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的女性群像

    赵淑琴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描绘了卫国战争中女兵们的群体形象,真实地再现了战争时期的女性生活.战争让女性遭受着精神撕裂、女性特征泯灭、母性分裂的苦难,这些痛苦直逼她们的精神极限.然而苦难并没有因为战争结束而消止,胜利的狂欢与痛苦的挣扎演示着生命的两极.阿列克谢耶维奇笔下的女兵形象充分展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文化反思.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战争女性苦难

    爱丽丝·门罗《逃离》中的生态女性书写

    陈磊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丽丝·门罗小说《逃离》通过对卡拉、西尔维亚等女性以及女性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了明确的生态女性思想,对父权文化下的女性和处于弱势地位、女性无法逃离悲惨命运以及女性精神追求的破产等进行了批判.文章在对生态女性主义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小说中生态女性的书写,包括了父权下的卡拉、和谐追求下的西尔维亚以及生态女性反衬下的克拉克,对小说所展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分析.

    爱丽丝·门罗《逃离》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和谐父权文化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

    廖珊珊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华裔作家谭恩美小说《喜福会》是美籍华裔文学的经典作之一,它描述了吴素云,龚琳达,许安梅,顾映映四位女性美裔华人的故事,体现了不同华裔母亲的形象.本文以四位母亲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受男权压迫的母亲,觉醒与反抗的母亲,拥有自我意识的母亲三个角度的母亲形象.理清母亲们在不同时代遭受来自男权社会的压迫,并且为改变自身命运从沉默走向觉醒和反抗并重获自我意识的过程,展示了母亲们独立,坚强,智慧的优秀品质和小说中的女性主义精神,并由此呼吁人们尊重女性和尊重女性追求自由的权利,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女性角色重要性的精神.

    《喜福会》女性主义角度母亲形象分析

    《红高粱》中余占鳌与《白鹿原》中黑娃的人物形象比较

    曹越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高粱》中的余占鳌和《白鹿原》中的黑娃同为传统礼教的叛逃者,但又都在一些时间节点体现出对传统礼教的回归.两个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类似,也都是底层出身,叛逃的是由于自身自由狂放的生命张力和动荡的时代背景,但由于自身意识的逐渐觉醒和深入骨髓的民族大义,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传统礼教的回归.当代人应褒奖余、黑二人的英雄血性,弘扬其顽强拼搏的斗志.

    《红高粱》余占鳌《白鹿原》黑娃人物形象

    论曹操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王清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说过曹操不仅是一个治世的雄才,而且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作为建安文坛的领袖,曹操在诗文方面颇有建树,而尤长于文.曹操的散文非常有特色,其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自由随便的文体形式;其二是清峻、通脱的艺术风格.曹操散文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为了后世文人推崇和效仿的对象.从整个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曹操散文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史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曹操散文艺术特色影响

    简论董立勃军垦小说中的兵团精神

    刘蒙蒙李瑞敏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董立勃的军垦小说以"下野地"农场为舞台,叙述了发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传奇故事.女性形象在董立勃的军垦小说尤为突出,她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董立勃的军垦小说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董立勃军垦小说女性形象兵团精神

    《动物庄园》中的语言特征和人物隐喻

    曹田梅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治·奥威尔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探究人性的同时也对真实的政治与社会生活进行了写实,他用政治寓言的方式揭露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段悲剧.他用敏锐的观察力审视着周围,以犀利的文字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其作品中《动物庄园》将他的政治倾向表现得最为明显.他通过对不同动物进行独特的语言描述从而映射出趋异的政治阶级,是奥威尔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为深入挖掘《动物庄园》中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语言特征和人物隐喻两个方面对《动物庄园》加以深入分析,以期收获更多的学术财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奥威尔《动物庄园》语言隐喻

    曹植赠答诗中的自我形象及其内在精神

    孟凡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植诗歌中有一组数量和质量都比较突出的赠答诗,其中诗人的自我形象非常鲜明,呈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境界.抒发真情是曹植赠答诗中的典型特征,且展示出赠答的主要功能是劝勉安慰失意之友人.伴随着劝勉者的形象往往能看到曹植积极的用世之心,他借赠答之意提出自己对社会、民生及政治的重要看法.最后,由于曹植个人际遇的发展,在《赠白马王彪》一诗中集中体现了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挣扎者形象.曹植赠答诗在自我书写的过程中展现了自我形象和内在精神,也为后代文人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

    曹植赠答诗自我形象

    萨迪《蔷薇园》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刘倩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萨迪的《蔷薇园》是波斯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全书包含八个章节,由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小故事和格言警句组成.《蔷薇园》关注帝王统治者、达尔维什和普通百姓等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所思所想,从多个视角将当时社会的美与丑,通过简单平实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十三世纪伊朗社会的方方面面.自公元1258年创作完成至今,《蔷薇园》在波斯语的传播、波斯文学的发展与传播、伊朗文化的形塑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伊朗历史和世界文学中一颗耀眼的星.

    萨迪《蔷薇园》思想内涵影响伊朗文学

    《呼兰河传》与《米格尔街》的艺术比较

    周伶俐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和英国印度裔作家奈保尔的《米格尔街》,在儿童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选用、以空间为中心的散文化叙事方式、战争语境下的荒诞与虚无抒写、"黑色幽默"中的反讽艺术、自传色彩的回忆性创作等艺术手法上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同时又在空间的真实与虚构、人物的精神品格、叙事重心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萧红《呼兰河传》奈保尔《米格尔街》儿童视角散文化叙事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