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金征宇

月刊

1673-1689

xbbjb@jingnan.edu.cn

0510-85913526

214036

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70号江南大学青山湾校区51号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融合的学术刊物,全国轻工业类和食品工业类中文核心期刊、江苏高校优秀学报、江苏省优秀期刊,被国内化学与化工文摘、中国食品文摘、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旨在反映自然科学领域中生物科学与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工业、日化工业的应用,内容侧重仪器与轻化工生物技术,兼发机、电、纺等专业的科技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供应链中生鲜果蔬品质劣变机制、共性管控及智能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莉会张慜朱启兵陈健...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应链中生鲜果蔬由于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乙烯释放等因素,持续消耗有机物质(如糖和淀粉),导致生鲜果蔬品质降低.在整个供应链中,生鲜果蔬的生理、生化变化受内在因素(种类与品种、产地与采收期、成熟度或生长期)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O2和CO2体积分数、乙烯体积分数、挤压、撞击、振动等)的影响.目前,供应链中应用了许多采后技术来提高品质和保留率,以减少生鲜果蔬的品质劣变,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作者简要介绍了供应链中生鲜果蔬品质劣变(如霉变、萎蔫、褐变、软化、黄化等)机制、生鲜果蔬品质劣变影响因素,以及通过采用共性管控技术减缓生鲜果蔬的品质劣变,并综述了智能标签在生鲜果蔬新鲜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生鲜果蔬供应链品质劣变共性管控智能检测

    无佐剂卵清蛋白致敏BALB/c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

    孟潇刘成龙陈晨谢强...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无佐剂条件下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BALB/c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挖掘与OVA过敏关联的特征肠道菌群.构建OVA致敏小鼠模型,采用过敏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检测及结肠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估小鼠过敏反应.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法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包括多样性分析、物种组成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OVA致敏组过敏症状评分、血清总IgE、OVA特异性IgE及结肠组织HE染色结果均出现显著变化,表明模型构建成功.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致敏组菌科水平的Pseudomonadaceae丰度显著上升,Lachnospirales-Lachnospiraceae与Desulfovibrionales-Desulfovibrionaceae丰度显著下降;菌属水平的Pseudomonas丰度显著上升,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丰度显著下降,推测Bacteroidales可作为OVA过敏的特征菌群.

    食物过敏卵清蛋白16SrRNA测序肠道菌群

    基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伏马毒素B1诱导线虫神经毒性机制

    叶永丽张晓娟唐莉莉王加生...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在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诱导神经毒性中的作用,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对FB1处理后的线虫行为表型以及包括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0 μg/mL的FB1暴露24 h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相关基因(cyp35A2、sod-1、sod-3、ctl-2 和 ctl-3)的异常表达.此外,100~200 μg/mL 的 FB1 处理降低了线虫线粒体密度,并显著降低了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P<0.05).200 μg/mL的FB1处理显著抑制了线虫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和V的表达,提高了线粒体分裂基因drp-1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的表达与线虫行为学表型具有显著相关性.综上,FB1可能通过参与线虫氧化应激、线粒体呼吸链和线粒体动力学过程诱导神经毒性.

    伏马毒素B1秀丽隐杆线虫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毒性

    海藻糖基麦芽五糖及其微球的体外消化和酵解

    潘莹江波陈静静张涛...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包埋前后的海藻糖基麦芽五糖(N-G7)在模拟消化液及体外酵解过程中的变化,采用口腔、胃部及小肠的体外消化模型分析消化前后溶液中N-G7的质量和N-G7微球(ALG-Ca)中的糖组成变化,应用体外发酵技术评价N-G7微球的发酵行为,检测不同时间点的pH值、菌体浓度(OD600)、产气量、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等指标的变化,并探究其对人体肠道微生物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G7在口腔消化2 min后在强酸性的胃部环境中几乎不被水解,在小肠中N-G7的水解率达到了 82.70%.采用不同质量分数(1%、2%、3%)的海藻酸钙对其进行包埋,形成的微球保留80%以上的N-G7到达结肠.在体外酵解中,各实验组的pH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OD600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质量分数2%的ALG-Ca组产气量和碳源消耗率在0~6 h内达到最低,而后逐渐增加,证明包埋后的N-G7发酵体系属于缓慢发酵.与对照相比,质量分数2%的ALG-Ca组产生大量SCFA,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更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

    海藻糖基麦芽五糖微球体外消化体外发酵肠道菌群

    耐盐碱性蛋白酶菌株LK-3的筛选及酶学性质

    刘可玉宁喜斌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寻找产碱性蛋白酶活性高且稳定性良好的野生菌株,作者从上海临港区域的东海海水中筛选出一株高产稳定且耐盐的产碱性蛋白酶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性、生理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同温层芽孢杆菌(Bacillus stratosphericus),并命名为B.stratosphericus LK-3.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该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温度35 ℃、pH 8.5、最适接种体积分数7%,该酶在上述条件下发酵72 h的酶活力为(581.74±0.81)U/mL.此外该酶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即使在40 g/dL的高饱和盐质量浓度下仍然保持22.03%的相对原始酶活力.蛋白酶的耐盐性是一个有价值的特性,可将其纯化后作为洗涤剂的生物添加剂应用于工业生产.

    碱性蛋白酶菌株LK-3筛选同温层芽孢杆菌酶学性质耐盐菌

    小麦粉特性与生湿面品质的关系研究

    索婷杨书林林娜朱科学...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小麦粉特性与生湿面品质的关系.以13种小麦粉为原料,测定其蛋白质质量、溶剂保持力、内源酶活力等特性,并对制得生湿面的外观、质构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麦谷蛋白大聚体质量分数与面片亮度呈显著负相关,谷醇比与熟面黏聚性呈显著负相关,乳酸溶剂保持力与咀嚼性、感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脂肪氧合酶活力与硬度、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3种小麦粉分为3类:第Ⅲ类小麦粉的蛋白质质量、面团流变学品质显著优于其他小麦粉,熟面食用品质最佳;第Ⅱ类小麦粉制得面片亮度显著高于其他小麦,外观品质最优.通过将国产小麦与第Ⅱ类/第Ⅲ类小麦搭配可用于制备外观与食用品质俱佳的生湿面专用粉.

    生湿面小麦粉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桃果实冷害形成过程关键代谢途径的转录组学研究

    王露凡杨晓涵王雨萱戴冰儿...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桃子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易产生冷害(chilling index,CI),严重影响其商品性.为探究桃果实冷害形成过程中各类代谢途径的变化规律,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了'湖景蜜露'桃果实在低温和常温货架期贮藏过程中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桃果实贮藏过程中共鉴定出125条代谢途径发生变化.通过对其中5条关键代谢途径的分析发现,在桃果实冷害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转化途径、蔗糖合成分解途径、果胶降解途径的激活,以及淀粉合成途径、茉莉酸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这些代谢途径的变化可能涉及桃果实受到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该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桃果实冷害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桃果实低温胁迫转录组学代谢途径分子机制

    一种脱氮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反硝化特性

    谢嘉炜郑展望潘碧文徐涛...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过程中反硝化脱氮的效果,作者利用实验室已筛选出的反硝化菌株N1、N9、N10制备复合脱氮微生物菌剂,研究了温度、碳氮比(C/N)、碳源类型对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长和脱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C/N为10、碳源为可溶性淀粉的条件下,48 h后复合脱氮微生物菌剂对硝态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达92.61%、60.02%和58.48%.同时,在C/N比为2~10均有脱氮效果,表明该复合脱氮微生物菌剂在低C/N比废水的反硝化脱氮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复合微生物菌剂反硝化碳氮比

    魔芋果蔬健康代餐粉的功能特性

    范东翠邱丽青陈晶晶张慜...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杀菌条件对自制代餐粉功能特性及产品品质的影响,紫外冷杀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代餐粉原来的功能特性,但是杀菌效率不高;而射频杀菌既可以保留功能性成分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杀菌效果.将自制代餐粉与市售代餐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制代餐粉总酚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市售代餐粉,且自制代餐粉的风味滋味均优于市售代餐粉.为研究自制代餐粉的贮藏稳定性,对自制代餐粉进行了 3个月的贮藏实验.结果表明,自制代餐粉在90 d的贮藏期内功能特性、微生物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为了延长代餐粉的保质期,应尽可能将代餐粉置于干燥、阴凉处贮藏.

    魔芋代餐粉功能特性贮藏

    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江宇航辛维岗周寰宇杨瑞思...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bacitracin methylene disalicylate,BMD)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与安全性,可作为一种药物添加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然而,目前关于BMD对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尚不明确.作者选用3日龄健康白羽肉鸡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50 mg/kg金霉素制剂与高(60.0 mg/kg)、中(40.0 mg/kg)、低(20.0 mg/kg)剂量的BMD进行比较饲喂管理.记录28 d内白羽肉鸡料重比变化,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8 d的白羽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组成变化进行测序分析,比较各组间与组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主要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差异.结果发现,饲喂不同剂量的BMD和金霉素制剂对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均有一定影响,饲喂60.0 mg/kg的BMD时,白羽肉鸡料重比最低,效果最佳.同时,饲喂BMD与金霉素制剂对白羽肉鸡的肠道菌群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造成了菌群多样性下降、丰度上升.与空白组相比,添加BMD和金霉素后拟杆菌门、软壁菌门的优势菌群显著上升(P<0.05),而厚壁菌门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Fournier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而粪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喂BMD对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均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白羽肉鸡料重比且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健康.

    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白羽肉鸡第二代测序技术生长性能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