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契诃夫小说中的病人主题研究

    潘若琪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社会背景,对契诃夫小说中的"病人"主题从怪人之病、庸人之病、凡人之病出发进行归类研究,对其病因进行诊断,提出"病人"的另一重隐喻在于社会政治文化符号的象征,"病人"之病是病人在用身体向病态社会进行抗争与警示,并提出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的价值意义.

    契诃夫小说病人主题病因隐喻

    何其芳《画梦录》意象分析

    吴明靖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何其芳的《画梦录》堪称"独语体"散文的典范之作,孤独通过空间、时间和色彩的意象,渗透在每一篇精心织就的美文里.这些意象带有幻想性、象征性、感觉性、色彩感的特点,显示出他早期文学创作唯美虚无的艺术追求,试图以梦幻来驱逐现实压力和内心苦闷.

    何其芳《画梦录》意象孤独

    论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的象征意义

    王鹤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裔美国作家和第二位美国女作家.她把小说的重点放在美国黑人的被奴役、被压制的血淋淋的历史上,并采用象征化手段来揭示现实.《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在美国文坛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名字的象征意义、地点的象征意义等意象的分析,来深入且充分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托尼·莫里森《宠儿》象征意义意象

    试论《鲁滨逊漂流记》的生态话语

    钱晶晶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对《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与非人生物的生态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探索鲁滨逊生态观念的变化,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系统功能语言学生态话语人类中心主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表征与身份认同

    李勃逸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黛西的生命体验中,她分别经历了家宅空间、身体空间与交往空间,最终又回归家宅空间中.其中在不同的空间中,空间与身份不断建构,并且对于黛西的身份认同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在家宅空间和身体空间中,黛西不断的被规训,并且其子宫成为了性别不平等的场域的延续,但是在交往空间中,黛西破除了空间对身份的限制,诞生出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

    《了不起的盖茨比》空间表征身份认同黛西

    新历史主义下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探析

    沈瑛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历史主义凸显"权力"和"话语"因素在文本中的运作,开掘了对历史与文本的双向关注.据此,本文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下对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进行解读,指出看似客观的人类学报告背后隐藏着美国海外扩张的历史真实.通过把萨摩亚塑造成西方文明的绝佳"反例"和性爱自由之地,米德助长了新天定命运论的优越感,吸引了更多美国人前往萨摩亚,一定程度上助推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扩张.

    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新历史主义

    论《热带癫狂症患者》中的东方形象

    毛伊扬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因其犹太人身份而遭受迫害,他的作品对20世纪西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分析,宣扬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但是在他的《热带癫狂症患者》中,描写了一些东方男女,他们大多身份卑贱,愚钝、顺从、落后,与西方男女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类东方形象的塑造既是西方中心主义影响的结果,同时也加深了西方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这种情况反映出茨威格受到欧洲社会集体想象的制约和霸权主义与二元对立经验模式的影响,凸显了作家内心世界里"欧洲情结"与犹太人身份的尖锐矛盾.

    茨威格《热带癫狂症患者》东方形象社会集体想象

    普希金中篇小说中贵族形象的特点

    强伟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希金在中篇小说中描绘了许多贵族形象,他们的身份与地位不同,心态和性格迥异,体现了普希金时代俄国贵族性格中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当时俄国的社会变革.

    普希金中篇小说贵族形象

    论苏轼的中秋词及其故乡情结

    邓卫罗帅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的中秋词词境深远、雅量高致,一直以来备受国人青睐.这作于苏轼贬谪时期的系列中秋词,饱含着词人愁苦孤寂的文化心理.而在这种文化心理的内在驱动下,苏轼在他的中秋词中以其弟子由为象,深情地展开自己的还乡情怀,形成了自己执著固结的故乡情结.

    苏轼中秋词故乡情结

    《文心雕龙》"和"的审美思想研究

    杨红星关智琴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作为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对创作活动有重要影响,刘勰《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正是对"和"审美思想的生动实践.本文谈及了中国传统"和"审美思想的起源,刘勰"和"审美思想的建构,然后选择了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神思》《情采》《养气》《附会》四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讨论了"和"审美思想对当今创作的现实意义.

    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和"审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