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下旬刊
文艺生活·下旬刊

李少华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下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Next 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的蜕变——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哈姆雷特》中奥菲利娅

    马卫星
    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悲剧《哈姆雷特》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力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以奥菲利娅的美为切入点,重在阐释其不容忽视的意义。文章认为,在文本前端,奥菲利娅始终是作为一个凄美的符号而存在的。莎士比亚通过设置她的"装疯"和毁灭,达成其对女性话语权的自我抗争,从而帮助其实现自我蜕变和形象重塑,悲剧也由此达到高潮。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奥菲利娅悲剧女性主义

    伊斯兰文化视域下《斗篷诗》的价值论析

    张畅云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斗篷颂》是著名诗人舍里夫丁·穆罕默德·伊本·赛义德·蒲绥里(1213-1302年)的代表作,他是诗坛上"麦堤哈"(赞美诗)的代表,把赞美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他的诗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七百多年来在伊斯兰世界广为流传,已经成为穆斯林的一种社会文化。"斗篷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深远的现实意义,对"斗篷诗"价值的探析,旨在为阿拉伯文学爱好者更全面的了解"斗篷诗"提供帮助和认知视角。

    斗篷诗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伊斯兰文化

    美狄亚与窦娥女性形象的反抗性对比分析

    曾玥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力彼得斯的《美狄亚》和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同为具有极高价值的文学作品,其中刻画的美狄亚和窦娥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女性意识备受关注的今天,本文尝试对这两个女性形象中蕴含的反抗性进行分析,期望能够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内涵,更好地理解其女性书写。

    窦娥美狄亚女性形象比较文学

    论苏轼诗词中所透射出的人生智慧

    田希寅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苏轼一生,他虽然满腹才华的但官场生涯极为失意,于起伏跌宕的人生际遇中成就"唐宋八大家"的地位。他善于在逆境中潜修悟道,升华自我。在不同的人生境遇当中,都能够智慧而又从容地面对生活。

    苏轼诗词人生智慧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研究

    霍锟
    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词,顾名思义,是我国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载体,句子有长有短十分便于歌唱,故而又被人称为长短歌或曲子词,它始于南梁,盛行于宋代,具有非常鲜明的音乐特征。本文从词文学的发展史入手,针对其词调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力求对古调与古典诗词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审美分析

    浅析灵感及其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陈思君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反映形式,是潜意识与显意识对接的结果,具有突发性、瞬时性及独创性,是艺术创作内容的重要来源。灵感思维则由人脑的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多次对接、叠加而成,表现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突发活动。灵感思维与显意识的理性思维共同作用于人类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不断推动艺术创作完成。本文以人类意识中的灵感为研究对象,探讨灵感及其思维作为"起点"与"解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灵感灵感思维潜意识音乐创作

    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是"意象"造型的线

    张亮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条是一切绘画的开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中国人物画走过了漫长的艺术历程,工笔人物画更是以其独特的思维和形式,使中国人物画更加辉煌,"它"其中"意象"造型的"线"成为表达意念的中介与手段,不仅在造型规则,内涵上与西画不同,更是奠基于中国绘画之意象美学,具备意象思维的两个特点,具有中国的特色,以至影响了现代工笔人物画在创作中的线的"意象"造型观。

    "意象"造型规则内涵点到为止

    浅析艺术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

    闵雅风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感作为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利于促进灵感的迸发,还能令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与创作者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情感作为艺术传达的主要内容,也在艺术体验中扮演重要角色。

    艺术情感艺术创作艺术欣赏

    新时代视野下年画艺术创新再生的几点思考

    魏迁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蕴丰富的古老年画,画满心中向往,成为美好生活的祝福和见证。他曾是中国城乡最大宗的家庭装饰品,但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居住环境的改变,年画艺术愈发寡淡。本文即通过对年画传承创新现状的分析,提出借助现代设计手段等途径增加年画的社会凝视元素、色彩表现及多层次空间构架,以期为年画艺术的创新再生提出有益建议。

    新时代视野年画艺术创新再生

    书画修复的系统性——以修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国家三级文物康有为的《行书轴》为例

    林祥清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艺术博物院书画类文物的收藏数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名列前茅,如何科学的修复保护好这些藏品,是摆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书画修复室重要任务,因此保护修复与研究也是广州艺术博物院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对藏品的修复工作中一直遵循着"最少干预"原则和"修旧如旧"的理念,在修复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画风格。对藏品既要进行保护性修复又要保持其原貌,修复与保护同步进行,因为修复保护做得好,书画作品将能起死回生,以最大限度的延长书画类藏品的寿命;反之则会毁于一旦。本文以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国家三级文物康有为的书法作品《行书轴》为例,探讨在书画修复时如何进行较为系统的完整的保护性修复和装裱,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同时也许能对书画修复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参考。

    修复装裱系统性康有为《行书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