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弈中选择——顺应论视域下多版本苏轼诗词英译研究

    刘笑飞杨密芬
    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顺应论认为在语言和语境等内、外在因素制约下,语言完成顺应和选择.本文在顺应论视角下,从不同文化语境,时代发展中语言更替,整体或局部翻译等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版本的苏轼诗词,以期获得顺应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价值.

    文化语境动态性语体语言单位

    《尔雅·释宫》的语义场分析

    罗琭昕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尔雅》首创按词的义类编排之体例,四至十九篇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百科名词,但每篇的词义层次并不十分严密.故运用现代语义场知识对"释宫第五"进行义类分析,划分归属,得到明晰的语义场,体现词义的层级性,利于今人更好地了解古义.

    尔雅释宫语义场词义

    评柳青《或许人们会说那是一段没有爱的爱情故事》

    骆美霞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诗作逻辑整理,笔者发现柳青的诗歌《或许人们会说那是一段没有爱的爱情故事》,写的是一对情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密语,女主人公由一个率先提出分手的"断情人"再变成含情脉脉的"守护者",从而分析男女主人公之间难以言说的距离,在他们两人的感情矛盾之中寻找答案,认为诗作者与女主人公之间有着某种气质相似,诗作是现实生活中的诗作者对自我或者和他人的关系的折射,从中感受到诗作带给我们的感触与品味,启发我们设身处境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柳青诗歌气质相似折射寻找答案

    韩祠橡木述考

    李春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在任潮州刺史时,给潮州当地的文化、习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在当地形成了"于今山水皆姓韩"的文化奇观.本文主要对韩愈亲手种植的橡木历史略作考证叙述,以管窥潮州"崇韩文化"的一角,希望能从局部而得出一点启示.

    韩愈橡木崇韩情结

    浅析吴冠中与朱碧琴

    叶紫钥
    9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迢水远,人生漫长,知音难觅,如何共渡余生.经史书卷,文人诗歌里时常诵咏和向往的是激烈碰撞的冲突与轰轰烈烈的情感.然而吴冠中老先生笔下的生活掺杂揉和的是细水长流的脉脉温情以及最质朴和纯真的热烈情感,还有那与妻子生活点滴之中,如细雨一般的生活小事,渐渐拼凑成了一个鲜活而又明媚的朱碧琴.

    吴冠中朱碧琴陪伴

    纪实是虚构的一种方式——以《军队的女儿》为例

    王娟娟
    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20世纪50年代边疆文学的代表作-邓普《军队的女儿》出发,从寓纪实于虚构、化历史为情节以及从现实到理想三个方面来探讨小说中纪实与虚构的关系.

    纪实虚构王孟筠

    红尘中的破壁者——苏东坡的当代意义探讨

    宋子玥
    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我们言及苏轼,往往会想到他如水般透明清澈的性情、如火般热烈滚烫的心灵,而将苏轼与当代生活联系,他的形象并不是飘然归去的隐士,也不是手攀明月的谪仙,他是滚滚红尘中奔赴逆旅的行人,是热忱而真实的破壁者.

    苏轼破壁者当代意义

    君王与文人墨客的思想——"与民同乐"

    刘晓哲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民同乐思想一直是从古至今的倡导,但每个人目的不尽相同,例如孟子通过继承孔子的思想提倡民主思想,从而提倡"与民同乐"的美学思想;欧阳修为了保护民生的权力,写出的向往;以及唐太宗的"与民同乐"主要为了统治阶级,稳固地位.本文通篇分为两个部分,三人的思想概况,三人思想的异同等.

    孟子"与民同乐"贞观之治

    论《望月》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李娜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翎作为北美华文文学作家的主要代表,又是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大多以海外的中国女性视角去观摩社会生活.《望月》是张翎长篇小说处女作,与其他新移民文学作品不同,《望月》不重在描写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移民生活的艰难,反而是通过一段段的感情叙事,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突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望月》群像塑造女性主体意识

    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庄周梦蝶"中"梦"的审美探析

    袁容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庄周梦蝶"之"梦"是集情感、语言、动作等为一体的阈限状态,庄子之"身与物化",使得"梦"不仅作为一种自由的审美境界或"物我同构"的审美体验,更是一种"场域性"的审美存在.

    原型批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