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王克非

双月刊

1000-0429

bwyys@bfsu.edu.cn

010-88816466

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

外语教学与研究/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辑。大学外语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介绍;论文、札记、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研究;读者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人员、外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汉形容词句法中的微量程度副词

    熊仲儒
    32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形容词的功能核心分析法讨论英、汉语微量程度副词a bit和"有点儿"的语法身份及其与相关量度范畴和形容词的共现限制。a bit和"有点儿"中的"(一)点儿"都是形容词的度量论元,"微量"来自度量论元中的核心成分a和"一",句中的be和"有"都是谓性范畴,结构的动词性来自谓性范畴,副词性来自引入度量论元的量度范畴。不同特征的量度范畴可以共现,微量义的度量论元排斥最大标准特征的绝对形容词,对形容词的感情义不敏感,形容词也没有偏离预期标准。研究表明不同特征的同类功能范畴可以共现,特征匹配的两个成分可以共现。

    微量程度副词形容词共现限制量度范畴谓性范畴

    名词化概念语法隐喻语义波与学科语篇知识建构的关系研究

    吴连春
    335-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法隐喻(尤其是概念语法隐喻)是知识建构的重要语言资源,但鲜有研究聚焦于(概念)语法隐喻的知识建构过程。语义波理论关注知识积累的过程和途径,与概念语法隐喻具有同质性。本研究基于语义波理论,自建了一个小型物理学科语篇语料库,采用定性定量法,探究名词化概念语法隐喻语义波的类型及其在学科语篇中的知识建构过程。研究发现:1)名词化概念语法隐喻语义波可分为语义凹波和语义平波;2)语义凹波主要用来建构等级知识结构,语义平波主要用来建构水平知识结构;3)语义凹波在物理学科语篇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更为显著,且以语义凹波Ⅰ、Ⅱ和Ⅲ为主;4)语义凹波的波峰大多由带限制语的过程事物化名词来构成。

    名词化概念语法隐喻语义波语义平波语义凹波

    基于分布式形态学的英汉反身代词约束及限制条件再探

    张智义史安然
    347-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分布式形态学的词库三列表基础上,结合英汉反身词根语素和定类语素的句法演进分析,提出英汉反身代词在语素构成上存在重要区别。英语反身代词如himself中的self是定类语素,必须及时合并,合并的前提是him的指称标定在最短结构距离内完成。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由代词定类语素定类,只需满足语义实现,而语义实现可以迟滞。"他自己"则有两种情形:出现在主语位上的复合反身短语和出现在宾语位上的复合反身代词,其中的"自己"是代词定类语素,遵循局域性限制。上述分析可以较好地解释英汉反身代词约束及限制条件的差异。

    分布式形态学定类语素指称标定语义实现

    叙实性及其漂移:来自三类汉语动词的证据

    林鼎帆张和友
    359-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真值预设来界定"叙实性",在厘清叙实性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叙实性与真实性、现实性、将来时、情态、虚拟等范畴的关系。按照是否预设其补足语命题为真或假,动词可分为叙实和非叙实两类,其中的叙实动词又有预设真值"为真"与"为假"之别,为真者称为正叙实,为假者称为反叙实。然而,正叙实、反叙实、非叙实这三类动词中都存在一些例外,本文称之为"漂移"。漂移与动词所带补足语的句法复杂度有关。本文以"忘记""怀疑""假装"这三个汉语动词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动词在表现出正叙实/反叙实性(即存在真值预设)时,其补足语的句法结构较为复杂;在表现出非叙实性(即不存在真值预设)时,其补足语的句法结构相对简单。该发现得到英语相关现象的验证。

    叙实性漂移非叙实反叙实句法复杂性

    关于完成体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思考

    张麟声
    370-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Dahl & Velupillai(2013)是关于完成体(perfect)语言类型学的大规模调查成果。本文认为Dahl和Velupillai通过结果性和经历性两种用法来界定完成体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但把日语列为无完成体语言的做法有待商榷。本文通过对比日语标准语与日语方言,论证了前者的"-ている"可以分为表进行体的"-ている1"和表完成体的"-ている2"两种形式,其中"-ている2"具有表结果性和经历性两种用法,并且 与日语宇和岛方言、喀尔喀蒙古语、布里亚特蒙古语、埃文基语的完成体一样,都具有"动词词干+黏合性小词+存在动词"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主张应该为此类语言建立一个名为"源于存在动词的完成体"(perfect of existential verb)的新类型。

    结果性用法经历性用法完成体进行体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构式表征联结:来自跨构式启动的证据

    洪霞马志刚
    38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迷宫"式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聚焦致使移动构式、结果构式和into-致使构式这三类非交替的英语致使构式,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线加工目标句时的跨构式启动效应及其方向性,探究二语构式表征的联结模式和激活机制。研究发现:1)致使构式之间存在促进性和抑制性两种跨构式启动效应,构式间共享的形式-语义相似性是激活二语语法网络和构建表征联结的关键;2)从致使移动构式到into-致使构式的单向启动支持承继联结假设;致使移动构式与结果构式之间的双向启动契合水平联结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二语构式网络中可能存在多种联想联结,这为认知语言学中的语法网络模型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对基于构式的二语教学有启示意义。

    构式表征联结构式网络跨构式启动致使构式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词汇流利性和丰富性的损耗研究

    潘克菊杨连瑞陆小飞
    394-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学习者的词汇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目前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结束后学习者词汇损耗的研究仍相对缺乏。本研究结合动态系统论,跟踪调查学习者在四个阶段二语词汇流利性和丰富性的损耗情况,以期揭示词汇发展与损耗过程的本质特征。受试在大学英语学习刚结束(T1)时以及结束3个月(T2)、6个月(T3)和9个月(T4)时分别完成词汇流利性测试、口语话题任务和电影复述任务。研究者对所得数据进行词汇流利性与丰富性的指标分析与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在二语词汇流利性方面,T2时受试出现明显损耗,T3时逐步恢复,T4时有一定提升;2)在二语词汇丰富性方面,词汇密度各项指标在T1至T4时的口语话题任务和电影复述任务中均无显著差异,词汇复杂性在口语话题任务中差异显著,词汇多样性在两种任务中都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的发现对于目前的大学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词汇损耗词汇流利性词汇丰富性动态系统论

    英语二语口语句子产出中的递增加工

    赵晨王姿懿
    405-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两个句子补全任务考察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句子产出中的递增加工机制。实验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递增加工受结构类型和二语水平影响,高水平学习者针对介词短语结构采用线性递增模式,针对关系从句结构采用层级递增模式,且层级递增不是由于句法距离效应而是由于分句边界效应引起的;而低水平学习者针对不同结构均采用线性递增模式。实验结果说明二语句子产出中的递增加工模式受二语句法表征影响,具有鲜明的二语特征。

    递增加工二语句子产出主谓一致错误

    语言分布信息对英语动名搭配加工的影响

    张晓鹏
    417-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启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语言分布信息对英语母语者和中国大学生搭配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正向启动词汇判断任务中,英语母语者对右向和左向搭配的加工均有启动效应,但对右向搭配的启动量更高;大四英语专业学生仅对右向搭配的加工有启动效应。2)在反向启动词汇判断任务中,英语母语者对右向和左向搭配的加工均有启动效应,但对左向搭配的启动量更高;大四英语专业学生仅对左向搭配的加工有启动效应。3)大二英语专业学生在正向和反向启动词汇判断任务中均无启动效应。4)搭配频率、词频和连接强度可显著预测英语母语者的启动量,而搭配频率和词频可显著预测大四英语专业学生的启动量。本文认为英语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的搭配表征均受语言分布信息的影响,并指出方向偏好是考量搭配加工的一个重要变量。

    语言分布信息母语者中国大学生搭配启动效应

    寻找机器翻译痕迹——神经机器翻译文本的句法特征研究

    沈梦菲黄伟
    429-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机器翻译日趋成熟,但译文还会带有"机器翻译痕迹",如译文难以理解、语言不够地道等。现有研究尚不明确"机器翻译痕迹"的语言学表现,尤其对机翻译本的深层句法特征了解甚少。本研究自建人工译本与神经网络机翻译本依存树库,使用依存距离、依存方向等指标对比英译汉方向人、机译本的句法特征。研究发现,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对长句的句法复杂度控制不足,表现在对被动结构和介词短语的翻译不够地道,相关结构和短语可能会增加译文的理解难度;机翻译本中的状中、右附加、介宾等依存关系的使用遗留了英语对名词性结构的使用倾向,这导致人、机译本在语序分布上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在句法层面捕捉到的这些"机器翻译痕迹",对评估翻译质量和译后编辑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机器翻译句法特征依存语法翻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