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下旬刊
文艺生活·下旬刊

李少华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下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Next 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西方雕塑艺术的优质魅力

    张诚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方的雕塑史上,人体美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一种蓬勃的生命力,看到这些形体雕塑能激起灵魂的悸动与震撼.拥有灵魂、智慧的生物在作为雕塑参照时,展现的雕塑也是富有生命力与魅力.

    雕塑艺术情感

    紫砂雕塑中的茶宠小物

    徐峰
    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砂在如今的生活中已成为密不可分的茶道伴侣,紫砂优质的泥性,古朴端庄的造型,各类各样的紫砂做成的器具,有一种小型雕塑艺术便是用紫砂泥制作而成,精工细琢制作,称之为茶宠,茶宠其实是摆放在茶桌之上供欣赏把玩的小物件.

    雕塑茶宠紫砂

    简析"周盘壶"的造型构造特征与艺术智慧

    耿其群
    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精品之作,细腻多彩的泥料、一丝不苟的造型与内涵丰富的装饰无一不彰显着紫砂壶艺术的优雅气质与经典魅力."周盘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类型之一,在其简单的造型结构中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融会贯通的智慧,体现出手工艺人的文化立场与匠心精神,本文将通过具体分析来感悟其造型构造特征与艺术智慧.

    紫砂壶周盘壶造型结构艺术智慧

    紫砂花货中的形与正——作品"松桩"的制作感想

    吴杰
    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紫砂形体的塑造中,创作者总需要挑选不同的视角,提炼事物整体或是一部分来进行塑造,在这个过程中形与正的思想相当重要.传统文化中对于"正"这一概念的追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艺术塑造中形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紫砂壶作品"松桩"的制作,来谈一谈这一思想在紫砂花货塑造中的体现.

    紫砂造型文化形与正

    倒影荷花壶中显——浅谈紫砂作品"荷花提梁壶"的创作

    吴文新
    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砂花货向来造型丰富,现实中的种种事物都可以通过双手转化为紫砂壶上的形体主题,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视角可以塑造出风格截然迥异的紫砂作品,同样是描述荷花,作品"荷花提梁壶"就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视角.

    紫砂花货造型创意荷花

    中国古代绘画"三远法"研究——以《早春图》为例

    杨兴宇朱子硕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远法"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最基本的几种观察方法,是中国特有的视觉传达方法,对中国绘画具有深远的影响.笔者以《早春图》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三远法的特征,探索其文化意蕴.

    郭熙《早春图》三远法

    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的作用探究

    张健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点景人物是在整幅作品中占具极少篇幅起到点缀作用的人物,但是也是画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不仅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还包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山水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表达出画家的自身情感,同时也反映出画家的审美理念.本文对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点景人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点景人物山水画作用内涵

    雕刻时光 ——安东尼奥·洛佩兹含蓄时期的素描艺术

    周浩
    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东尼奥·洛佩兹是当代最重要的具象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笔下经常表现的是平凡的人物和寂寥的场景,在平淡中追求永恒的力量、在虚实之间渗透呼吸的能量.与所有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家相同的是,安东尼奥.洛佩兹的素描在其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角色,不同的是其素描作品的当代性、时间性以及东方哲学中所强调的互生概念的充分体现.本文从安东尼奥.洛佩兹含蓄时期素描的语言特点与其背后的文化哲学概念的联系上分析其作品的当代意义,而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门类则有其难以替代的现实意义.

    洛佩兹含蓄素描时间性虚实相生

    浅析山水画写生的情感图式创新与笔墨的时代感

    王秋林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当代山水画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山水画写生作为重要的途径之一,目前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传统的山水画中提倡"师造化",山水画写生传承了这一倡导.但是我国自明清时代开始直至近现代的山水画发展,目前仍旧在固定的模式上,通常是偏重于笔墨技巧的图式面貌,千篇一律,和山水画的本源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偏离,应创新山水画的图式,在其中融入笔墨情感,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诉求,本文对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写实和笔墨意趣进行了讨论.

    山水画写生情感图式创新笔墨

    观音菩萨女性化与人物画的结合

    周帅帅
    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造像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既迎合了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又能够给予处于苦难中的民众脱离苦海的希望,因此,佛教在中国发展很快.观音菩萨像最早出现于北朝,历经各个朝代的演变与发展并深受中国人物画的创作风格影响,最终逐渐形成本土化风格.

    菩萨中国人物画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