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下旬刊
文艺生活·下旬刊

李少华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下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Next 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分镜头脚本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优势

    陈奕锐
    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动画制作的日趋火爆,人们对分镜头脚本设计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动画制作中分镜头脚本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动画后期的形成,甚至对动画作品的质量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以研究分镜头脚本为主,从分镜头脚本在动画中的重要性开始分析,延伸到分镜头脚本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优势,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以此可以让大众对分镜头脚本的优势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分镜头脚本动画制作应用优势

    广告摄影与摄像研究

    赵波
    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我国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摄影与摄像也在发展过程中获得飞速跳跃,尤其是在现代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背景下,广告摄影与摄像更是现代人获取现代生活气息、趣味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广告摄影与摄像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广告摄影与摄像的发展形势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广告摄影摄像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

    李佳明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创新.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完善,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也更加多种多样.广播电视作为信息传播方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其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广播电视行业需要立足当前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现状,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的方法,进而实现多样化发展,提高媒体自身的竞争水平.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改进

    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董姝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疆土辽阔,物产丰富,汉族人口最多,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各具特色,文化各具特点,其中锡伯族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民族.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其中以辽宁省锡伯族人口数量最多,占全国锡伯族人一半以上,随着人类的繁衍,这个数量将会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财富,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瑰宝,它凝聚着人类的创造智慧,是代表民族资本的有力依据.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承,将是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就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了相关分析,旨在引起重视,内容供相关人员参考.

    辽宁锡伯族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上林师公舞在广西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王姝晨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林师公舞就是广西民间流传的"上林古筛",于2012年成功入选广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师公舞是一种宗教式舞蹈,通过"跳师"、"唱师"等形式来进行与鬼神的沟通,用来对丰收的庆祝,瘟疫、鬼怪的驱逐,达到为民禳灾的目的.本论文在信仰多元化的基础上,对上林师公舞的舞蹈历史起源、文化特色、风格特征、动律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构建具有教学价值的舞蹈训练组合.

    师公舞上林广西壮族

    武陵山片区三棒鼓活态保护与传承类文献综述及思考

    许晓欢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棒鼓作为地方民间歌舞音乐在我国许多地区广泛分布在湖南省内则主要流行于宁乡、会同、安江、凤凰、吉首、龙山、大庸、常德、桃源、沅陵、花垣、永顺、澧县、南县、津市、安乡、石门等县.

    武陵山三棒鼓保护与传承

    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聂凡凯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惠州地处多种文化的交融之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惠州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了更贴近现代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与时俱进衍生出了"非遗文创"这一创新模式.虽然有政府大力支持和企业积极参与,但目前惠州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仍较为滞后,非遗类文创产品类型相对单一.要解决惠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痛点、难点,厘清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思路尤为重要.

    惠州非遗文创产业

    在舞台历练中提高唱腔的表现力——潮剧男小生唱声的思考与探索

    王锐光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名潮剧男小生,通过在舞台上表演历练不断积攒经验,摸索唱腔的特点,思考如何更好提高舞台表现力,以塑造更加成熟的人物角色.首先从充分认识自身条件做起,了解自身的局限性,突破局限寻求进步;再者与作曲家沟通配合,让所作之曲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提高与搭档合作的能力,彼此磨合形成默契;提高科学发声的能力与技巧,克服潮剧人在和声的短板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唱腔表现力.

    唱腔特点音域定位"让作曲家为我写曲"真声加钿声音域定位

    中国和意大利经典戏剧中的传统文化表现及对比探讨

    司怡珺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和意大利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范围,均承载着本国的历史和文化特色,研究两国的戏剧文化有利于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异同和不同的审美情趣.下面,本文将对中国的经典戏剧和意大利的经典戏剧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其中的异同对其传统文化的表现做出一系列的探讨.

    中意文化比较经典戏剧传统文化对比

    饰演琼剧《忆十八》中的梁山伯有感

    叶建宏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舞台艺术它的多元化形式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基础都在于剧本之中,通过导演的二度创作调度,在舞台上演"活"剧中人物,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观众以审美享受.因此,戏曲发展数百年来,如何演"活"角色成为了一辈又一辈演员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将通过《忆十八》的舞台实践,就饰演"梁山伯"这一角色谈些肤浅的认识和表演体会.

    琼剧出处与梗概唱与演的艺术探索内在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