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古代战争经典小说的兵学意义——《孙子兵法》在《三国演义》中的实战运用

    赵雁羽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子兵法》是对春秋时期以及以前的军事思想的概括和提炼,唯一不足的是缺乏灵活运用的战例,而《三国演义》则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作为一部"通俗小说体兵书"的《三国演义》将《孙子兵法》中将帅形象的塑造,战争谋略的运用,主导战争的军事思想及战争的道德取向汇于一体.《三国演义》是《孙子兵法》中各类军事思想的实战演练和系统阐释,《孙子兵法》是《三国演义》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两者互为表里,彼此映证,将两者相互结合能对我国军事建设起到指导意义.

    《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兵学意义军事思想

    浅谈《活着》中有庆的死亡

    陈翠筱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华的《活着》用死亡象征活着,以人物的重复死亡,造成巨大的悲痛和强烈的震撼.有庆的死亡,是书中第一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他的死亡不同于福贵爹娘和家珍老死病死那样近乎善终的有迹可循,也与二喜和苦根完全出人意料的戏剧式死亡截然不同.有庆的死与凤霞的死一样,介于必然与偶然之间.如果说凤霞的死更多的是叹息与无奈,那么有庆的死亡则包含了更多复杂的因素.

    活着有庆死亡生命

    浮世中的追求

    倪诗睿
    4-5页

    空项与想象,缺失与填充——浅析严歌苓小说《女房东》的心物关系

    陈婉婷
    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严歌苓的文学王国里,"边缘人"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存在."边缘"常常意味着某种缺失,语言的缺失,人格的缺失,认同的缺失……移民者,作为游走在文化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的缺失恐怕是最多的.边缘的语言和生活状态造就了他们的孤独和善感,这些缺失使得外界的一切物象都直射内心,一草一木都显现得如此强烈甚至"触目惊心",也会在某个不经意间,激发那些潜伏的思绪与情感、欲望和想象,汩汩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文学评论

    竹之韵

    田可君
    7页

    浅析《苏菲的选择》中苏菲之死

    赵姿婷
    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菲的选择》这部小说描写了苏菲在极端条件下对于生死的抉择.在本文中,笔者简要介绍了《苏菲的选择》主要内容,并分别从战争爆发后信仰的倒塌、饱受罪恶感的折磨以及在放纵与救赎中死亡等方面,分析了苏菲死亡的原因.

    《苏菲的选择》二战灵魂

    论佛教题材对现代玉雕发展的影响

    姚瑶
    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汉初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渐发展起来,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形式(石窟艺术、建筑艺术等)也得到发展.佛教的传入使得玉雕艺术中产生了佛教题材,佛教题材玉雕作品受到佛教题材艺术形式的影响至今.本文叙述影响当代佛教题材玉雕艺术发展的因素,意在与各位玉雕同仁总结交流如何在当代做出更好的佛教题材玉雕作品来服务大众.

    佛教题材玉雕艺术传统文化现代审美意境产品设计

    新前卫的策略与拓展

    杨彪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对中国21世纪前卫艺术形态的梳理,探讨现代主义之后,前卫艺术的拓展与可能,前卫艺术形态的演变,重点在于思考应以怎样的批评方法对前卫艺术进行评判,尝试建立有效的批评方法.

    当代艺术新前卫艺术前卫艺术价值

    农民画的艺术特点分析

    张雪梅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画的创作群体为普罗大众,农时务农,闲时绘画.依托政策导向、乡村文化产业、旅游等衍生的特殊艺术创作形式,利于将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逐渐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民综合艺术素养,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文化气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画艺术内容丰富多彩,艺术形式新颖独特,充分体现了装饰性与民族性,伴随发展壮大,逐渐与国际接轨.

    农民画内容神话民俗形式

    浅谈书法图式视觉呈现对创作的作用

    黄淑敏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书法是个人提高修养和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了解祖国灿烂文化继承光荣传统的必经之路.现代人们对视觉呈现的书法艺术、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艺术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我们现在在书法创作时,要把中国书法的传统形式与当今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书法创作图式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