂

    溢恶:《九尾龟》里的劝惩与醒世

    张广交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九尾龟》作为"溢恶"的代表作,寄寓了作者张春帆"劝惩"与"醒世"的意图.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人物,他们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末世,经受着外来事物的冲击.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们逐渐抛却了传统的儒家道德,混迹于妓院赌场之中.其中有一些人经捐钱得官变得更加堕落.这些体现着"恶"的人物身上,折射着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对《九尾龟》进行研究,可以窥见时代之一斑.

    张春帆《九尾龟》溢恶劝惩醒世

    《达·芬奇密码》中的他者颠覆者及失语者

    闫亚如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重要代表作,基于小说的影响,这部作品被拍为同名电影并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融入宗教、历史、艺术绘画与建筑等知识背景,通过符号、密码等因素的运用塑造富有悬念、惊悚的侦探故事.丹·布朗通过丰富的故事内容来突出女性地位.书写传统宗教中强权男性统治下的女性"他者"形象,对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宗教信仰进行颠覆与解构,以此来重构女性崇高地位.丹·布朗通过作品来倡导男女性平等,重视女性在宗教思想中的地位,使男性与女性处于平衡状态之中,发展更为需要与时代相结合的宗教信仰来支撑人们面对未来的变化.

    《达·芬奇密码》男性主义女性主义丹·布朗美国文学

    《岳父岳母真难当》中的中国形象赏析

    李景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所蕴含的意义,通过形象去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互相观察,互相表述和互相塑造.文章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野,从饮食习惯、时间观念、社交礼仪、人物形象四个方面探讨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中的中国形象,并从民族文化特质和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岳父岳母真难当》中国形象他者

    后殖民种族创伤下《道格拉斯自述》解读

    聂欣然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rick Douglass)的奴隶叙事作品《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个美国奴隶的自述,由他本人撰写》叙述了他在马里兰州做奴隶的20年真实经历,开创了"黑人自传"文学样式的先河.故事中道格拉斯饱受了创伤的痛楚与身份的迷失.因此,本文旨在结合后殖民种族创伤理论,从身体与心理创伤、文化创伤以及创伤的治愈三个角度剖析以道格拉斯为代表的美国南方种植园的黑奴所遭受的后殖民种族创伤,以期找寻到后殖民创伤治愈的希望,让后殖民种族创伤的阴霾逐步散去.

    《道格拉斯自述》身体创伤心理创伤文化创伤创伤治愈

    论凌叔华《她们的他》与《女人》之异同

    饶泳欣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凌叔华戏剧《她们的他》是小说《女人》改写后的作品,两者在故事情节和戏剧特征上相似,但在人物身份、结构布局、语言等方面皆存在差异,作品主旨也随之更改.改写后的《她们的他》在艺术上的布局更加精巧细致,更富有戏剧化的色彩,但同时也失去了《女人》原有的丰富意蕴,未能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婚姻与爱情的问题.

    凌叔华《她们的他》《女人》

    种族观念固化:《池塘》中劳森的困境

    陈亚萍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池塘》中的白人劳森原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绅士,他在异域落入走投无路的境地不禁令人唏嘘.本文将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白人劳森在异域的生存处境和他悲剧命运的成因,并进一步探究群体的种族优越感和非白人群体种族意识的觉醒.从中可以看出在异域生存的白人处境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有着美好光明的前景,白人个体在海外也经历了痛苦挣扎.另外,也反映出毛姆对潜在的帝国危机的担忧,他书写的《池塘》的悲剧结局,就是为维护殖民统治秩序,对跨种族婚姻最明显的警示.

    《池塘》种族观念毛姆英国文学

    《独行月球》:科幻电影中的神话复归

    肖紫玥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行月球》作为一部科幻喜剧电影,其中的科幻叙事虽基于科技的发展,但文化内核融入了神话元素,蕴含着神话的复归.末日灾难母题与英雄母题等集体无意识原型经过重述被搬上电影银幕.影片中舍己为人、不屈不挠的传统精神在不同的故事文本中得以承袭.人们对现实的焦虑、未来的茫然通过神话叙事得到缓解,增强了自我价值的认同.英雄神话再度风靡,民众追求崇高的道德品质与优秀的价值观,在挫折与困难中坚定正确选择,更是维护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神话复归《独行月球》神话母题科幻电影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雅娜形象的伦理解读

    张丽娜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吉雅娜是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女主人公,根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分析,她在少女时代接受启蒙思想,自然选择爱情自主、婚姻自由的想法与行动,大胆地向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表露爱意.然而,成为将军夫人,历练成彼得堡交际贵妇的达吉亚娜面对初恋的热烈追求,却理性地选择传统婚姻伦约为主导,拒绝旧爱、忠于丈夫,捍卫家庭完整,这种伦理选择值得当今已婚现代女性的借鉴和思考.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达吉雅娜斯芬克斯因子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

    解读李白诗词中的独特语言风格

    肖瑾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白的诗词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李白喜爱自由,无拘无束,自信乐观,把握现实又不满足于现实,在困苦中寻求快乐.他的诗词也表现出和他一样的特点,豪放飘逸,自由自在,有让人如梦如醉的洒脱美;自信不羁的豪放美;情感跳脱的变化美;想象大胆的奇特美,展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

    李白诗词语言风格豪放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