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理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

谭帆 方克强

双月刊

0257-0254

021-62232881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文艺理论研究/Journal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从事文艺理论教学、研究、评论和编辑出版的同志提供学术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真·新:清代诗学中"切"的三个维度及其演进

    陈娟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切"是中国古代诗学中一个相对晚熟、发展历程较为曲折的术语.切在宋之前是肯定性评价,在唐宋诗比较的视域中,宋诗的真切被严羽归纳为着题、滞实,继之明代诗学在斥实倾向下提倡"诗不可太切".清初诗学家在反思语境中重新界定切,吴乔指出切是味的基础,叶燮以"理事情"作为切的判断标准等.清代中期,在对"神韵"弊端的反思中,翁方纲提出"真也者,切己之谓也",金德瑛提出"切则日新而不穷",将切与贵真、求新相联系."切"的含义被具体化为诗人的真实境遇、诗人心灵以及诗歌意象三者之间的切合关系.清代诗学对"切"的讨论经历了实、真、新三个阶段,最终超出审美意义上的唐宋诗之争,并成为诗学发展的普遍要求.

    切实真切

    午时三刻:明清通俗小说行刑时间的构拟与流变

    丁岳
    213-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午时三刻是通俗文学编创者为制造情节冲突和悬念而想象的死刑时间."杀人必午时三刻"这条文学性的伪知识在类型化情节和叙述套路中塑造了大众观念,并在通俗小说阅读中发挥着知识功能.午时三刻在话语层面的精确性赋予同时发动的行刑与营救行动以情节时间上的确定性,反过来,相关情节也赋予午时三刻以威权与反叛两种象征意味.在时间与情节的固定联结中,小说家制造情节巧合与人物默契,建构围绕午时三刻展开的情节逻辑.《水浒传》开创了以午时三刻为终点、以倒计时形式展开临刑场景的叙述范式.这一传统在晚清小说中得到继承与发展.

    午时三刻死刑时间知识功能攻守默契倒计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一届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连杰陈祖玲
    224-226页

    《文艺理论研究》投稿指南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