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晋系青铜器装饰艺术纹样的艺术特色

    李子凡
    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青铜器的功能和特征以及装饰纹样出发,透视青铜器从象征性走向艺术性装饰转变的过程,从而细致分析晋系青铜器装饰纹样的艺术特色.

    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特色

    漫谈清代碑学与帖学

    吴听雨
    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每一个新朝代的开始与旧的朝代灭亡的时候,就会兴起一股复古与求变的风潮,例如秦朝开始时小篆的出现、汉代初始的时候隶书的兴起,晋朝行书的风行、隋末唐初时楷书的风靡.到了清朝,一个朝代即将崩塌的时候,清朝的书家也开始了复古求变之路.新创造出一种书体,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那么清朝的各路书家就要从复古这一方面入手.

    碑学的兴起贴学的式微清朝的碑与帖

    读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吴方强
    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饮中八仙歌》是杜甫诗歌创作生涯中一个独特意义的存在.那么,这首诗歌是诗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下写成的?它在杜诗的发展轨迹中又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具有怎样的艺术独创性?文章试对此作番探析.

    饮中八仙歌心理状态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龙本词选体量骤敛现象刍议——以《渔歌子》为例

    袁帅
    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沐勋先生的《唐宋词格律》作为一本专讲唐宋词体质格律的书的同时也是一本唐宋词的选本.张志和的《渔歌子》作为词的滥觞之作,为诸多词选和词谱所录.故本文以此词牌相应的词作为考察对象,一窥龙沐勋的这一著作作为词选身份所收录词作的体量相较于他本骤敛之现象与成因.

    龙沐勋词谱渔歌子词选观

    建安文人的"异国情调"

    林毅青
    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建安文人文学作品为切入点,介绍建安文人文学作品中所述植物、玉石等域外物品传入我国的历史渊源,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

    建安文人西域花果玉石

    非遗保护视域下贵州岜沙黑苗的服饰纹样研究

    周新颖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承各民族的文化特性和彰显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贵州岜沙黑苗被誉为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黑苗服饰文化是苗族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文化遗产,岜沙黑苗服饰纹样特色鲜明,体现了黑苗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记录着本民族的发展历程和精神信仰,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非遗保护贵州岜沙黑苗服饰纹样

    浅谈湘西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构建

    殷瑛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西原生态音乐丰富多样,自成一派,具有极强的传承价值.该文对这门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构建问题展开论述,首先,结合现有文献资料,从音乐类型着手对湘西原生态音乐进行大致整理;然后结合湘西原生态音乐传承困境,对如何保护和传承这门艺术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意在为传承这门艺术等工作发挥理论指导性作用.

    原生态音乐湘西传承

    "福、禄、寿"民俗观念在玉雕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刘婉玉
    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琢玉工艺具有长达八千年的历史,比中华文明史还要早三千年之久,中国传统琢玉以其独特的技艺闻名于世."福禄寿"是我国民俗观念中吉祥的标志与象征,被创造与应用于各类工艺当中.本文将分析"福禄寿"民俗观念在玉雕设计中的应用.

    福禄寿民俗玉雕应用

    论土家织棉西兰卡普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李广松杨瑾如蒋娟
    14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土家族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土家织棉—西兰卡普.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西兰卡普会使现代设计具有民族特色,同时也秉承了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

    土家织棉西兰卡普现代服装设计

    山东剪纸体现的教育性作用

    闫琨琨罗淑君
    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在全国的范围内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让多数从事文化的人员和相关领域的学者都踊跃的加入,因此国内大部分的学校也相继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民间艺术研究单位,对于剪纸的课程教授也逐步成形.目前国内关于剪纸课程的教授存在艺术缺失的情况,而针对于山东剪纸的研究则更少.因此,笔者依据上述的背景之下,积极的探究山东剪纸体现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着力点找到实施教育的新方式,对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成果和保护剪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教育性民间剪纸教学方法地域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