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韦健玮

月刊

1003-5672

wyplhrb@163.com

0451-86037010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文府街6-1号

文艺评论/Journal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持文艺双百方针,追 踪和研究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态势,推动文艺创作与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读者对象为作家、评论家、文艺理论研究者及大专院校文科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愁、救赎、归家——迟子建文学创作的三重样态

    庞薇薇刘秀哲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坛,迟子建是一位典型的乡土作家,其典型性一方面体现在她对乡土旷日持久的书写与淋漓尽致的抒怀,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她将乡愁、救赎与归家三重人生样态根植于文学创作.可以说,在迟子建的文学版图上,乡土永远是她心灵的栖息地与创作的动力源,这一方天地不仅承载了人类全部的欢喜与悲辛,同时也承载了迟子建对于天地万物的诗性之思.所以,无论是迟子建,还是迟子建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他们无一不是在这片蕴含了浓郁乡愁的沃土上演绎着破碎烦琐的生活与生死穷达的人生,无一不是以饱含着虔诚的救赎与归家的渴望实践着自我的生命哲学.

    乡愁救赎归家迟子建

    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民族精神建构——李叔同《水彩画法说略》谈

    臧美莹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近代美术体现出较强的民族精神,从创作背景、民族内涵以及进步价值三个方面讨论第一部中国水彩画理论著作《水彩画法说略》即可见一斑.另外,从中国美术思想民族观念的角度研究李叔同对近代美术的贡献,可以厘清中国近代美术民族观念的边界,从而促进中国美术话语体系的建立.

    李叔同《水彩画法说略》近代民族美术中国美术话语体系

    乡村题材短视频的叙事变迁、重构及其审美取向

    李庚刘雄文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农民借助短视频成为了中国乡村叙事的重要主体.由此,乡村叙事在叙事话语和故事内容上均发生了改变.农民以"身体"为基本的表演手段,以"日常故事"为功能取向,以"时空"搭建展演舞台,重构了乡村叙事.乡村题材短视频中的新乡村叙事,不仅还原了当代中国真实的乡村风貌,传播了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更进一步以沉浸式的审美体验消解了日益加剧的城市症候,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

    乡村题材短视频乡村叙事审美取向

    从《血色清晨》到《隐入尘烟》: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电影的底层生活书写探析

    陈竞飞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底层生活,一直以来均是中国乡村电影的着力书写对象.《血色清晨》和《隐入尘烟》是继《一个都不能少》之后两部典型乡村电影.《血色清晨》以悬疑案件临摹了闯入乡村中的"外来者"与乡村内在秩序冲突,及"外来者"启蒙失败的故事.《隐入尘烟》中相濡以沫的贫困夫妻对现实的无声反抗,将农民对苦难的接纳植入荧幕,并张扬了农民阶层源于传统文化沉淀的美好品质.对《血色清晨》和《隐入尘烟》从底层生活现状写实、传统秩序和现代文明矛盾、人民生活变化等方面分析,从乡村电影中看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象和被保留的原始生活秩序,也能看到时代变迁下乡村底层生活的变化,以及变化背后源自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困境及出路.

    乡村电影底层书写《血色清晨》《隐入尘烟》

    梁启超的"新小说"文艺思想及其价值反思

    王玢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体裁,在20世纪初发生了鲜明的变革,梁启超在其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这一时期小说的语言和形式,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清末文学发展的思想和态势,并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相适应.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积极倡导"新小说",其提出的"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等创作主张,被新一代文学家承续,引领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的发展.

    梁启超"新小说"文学革命

    作品选

    封2,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