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下旬刊
文艺生活·下旬刊

李少华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下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Next 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舍作品的连环画改编中的"时间"呈现

    樊婧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环画因为语图结合的艺术性与传播的便利性,非常适用于文学作品的改编,针对老舍作品改编的连环画就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老舍作品连环画改编主要指,以老舍作品为基础改编的连环画。本文从老舍作品的本体特性出发,以改编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对老舍作品里快慢时间的自如转化的改编,以及瞬间永恒的相辅相成特性。

    老舍连环画改编时间

    线路遗产的叙事空间理论应用

    高姗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路遗产是文化遗产研究中的新热点,遗产区域辽阔,情况复杂,研究难度大。本文讨论了叙事空间理论在城市规划学中新的应用方法 ——叙事要素可视域的地图叠加法,分析其应用在线路文化遗产学中的可行性,尝试给文化遗产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线路遗产叙事空间地图叠加法

    《白鹿原》中人物形象的跨媒介传播研究

    张顺林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98年作家陈忠实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其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便相继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电视剧等诸多题材,受到广泛而持久的关注,《白鹿原》俨然成为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跨媒介互动绕不开的经典研究范例。本文通过对小说、电影、电视剧版本的《白鹿原》进行对比分析,侧重研究作品中的代表人物,从改编策略、主旨意蕴两方面详细论述人物形象的特征呈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以期生发关于跨媒介传播语境下人物塑造改编方面的一些思考。

    《白鹿原》影视改编人物形象

    从灰姑娘到芭比: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偶像的变迁

    胡海波
    7-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灰姑娘"是一个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童话传说里的人物,她集美丽、善良、坚忍和幸运于一身,品行完美却又屡遭命运的不公,最终感动上苍而苦尽甘来,终得圆满。"灰姑娘"的故事寄托了女性对于摆脱自身的不幸和弱势地位,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芭比娃娃"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起初只是女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玩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影响力日益深化,"芭比娃娃"的形象超越了儿童的世界,化身为各种现代社会中女性职业形象的代表,成为美丽、性感、乐观和自信的象征。女性偶像从"灰姑娘"到"芭比娃娃"的这种变迁是随着西方世界中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演变的,折射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取向的变化和女性对于自我价值观念的演变。

    灰姑娘芭比娃娃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男权社会

    大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图景

    李一琳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学院、网络论坛等新媒介联结、交互,建构更加自由、开放的文学空间,吸引更多域外读者入场,"文学"的边界在海外传播实践中被解构和延展。在异质文化语境中,谍战、科幻等通俗文学受到普遍欢迎,消解着经典文学的权威,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逐渐呈现出"大文学"的特征。当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与东方智慧的"记忆本",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纠缠,借由感官具体性、个体想象性与审美超越性,能够自由、本真地在域外空间呈现中国文化。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大文学"

    翻译技巧和方法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杨伟莉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是不同语言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以及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属于一种语言活动。理想当中的翻译应该是一种艺术,翻译人员需要对某一种语言所要表达出的情感、思想以及等进行了解和掌握,之后对翻译技巧加以利用,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将其充分地表达。

    翻译技巧当代文学作品发展和应用

    《春江花月夜》中的宇宙观思考

    张海波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张若虚,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每当后人提起《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却称之为"以孤篇压倒全唐制作"。在这首诗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初唐时期诗人对宇宙万物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生命宇宙观

    把空间纳入生命的顿进中——浅谈《美学散步》中的空间意识

    袁昕彤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在诸多独立的篇章中谈及了中国人空间意识。在他看来,时空统一、虚实相生是中华传统空间意识的典型特征。通过"以大观小"、"由远就近"的表现方式,中国人的空间成为"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艺术境界",极具生命关怀。本文依据宗白华先生的观点,探析中国艺术空间意识的独特内涵。

    宗白华《美学散步》空间意识

    边缘人的生存困境——以《法医秦明》《余罪》为例论网络悬疑小说的女性形象

    翟思雨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网络悬疑小说及其改编而成的"IP剧"快速发展。在以男性角色为主的网络悬疑小说中,基于自身生理、心理条件,社会对女性的固有认知和作者自身局限性等原因,女性角色一直处于"边缘人"的尴尬处境。本文以《余罪》和《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为例,试对网络悬疑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模式进行解读。

    网络悬疑小说边缘人女性角色

    浅析文学中意境手法在玉雕创作中的语义表现

    吴秋仪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古诗词和玉雕艺术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本文简述了古诗词意境手法在玉雕创作中的图形语义表现,并以王维的诗为例分析了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从古诗词的意境内涵所给玉雕创作留下的启示和借鉴出发说明玉雕创作中的诗情画意,进一步拓展和升华古诗词与玉雕创作交融出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

    古诗词玉雕意境手法图形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