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韦健玮

月刊

1003-5672

wyplhrb@163.com

0451-86037010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文府街6-1号

文艺评论/Journal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持文艺双百方针,追 踪和研究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态势,推动文艺创作与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读者对象为作家、评论家、文艺理论研究者及大专院校文科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早期儒家以物喻德话语探析——兼论对古代文艺理论话语生成的影响

    李轶婷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物喻德的言说方式,在中国早期儒家话语中表现鲜明.一是以物之性喻德之性,通过物的本质性譬喻道德本性;二是以物之辨喻德之别,通过服饰辨识譬喻道德区别;三是以物之用喻德之昭,通过各周其用之器譬喻道德昭著;四是以物之貌喻德之态,通过物的样貌譬喻道德形态.此外,儒家以物喻德话语对后世文艺理论话语的生成也产生深远影响.

    儒家话语以物喻德文艺理论话语

    "以志许乐、求索无垠"——金湘歌剧文化自觉性创作思维探析

    王鸿俊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曲家金湘的歌剧作品饱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现代技法气息的创作向度.金湘歌剧创作思维一脉相承的文化坚守与时代观照,与其歌剧创作思路在近景、中景和远景中的理论探索和观念反思,是理解和领悟作曲家的创作经历、创作方式与美学意蕴,理解和领悟文化自觉之歌剧创作思维的形成必由路径.金湘凭借其独树一帜、纯粹超拔的歌剧创作思维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刻领悟,在音乐中进行变形与建构,同时紧紧抓住当代中国人的观念和情感,将传统音乐文化元素进行新的配置和重组,使其歌剧集中呈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底蕴和文化气派.

    金湘歌剧创作思维

    数字技术赋能演艺形象审美表达的当代价值探析

    梁帅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演艺术创新发展中,数字技术在演艺形象的当代审美表达层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的技术优势不仅能够促进智能化演艺形象生成、创意传播和审美范式的建构,更深刻影响着人机情感交互的观演效果与多维美感传递.其产生的基本作用主要围绕演艺形象审美创新的特征演变、价值核心逻辑及不可避免的技术过度形塑艺术形象产生的"审美茧房"危机三个维度展开.三个维度的研究既充分关注数字时代演艺形象审美创新的价值体系与未来趋向,又对于技术权力的肆意应用导致的价值危机予以反思,以期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演艺形象在其"实践—重构—反思—新知"层面的文化秩序营造.

    数字技术演艺形象技术权力

    新时代语境下京剧艺术的表现特征

    于子桐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在新时代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表现为四个显著表现特征:传播途径多样化与跨界交流融合多元化、传统京剧音乐被赋予新内容和新形式、新表演程式的综合性探索及实践、对其他艺术影响广泛而深远.新时代语境下京剧艺术的这些表现特征,是发现和认识京剧艺术的发展规律,激发其内在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要意义之所在.

    京剧艺术传播途径京剧音乐表演程式

    中国钢琴协奏曲的民族性——以《黄河》钢琴协奏曲为例

    马琳彤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钢琴协奏曲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独特的民族性特征一度成为音乐界关注的焦点.在众多中国钢琴协奏曲中,《黄河》钢琴协奏曲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高度的艺术价值脱颖而出.自1970年正式演出以来,该作品长期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它是中国钢琴音乐在特定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保留了原作的艺术内涵.它还通过钢琴和乐队的合作充分发展丰富了原创艺术内容,此曲从诞生时就广受好评,深得音乐人喜爱与赞赏.从创作背景、民族性和民族元素三个方面探讨《黄河》钢琴协奏曲,是研究中国钢琴协奏曲的民族性特征的题中之义.

    《黄河》钢琴协奏曲民族性创作背景民族元素

    作品选

    封2,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