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印宗秦汉"

    马驰骋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汉印被誉为我国印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为历代印人提供才思来源和创作依据.吾丘衍和赵孟頫等人归纳整理前人印学技法和理论,率先提出了"印宗秦汉"的主张,并发展开来.在吾、赵等人的启导下,加之明代艺坛出现的复古风气,质朴的秦汉印为文人所推许,后来印人纷纷投身其中,以此为审美根柢进行艺术创作,将其奉为圭臬."印宗秦汉"论势不可挡,致使其成为印坛的主流思想,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艺术印章篆刻印宗秦汉

    春秋时期伊洛地区的戎族来源分析

    张璐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洛为周王畿之所,此地戎族因与周交往密切而多有记载.文献中对于戎族的称呼多据其所处地域而定,因此戎的族称往往随着部落的迁徙而发生改变.以往学界观点认为伊洛地区的戎族主要由迁自瓜洲的姜姓、允姓之戎以及本地戎人构成.但是对比这一地区戎人墓葬遗址,可以看出明显增添了北方青铜游牧文化因素,本文推测伊洛的戎族还可能融入了犬戎以及由晋北南迁的隗姓狄人.

    伊洛之戎陆浑迁徙

    试论张大千大风堂藏品的演化及归宿

    周万里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大千收藏可谓"富可敌国",探析张大千收藏的经历,确认最早的藏品及年代,梳理张大千收藏目的和藏品的演化和最后归属,是认知张大千艺术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张大千收藏演化归属

    清乾隆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形式与图案寓意研究

    高小婷
    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属乾隆时期后妃吉服之一,用于各种节庆时令场合,为清宫旧藏.其独特的喜相逢纹样是清代服饰具有代表性图案之一,此褂在纹样上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此件吉服褂的形式、图案、文化隐喻等方面做深切探析.

    吉服褂纹样喜相逢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车"簋研究

    周舟秦欣欣
    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字铭文铜器种类繁多,但器形不大,皆出现于商代晚期."车"字作为金文,在商代的青铜器和甲骨卜辞上有所出现,其代表的含义应为商代的族氏名."车"字铭文铜器的出现,也进一步说明商代"车"族的政治经济地位.

    新乡市博物馆"车"簋青铜器

    革命类纪念设施保护的原则和意义

    宋晓蕊
    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念类设施的建设,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广义上的纪念设施涉及到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纪念园、烈士陵园、纪念碑、遗址遗迹等.保护管理好并利用好烈士纪念设施,更是对历史及后人负责.

    纪念设施原则意义

    彝族自然神话与自然崇拜

    白睿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彝族自然神话类型的分析整理,笔者认为彝族神话是彝族原始先民想象的产物,是自然崇拜的结果,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和彝族先民的原始思维,最后得出彝族自然神话具有内容的丰富性、鲜明的地域性、浓郁的民族性的特点.

    彝族自然神话自然崇拜

    基于黑龙江戏剧海报的戏剧性研究

    马雪霞王翠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所周知,戏剧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更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的艺术瑰宝.戏剧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的戏剧性,戏剧性是戏剧吸引和征服观众的核心要素.但是,戏剧的戏剧性不仅仅体现在单独的戏剧创作当中,与戏剧相关的其它辅助领域也又因为戏剧而充满着戏剧性色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便是戏剧的重要宣传品之一——戏剧海报,戏剧海报本身也属于戏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海报在设计和宣传的过程中都会充分考虑到戏剧性这一因素.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戏剧海报中的戏剧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黑龙江戏剧海报戏剧性

    戏曲表演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郑涯斐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民族声乐演唱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国家更重视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但在实际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面临一些困境.戏曲表演内涵丰富,其中蕴含专业的发音、咬字、表演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应有效融合戏曲表演,提升教学水平,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戏曲表演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应用

    滇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思考——以丽江市为例

    何玉娟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富集,文化个性鲜明,保护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对保存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巩固发展文化自信,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持续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本文以丽江为例,提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以期引起人们对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