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下旬刊
文艺生活·下旬刊

李少华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下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Next 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闪即逝的星芒——漫谈《刺猬的优雅》

    魏健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刺猬的优雅》以一个十一岁女孩的视角来观察现实生活,讽刺了法国上流社会中人们的伪善和荒谬的生活,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诠释生活中何为真正的优雅。

    一闪即逝星芒《刺猬的优雅》

    《最后一次的演讲》的语言评析

    余清华
    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演讲》是一篇著名的演讲,在语言上感强烈,非常激动人心的演说,可以说它是即兴演讲中的一个典范,在内容和语言上都有其鲜明的特点。

    演讲典范鲜明特点

    论《水浒传》中潘金莲形象贬低化的原因

    王广鹏
    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界较为公认的是《水浒传》的作者存在明显的女性偏见。原著之所以将潘金莲等人塑构成十恶不赦的"淫妇",除了作者"文以载道"的指导思想外,男权社会的话语体系、传统儒家的禁欲思想、传统女子的负面形象、图书出版的营销战略、敌视女性的文学思潮等客观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潘金莲形象背后的塑构原因进行梳理,能更好地理解《水浒传》背后的作品立意与时代症候。

    《水浒传》潘金莲塑构原因

    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

    邵美玲
    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是人本精神,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情感是连接事物关系的主要桥梁,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形成与流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从古代哲学艺术、文论艺术、戏曲文学、社会文学、体验文学五个方面,阐述了"情"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人文底蕴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与古典文艺美学的不解之缘探析

    李朦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与古典文艺美学之间的关系开展深入的探索,加强重视力度,探索传统翻译中蕴含的文艺美学理论思想与原则,借鉴其文艺美学的方法,基于此本文从佛经翻译理论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探索信雅达理论概念,梳理神似与化境内容,探索传统翻译理论与古典文艺美学之间的关系,以供参考。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古典文艺美学佛经信雅达

    浅析王铎大小行草书的风格

    贺先余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清初的王铎,在书法史上无疑是一朵绚丽的奇葩。他五体皆能、风格多样,除了有极高的天赋,王铎在书法史上也是一个极其用功之人,他的书法学习秉着"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原则不间断的学习书法,因而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从留传下来的大多数作品来看,王铎的大字与小字书法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众所周知,书法的大字和小字笔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大字与小字的风格还是大同小异的,而王铎的大字"正大气象",小字却"精致典雅"。本文把王铎的行草书大字与小字建立在统一的比较范围内,去探索王铎大字与小字的不同风格,以及他能给我们后世学书者带来的启示。

    王铎大字小字风格

    浅谈塞上碑林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历史价值

    贺晓霞
    27-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雕艺术,是指雕刻在摩崖上的书法、造像或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古代,是古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至隋唐及宋元以后。摩崖石刻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历史价值。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红石峡的摩崖题刻大都是当时守卫边关的武将和文人墨客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与此同时,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题刻,或是自然情趣浓郁、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或是著名书法家手笔,为美丽的自然风光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阴刻阳刻阴阳刻书法艺术

    新见唐《张克绍墓志》及其书法

    杜明朕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出土了大量的碑志,尤以唐代墓志为多,在出土的大量唐代墓志书体中,楷书又为大宗,而篆隶行书墓志次之,作为近年新出唐代墓志《张克绍墓志》,其书体为行书,所以就其稀缺书体墓志而言弥显珍贵,又书刻精良,其价值不言而喻,笔者现从其墓志信息及书风考察分析,试作整理概述,以显其价值之所在。

    唐代张克绍墓志书法

    试论清代中前期官窑瓷器的收藏与鉴赏

    余曜翀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在他们执政时期,清代官窑瓷器的烧制工艺、器型种类、纹饰题材都极具时代特色。同时,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体现出浓厚的皇家意志与审美,政治功能越来越浓厚,进而又被赋予了大量的社会隐喻。当这些瓷器走出深宫,流向民间与市场时,又对士人群体的精神生活和行为心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清代中前期官窑瓷器收藏鉴赏行为心理

    浅析拉萨的雕塑《高原之宝》

    王顺
    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艺术介入社会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地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以其多元化的特点和独特的审美视角,装饰着城市空间。文章以拉萨市的著名雕塑为例,从公共艺术的视角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实地调研等方法,重点分析该公共艺术作品的属性、功能和现状等,以及该公共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人文价值,在提升城市形象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上的可行性。

    拉萨公共艺术牦牛城市形象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