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戏曲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传承着中华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审美风范,寄寓了一方人的精气神.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活动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国门的敞开,西方文化大量引进,人们的娱乐方式渐趋多样,戏曲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变,多样化的娱乐方式挤占了戏曲的发展空间,戏曲剧种在消减,戏曲人才队伍在萎缩,戏曲观众在流失,戏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其现状令人堪忧.我国政府为了使地方戏曲这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于2015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指出:"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鼓励学校建设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鼓励中小学与本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鼓励中小学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文件明确了中国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地方戏曲融入学校教育无疑提供了一副强心之剂、一艘顺风之舟.那么,下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期盼业内人士予以批评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