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理论与批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

陈飞龙

双月刊

1002-9583

wenliping1986@126.com

010-64935584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文艺理论与批评/Journal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文艺理论类重要核心期刊,倡导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来观察,分析和评价当代中国以及世界的文艺现象和思潮,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作积极贡献。本刊坚持人类学的立场,探索中国的第三世界的文论和批评的方法,对80年代以来日趋僵化的新潮话语和洋八股保持警惕和批判的意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世纪40年代的经济危机与闻一多的思想转向

    丰景
    12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5年,为摆脱大萧条的影响,国民党政府进行法币改革,加强了经济统制权.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战时经济政策,如募捐公债、涨发纸币、专卖制度等,可视为其遗续.重新审视闻一多40年代的政治转向,会发现经济危机下施行的政策影响了闻一多对政局、阶级与主义的看法.一方面,公债发放、田赋征实等借国家之名推行的经济政策,使闻一多剥离国家、民族与战争等名义外壳,强调民族主义的外源性与现代性;另一方面,恶性通货膨胀使其经济收支与大众贴合,产生了与鲁迅相暗合的奴隶体认.闻一多后期对民主、自由与国家的认知转向,均可放在经济危机下资本独占垄断、自由经济体制失效、国际贸易管制等背景下进行新的审视.

    西南联大法币改革奴隶民族主义国家主义

    在交往中建构"唯一"——论同人写作与粉丝社群话语的互文性

    周冠宁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产生于粉丝社群的二次创作,同人文本的意义生成深刻地受到粉丝社群的塑造与影响.因此,同人写作文本呈现出与粉丝社群话语的多重互文性:粉丝群体对特定文化客体投入强烈情感的特性,要求同人对于"原作"的忠实;由粉丝集体解读、讨论而形成的"粉丝元文本",构成同人写作的基础;社群内部的碎片化讨论,则构成同人写作的粉丝活动语境.同人写作和传统写作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衍生性"高于"作者性"的特征,格外鲜明地体现出写作活动本身的群体性与语境性.

    同人写作粉丝社群互文性网络写作

    从"古风"到"国风":网络时代女性国族想象的新变

    桂思涵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风"是指发生于21世纪初,在特定的全球格局、本土环境、媒介条件等综合作用之下生长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性别化、风格化特征的网络青年亚文化,而"国风"是2016年以后在"古风"的基础上成型的一种大众流行文化.从"古风"到"国风"的转变过程,是女性自下而上的自我言说、自上而下地被接入到国族叙事中的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观察,可以分析网络时代女性的国族认同是如何生效的,以及性别视角在主体性和意识形态生产研究中的特殊作用.

    古风国风女性身份认同国族叙事

    虚拟现实初级阶段的艺术作品特征

    胡木欣
    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现实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在初级阶段继承了贯穿绘画、摄影、电影等媒介的复制人类自身的亘古愿望,当其主体性层面的真实降临后,虚拟现实在声画空间、线性时空感、实况游戏形态、礼仪与道德等方面展现出不同于以往媒介的特征、潜能与局限性,同时促进了传统艺术形式的解放与发展.

    虚拟现实安德烈·巴赞主体性电影游戏

    "植物的隐喻":纪录片《第三极之植物王国》叙事研究

    王昕璨何小青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向度中,生态治理已然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国自古以来就对植物有着深刻的体悟,善于从植物中发现人类及自然的共通之处.对生态纪录片《第三极之植物王国》进行文本细读,以"植物叙事"为依托,在人与自然的双重视阈下探讨新时代生态纪录片将植物作为生命共同体象征的表达,思考植物所隐喻的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解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的意义,对中国生态纪录片的未来创作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生命共同体植物叙事纪录片《第三极之植物王国》

    "历史学"还是"图像学"?——历史图像学的相关概念与跨学科研究方法论(上)

    李公明
    175-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史学界的"图史转向"趋势以及历史学界对于图像研究在整体上还缺乏应有重视,这使"历史学还是图像学"成为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前沿议题.通过梳理、辨析"历史"与"图像"等基本概念系谱,"历史图像学"作为复合型学科概念在推进前沿学科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得以呈现.建构中的历史图像学的主干应该建立在以历史学与图像学为主的跨学科基础之上,同时广泛吸纳艺术史、文化史、跨文化研究、钱币学、古物学、思想史等学科领域的方法论及研究成果."历史图像学"以历史上的图像史料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坚持在历史语境中解读图像,同时充分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解读历史图像,目标是建立带有图像学研究方法的历史研究范式和叙事模式,使之成为历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学图像学艺术史跨学科方法论

    作品选

    后插1-后插24,封3页

    卷首语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