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牙舟陶工艺特色的学习和发展

    江炽燏
    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舟陶属于贵州本土最早生产的一类土陶器.其造型装饰特点鲜明,它表现了贵州本土生活的人们的审美追求.其工艺造型由于灵活百变而且颜色典雅因此早已久负盛名.风格以古朴敦厚著称,独特手法风格使其在当今中国陶瓷里独树一帜.

    牙舟陶釉色造型装饰手法

    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人物形象分析

    彭玉妍
    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喜儿"是歌剧《白毛女》的主要角色之一,也是中国民族歌剧中的第一个女性独立角色.她活泼、可爱、勤奋、勇敢和执着.从一开始,生活就是甜蜜而乐观的;后来陷入痛苦,遭受了屈辱;最终不屈服,成为一个坚强的抗争者.她是旧社会苦难与命运的典型代表,她的身上具有宝贵的品质,这也是"喜儿"深受观众喜爱重要的原因.

    民族歌剧白毛女喜儿

    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对比

    张熙鹏
    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现代戏剧作为戏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看出是与传统戏剧大不相同的,本文根据对于两者对于戏剧的结构,以及人物塑造和矛盾冲突的产生与发展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后现代思想进入中国之后对戏剧产生的影响让一系列的优秀先锋剧产生,本文将以典型的传统戏剧与后现代影响下的戏剧做具体的对比.

    后现代戏剧传统戏剧后现代主义

    民族艺术视角下毛南族傩面具的民俗象征研究

    安子航
    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通常将民族艺术视角下的民俗象征运用到对于艺术的设计之中,从而使民族艺术得到发扬与传承.本文研究民族艺术视角下毛南族傩面具其蕴含的民俗象征,了解傩文化概念,从毛南族傩面具是神和人与神沟通的媒介两方面入手,让人们充分了解到毛南族傩面具对本民族人的风俗、宗教信仰、美学风格的影响,以便更好传承毛南族傩面具文化.

    民族艺术傩面具民俗象征

    鸟信仰对民间手工艺品造型的启发——以河南黑底泥玩泥咕咕为例

    韩吉星
    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仰,是对某一事物的极度崇信和尊重,并以其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鸟信仰,作为一种特殊的带有图腾崇拜意味的信仰方式对民间手工艺品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民间手工艺品泥咕咕就在这个信仰的基础上加以演变,赋予了它更多的时代特色.

    鸟信仰造型泥咕咕

    壮族扁担舞的发展及其价值研究

    李珊珊
    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族扁担舞具有民族性、原生态性、地域性、艺术性等特点,在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审美教育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为此,文章现就壮族扁担舞的发展起源和社会发展价值问题进行探究.

    壮族扁担舞起源发展价值

    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吉雅静
    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戏曲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传承着中华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审美风范,寄寓了一方人的精气神.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活动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国门的敞开,西方文化大量引进,人们的娱乐方式渐趋多样,戏曲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变,多样化的娱乐方式挤占了戏曲的发展空间,戏曲剧种在消减,戏曲人才队伍在萎缩,戏曲观众在流失,戏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其现状令人堪忧.我国政府为了使地方戏曲这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于2015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指出:"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鼓励学校建设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鼓励中小学与本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鼓励中小学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文件明确了中国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地方戏曲融入学校教育无疑提供了一副强心之剂、一艘顺风之舟.那么,下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期盼业内人士予以批评斧正.

    小学音乐教学融入地方戏曲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保安族服饰与刺绣的传承和发展

    马振祥
    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安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当中人口十分稀少的一个民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大墩村、甘河滩、梅坡村,称为"保安三庄".由于身处在多民族文化和各宗教文化交融的地带,保安族的民族文化也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特点,其中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集中体现了保安族民族文化的内涵,反映了保安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本文从保安族前期传统服饰与后期传统服饰的对比中呈现了保安族服饰与刺绣的发展历程,并对传承和发展保安族服饰文化与刺绣技艺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

    保安族服饰与刺绣传承发展

    谈马头琴演奏艺术的音乐表现

    青山
    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头琴本身作为蒙古族长调的伴奏乐器,又加之与长调表现技巧的相互模仿与融合,使之与人声的感觉相当接近,马头琴的音色富有浓郁的感染力.

    马头琴演奏音乐艺术表现

    京剧小生念白的特点

    王旭东
    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生的念白,是大小嗓勾着用的,这和其他行当的念白,区别较为显著.萧长华老先生曾把各行当的艺术特色(包括唱念),比做酸、甜、苦、辣、咸五味,五味调和,才是上馔,缺一不可.

    京剧小生念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