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遗保护视域下贵州水族马尾绣的文化传承研究

    陆锦花卢有音韦税莫顺全...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由世世代代的水族妇女在指尖传承下来的水族马尾绣,面临着传承的严峻考验,其传统的传承模式在当下遇到新的困境.然而,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引导下,水族马尾绣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又得以发展起来.我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探讨水族马尾绣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它独特的刺绣手法,探索更加有效的传承方式和发展策略,使独具特色的水族马尾绣得到继承和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我们自己也亲自实践制作了水族马尾绣作品,更好地理解水族马尾绣的制作技艺,领会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水族马尾绣文化传承传承方式发展策略

    龙母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浅析

    方珠伴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网密布的岭南水乡孕育了龙母文化,是广府文化的核心,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的原点.龙母信仰是岭南地区最负盛名的传统文化,在西江流域和粤港澳地区可谓无人不晓,深入人心.龙母信俗是弘扬中华民族寻根文化、孝道文化、龙文化的重要平台,其乐善好施的义举具有敦亲睦族、协和八方的作用,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共同的文化印记,对区域文化认同起重要作用.

    龙母文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

    蜡染工艺与木刻技法结合的应用探究

    卢小梅陆锦花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蜡染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在民间美术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蜡染工艺继承和创新发展是时代的召唤,本次研究将跨越蜡染和版画两个门类,涉足于室内软装饰品领域,将蜡染工艺与木刻技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把民族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产品相融合,打造出具有民族文化的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装饰用品.

    蜡染工艺木刻版画技法蜡染软装饰品

    贵州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研究

    李志顺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并存的省份,土家族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土家族吊脚楼就完美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给研究贵州土家族文化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当中,人们所居住的房屋很多都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楼房,而传承了几千年的木式建筑慢慢被楼房替代,土家族吊脚楼尤为严重,现存的土家族吊脚楼所剩无几,我们正面临着这么精湛的建筑工艺失传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遗忘的境遇.所以需要未雨绸缪,树立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意识,从多个方面进行保护与传承,例如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从而更好地保护好贵州土家族的吊脚楼文化.

    土家族吊脚楼保护

    蜡染工艺创新与作品创作探究

    罗七妹陆锦花杨再伟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此次的蜡染工艺创新是以寻找传统蜡染工艺突破点作为研究目标,在探索蜡染工艺技法的同时,关注现代图案元素的题材选择与制作流程.通过了解传统蜡染有关的内容及特点,探索传统蜡染工艺突破办法,将现代设计中相对应的蜡染构成理念和传统蜡染中的图案进行技术创新,寻找他们之间的链接点,并运用创新手段将其创新点表现于作品创作上.

    蜡染工艺技术创新作品创作

    湖南常德安乡硪歌的文献研究

    许晓欢
    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湖南常德安乡硪歌的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对中国知网上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试图为湖南常德安乡硪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参考.

    安乡硪歌文献研究

    湘北地区X村丧葬仪式探微

    蒋惠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北地区X村丧葬仪式中的唱孝歌需给包封、祭祀土地庙、"喜"、"乐"性质、有序合作的无形组织,是因为受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双重影响.通过观察和分析整个丧葬仪式,可以了解到当地乡村是如何把所接受的城市文化很好的整合到原有的传统文化体系当中.

    丧葬仪式汉族农村文化城市文化文化整合

    广东省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思路浅析

    谢德明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单个项目保护基础上的进阶举措,通过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区创建,夯实非遗发展土壤,打通非遗项目之间孤立保护的弊端,进行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政策.2019年,荔湾区创建广东省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获得广东省文化厅的批复同意.笔者结合全程参与本次省级文化生态区创建工作的心得体会,从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标定位、整体性保护、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阐述荔湾区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思路和经验.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整体性保护建设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活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广府庙会为例

    张蓉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活动本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的一大类别,应更好地履行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责,成功的民俗活动能够对当地的非遗保护工作起到全面推动作用.本文以广府庙会实践为例,试论民俗活动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民俗活动广府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中陕北民歌元素的运用

    张云龙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秧歌剧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在陕北抗日根据地兴起的一种本土化的歌剧体裁,它以陕北秧歌表演为基础,通过陕北民歌、戏曲音乐的运用来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文以新时期创作的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运用的陕北民歌元素进行了分析.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米脂婆姨绥德汉》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则是从结构、调式、旋法的角度对陕北民歌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陕北民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