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巴尔蒂斯与少女们

    孙彦然
    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尔蒂斯是20世纪杰出的西方艺术家,他凭借独特的画风在新艺术思想盛行的年代仍然受众瞩目.少女是巴尔蒂斯绘画作品中的主要题材,他大胆地表现少女们的生活瞬间,少女们清纯的脸庞和成熟的行为成功的抓住观众的视线.同时,作品中少女们奔放的行为也为巴尔蒂斯带来了争议.巴尔蒂斯绘画中对少女的描绘究竟是性挑逗的描绘还是对纯洁的崇敬是巴尔蒂斯绘画生涯中最具争议的话题.巴尔蒂斯的批判者们声称其作品是性暗示的传播,而他的追随者却号称巴尔蒂斯在绘画中崇敬着少女的纯洁无瑕,这是精神上对少女的欣赏.

    巴尔蒂斯绘画少女

    浅谈郭熙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杨彦炜
    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郭熙是宋代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有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资料不多,很多都已经失传.据宋代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中所说,郭熙是"河阳温(河南孟县以东)人,进为御画员艺学".郭熙的儿子郭思所整理出来的《林泉高致》一书中,题为"翰林待诏直长赠正议大夫郭熙淳夫撰".

    山水画《林泉高致》郭熙

    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略谈

    杨凯鸿
    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画艺术作为我国艺术体系的经典代表,是其瑰宝,在国画中的表现手法是在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中华文化的进一步体现.国画艺术之所以发展历史悠久,并世人所喜欢和推崇最为重要的原因在国画中所表达的深远意境.一副好的作品能够更好的体现画家的思想,通过作品看到画家想要表达的世界.本文在阐述国画艺术意境表现的渊源,提出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以此更好的表达国画中的意境.

    国画艺术意境表现手法

    岩山寺《鬼子母经变》图像文本的流变

    谢津
    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山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繁峙县天岩村,岩山寺文殊殿东壁的整铺《鬼子母经变》是目前为止所知的唯一一铺完整根据佛经典籍描绘出的经变图像.整铺壁画根据佛经记载,从鬼子母生前为牧羊女开始到投生夜叉国,最终皈依佛门为终,以生动精美的院体画风为世人呈现了一副生动形象的世俗性的《鬼子母经变》图.本文以"鬼子母经变"这一图像为例,根据佛经典籍与壁画图像进行对照,阐释其内容与意义.

    岩山寺壁画鬼子母经变内容意义

    试论林风眠的"中西调和"思想——对中国画中西融合之路的反思

    张颖
    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中国画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到了全新的发展时代,虽然当今中国画家的创作艺术理念已经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一个杰出代表,但是要面对当代艺术文化发展新常态时代所可能带来的艺术审美价值冲突,仅仅能够依靠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艺术理念并能最大程度上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文章主要探讨林风眠"中西调和"思想对当代中国画艺术走中西文化融合之路产生影响的基本内容及实践反思,及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发展过程带来的深远影响,帮助广大读者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发展形成更理智的客观认知.

    中国画中西融合中西调和林风眠

    图像学视野下的《岩间圣母》

    张琪
    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间圣母》是达芬奇1483年受米兰圣弗朗西斯廷教堂的委托所作的祭坛画.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分为了三个阶段:前图像志、图像志、图像学.图像学的诞生,让艺术更加科学和理性,不仅解读图像的表面,还能挖掘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和意义.本文以《岩间圣母》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学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

    岩间圣母图像学达芬奇

    国画艺术中的虚实关系分析

    邹继瑶
    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画表达中意境是其精髓,对意境进行表达就是对自然事物进行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从主管层面将自身的理念进行表达,渗透情感.在国画中通过虚实对画中的内容进行表达,注重虚实相生,充分表现画面的生动性,从而更好的表达国画内容的内涵.本文在阐述国画艺术中的虚实关系的体现的基础上,对国画艺术中的虚实关系进行分析,以此更好的发挥虚实关系的作用.

    虚实国画意境建构表现

    文徵明的《东园图》赏析

    刘倩倩
    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徵明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他的书法作品还是他的绘画成就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谈到文徵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沈周,作为文徵明的老师,沈周的绘画风格影响了文徵明的一生,文徵明在继承沈周绘画风格的同时,加以发扬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本文主要从图式、设色、艺术价值等方面来赏析他细笔作品《东园图》 ,同时研究他的作品为我们后来的山水画创作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文徵明图式笔墨设色艺术价值指导意义

    《千里江山图》的形式美研究

    刘智佳
    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绘画中,山水画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本文在宋代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的作品上,展开对山水画特有的形式美与范式具体内涵的讨论,找出形式美与范式的正负两面的表现,并揭示出青绿山水形式美的精神依托.

    王希孟山水画形式美

    中国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价值与意义

    雷萍
    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山水画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是一项重要的中国文艺门类,是中国人民人生情怀、人文精神的体现.而点景人物在中国山水画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通过对历代山水画点景人物特征梳理之后得知,可谓是现代转型早期探索的真实反映.对此,本文就中国山水画肿点景人物的价值与意义展开研究.

    中国山水画点景人物美学价值作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