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写到什么,什么就有意义

    叶开
    4-6页

    论阿Q精神胜利法中的认知失调

    魏颖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阿Q正传》中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研究对象,通过认知失调理论对阿Q精神胜利法进行浅析,旨在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揭示阿Q的精神胜利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读者对阿Q精神胜利法不同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鲁迅《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认知失调理论平衡

    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中的虚构力量

    周芳梅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原上的摩西》以"东北——辽宁——沈阳——艳粉街"为地理背景,围绕二十世纪末"下岗潮"中工人阶级的疼痛面貌进行刻画,"热虚构"了一个几代人藕断丝连的故事。本文通过时代环境、心灵辩证、伦理向度三个维度向文本内部和外部历史现实探寻虚构力量的可能性。

    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虚构

    英国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萌芽和发展

    居婷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英国发展史上,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盛行,女性长期以来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已婚妇女,几乎沦为丈夫的附属。直至18世纪,开始涌现一大批女性作家,试图克服长期扎根于西方文学传统以男性霸权话语为主导的顽疾,以唤醒女性独立、平等、自由的意识。该文以19世纪英国文坛上两位杰出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各自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简·爱》为代表,揭示和分析19世纪英国女性意识的萌芽和发展历程。

    现代女性意识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试析《雨月物语》中的儒释道思想

    许卿雅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户时期,读本小说在文坛大放异彩,这些读本小说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浸润。汉学修养极高的上田秋成所著《雨月物语》中,不乏对儒释道思想的探讨。本文运用文本分析与实证研究法,通过对《雨月物语》九个短篇的梳理,以期呈现《雨月物语》中儒释道思想的完整脉络。

    上田秋成《雨月物语》江户时代读本小说儒释道中国文化自觉中国传统文化

    结构主义视域下《罗生门》中的二元对立探究

    任九重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极富盛名的代表之作,这不仅是一部被收录在日本中学教材中的短篇小说,甚至可谓是誉享东亚乃至全球的经典文学作品。本文将以该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主义视域,运用二元对立理论来初步分析二元对立在小说的环境背景、情节设定以及主题思想中的具体体现,并探究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结构主义二元对立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宋佳蓉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古与其他的时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手法,描绘了一个处于宇宙中心的"太古"世界和其中几个家庭、几代人的生息歌哭。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来对"太古"世界中成为"他者"的女性和自然进行分析,对父权制社会中男与女、人类与自然等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想进行批判,并提倡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

    《太古与其他的时间》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父权制生态女性主义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的中和之美

    罗华昌万雪梅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创作风格与中国儒家美学思想"中和之美"有相通之处。她的小说在内容上充满着对人的爱与关怀,在表达形式上含蓄而又委婉,在语言使用上展现着女性特有的温婉柔美。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这种"中和之美",体现着中西方对于艺术和谐美超越民族,超越历史的共同追求。

    凯特·肖邦中和之美中庸和谐美

    近代以来文学中的交通意象及其借喻价值

    刘璐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式交通工具、各类交通场所的出现,许多作家以交通为叙事对象或者重要意象来进行文学创作,作品人物也依赖交通存在,并以其独有的移动性、空间性在作品中发挥着空间叙事功能、流动功能和文化符号功能。本文以近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中的交通工具意象、交通设施意象、人物意象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交通对于创作者的影响以及交通意象在近现当代文学中的价值。

    文学创作交通意象价值

    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下晴雯的双重性格

    金艺萌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晴雯作为《红楼梦》中广受褒评的女性角色之一,其身上"人性"与"奴性"的双重矛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从心理层面探讨其双重性格的表现和成因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红楼梦》中晴雯一角为例,依据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就其人物形象的外化表现和内在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结合自我追求与社会需要探讨文学人物的形成过程,从而揭露晴雯这一人物在文本中的艺术真实性。

    《红楼梦》晴雯精神分析拉康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