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下)
文学教育(下)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huangbizhai@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下)/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楼梦》在叙事上的时间颠倒

    夏元明
    4-5页

    壶井荣文学中的夫妻观

    占柳沈思涵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壶井荣是日本左翼作家壶井繁治的妻子。她最初只是作为丈夫背后默默支持的贤内助。在支持丈夫的共产主义运动促使自我觉醒的过程中,尤其是见识了妹妹不幸婚姻之后,引发了她对婚姻关系的重新思考,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独立自强的信念,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女性作家。本文试图通过《普罗文士之妻的日记》和《妻子的地位》,《拍岸之波》三部小说的文本解读和对照分析,来进一步研究壶井荣文学中的夫妻观。

    壶井荣夫妻观《普罗文士之妻的日记》《妻子的地位》《拍岸之波》

    例谈霍米巴巴的后殖民叙事视角

    杨子茶张之俊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名学者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突破二元对立的藩篱,强调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对话过程并非一直处于泾渭分明的对抗状态,而是存在许多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表达空间。本文以《鲁滨逊漂流记》和《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两部殖民叙事的经典之作为例,分别从殖民者和被殖民者视角叙事着手,探究殖民叙事的矛盾性。本文指出,殖民双方在文明认知、情感表达和身份定位上自相矛盾。这种矛盾性根源于双方互为"他者"的事实,使之对另一方产生了既抗拒又吸引的矛盾心态,充分体现了殖民叙事处于摇摆不定的动态变化中。

    霍米巴巴矛盾性后殖民叙事视角《鲁滨逊漂流记》《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

    于漪老师语文课程的德育价值意蕴

    范瑞梅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漪在其语文教育教学中始终践行德育育德的课程观,在其实践过程中对于语文课程德育视野始终站在立足国内外文化视野、坚守教育初心的高度上;构建公民意识、家国情怀、生命教育的语文课程德育内涵;坚持立足文本挖掘德育依据,创新课程模式把握课堂德育渗透,注重三大支柱,"术""道"合一德育融合;开展于漪语文课程德育实训,建立基地,培育教师通过课例解析德育重难点,培养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完成德育无痕化教学。

    于漪语文课程德育维度德育价值

    人教版与部编版中李白和杜甫的选诗对比

    宋丹陈忆雯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李杜古诗文选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促成这些变化主要有编写理念、时代发展、避免重复等原因,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恰如其分的知人论世基础上,注重李杜诗歌的德育功能,强化知识的延伸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人教版部编版李杜古诗文

    精神分析理论下贺双卿诗词中的花意象

    王淑敏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贺双卿是中国清代的一位极富才华而又受尽苦难的农民女诗人。她的诗歌沉郁顿挫而又不拘一格,给人以极高的审美感受。由于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迫,贺双卿作为一个女人的正常的欲望和需求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在她的诗词中,"花"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并承载着贺双卿独特的情感。贺双卿通过"花"这一意象承载的情感,恰巧反映了她内心中的意识和潜意识发生的冲突。除此以外,贺双卿诗词中的"花"被人格化,甚至是神化,以花神的面貌出现。这是她被严重压抑的性爱欲望的一个扭曲的体现。

    贺双卿清代诗词花意象精神分析法

    韩愈读写观对现代读写教育的启示

    刘美琼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愈是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作为有巨大成就的读书人,在他阅读与写作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形成了自己对读书和写作的见解。韩愈的读写观主要有:在阅读方面提倡"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口不绝吟,手不停批",在写作上强调"不平则鸣"、"自树立,不因循"的观点。韩愈提出的这些读书与写作的观点对我们现代读写教学方向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韩愈阅读现代读写教育文以为获

    王安石诗的德育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彭柳怡戚中美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安石所著诗词1808首,其中蕴含有丰富的道德教化思想,时至今日仍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意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根本遵循,高校思政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的王安石古诗词中的德育教育思想则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

    立德树人王安石古诗词德育教育思政课教学

    评《移魂有术》电影改编的道德伦理元素

    柴梦飞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滕华涛执导的科幻刑侦悬疑电影《缉魂》改编自江波的小说《移魂有术》。对比小说与影片呈现的内容可知,影版对小说有了较大的改动。本文将立足于影片对小说人物形象与叙事情节的改编,通过分析其内容呈现与主题表达的异同之处,探讨人性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并挖掘其警示意义。

    《移魂有术》滕华涛道德伦理电影改编

    语言语境下的《大卫·考坡菲》翻译用词

    郑曦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境是翻译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韩礼德的多功能语言观应用到翻译中,可以有效地解释各语言现象,揭示语言应用的功能特点。文章将功能语境中的语言语境作为切入点,阐述语言语境与词汇翻译的内在关联,分析张谷若《大卫·考坡菲》中译本用词策略,挖掘其在翻译中的作用。

    语言语境《大卫·考坡菲》中译本用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