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对装饰性绘画语言的运用

    冯水清
    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中国绘画艺术而言,工笔画无疑是目前我国最珍贵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截止到目前位置,公国工笔画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演变历程已经远远超过两千年.从工笔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以及良好的视觉效果来看,其独有的更为深层次的艺术内涵,也在其特殊的装饰语言之下有了更为丰富的体现,由此,本文以"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对装饰性绘画语言的运用"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研究,更深一步的对此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工笔人物中国传统装饰性绘画语言

    油画大家刘狄洪"师法自然"的写生艺术思想浅析

    吕胜明
    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画大家刘狄洪先生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在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刘狄洪深谙在艺术创作中写生对艺术家的影响,毅然走出画室融入自然,从自然中寻求艺术的真谛,刘狄洪先生笔下素材均来自于灵性自然,而他尤以画竹而见长.他的风景油画深具浓厚的诗意品格和对生命意向的表达.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刘狄洪油画大家师法自然艺术思想

    《林泉高致》的山水画学思想浅议

    刘洋
    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郭熙则是"北宋传统"中的最后一位大师,其作品体现了维系自然与人文关系的"北宋传统",他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较强理论自觉性的画家,其山水画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林泉高致》中.

    山水三远感悟

    导视系统在公共空间下的文化传承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

    刘晓英何梦思
    178-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省博物馆在公共空间下的导视系统状况经过多次实地考查,并对其目前现状进行分析,其次通过理解博物馆导视系统与公共空间文化的结合,剖析湖北省博物馆导视系统的文化传承模式.主要从色彩、图形、文字、材料等设计要素加以表现,在湖北省博物馆原有导视系统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再设计,使其不但能有效指引参观者,同时还能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有效塑造湖北省博物馆的形象.

    博物馆导视系统公共空间文化传承

    群众文化建设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作用分析

    朱霆
    180-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逐渐开始重视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娱乐已经成为民众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建设对民众安居乐业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文化配套设施,特别是对民间文化艺术进行大力推广,即丰富了民众们的业余生活,又弘扬了民族文化,使我国宝贵的民间艺术得到有效传承,深刻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文化艺术的价值表现.

    群众文化民间文化艺术作用

    加强群文人才库的建立与应用

    金如龙
    182-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发展背后是人才的竞争,建立群文人才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规范化入库、考核化管理、信息化联动等模式,积极探索科学系统、实际有效、简便快捷的群文人才库,意在通过群文人才库的建立与应用,加强政府、企业、人才之间的文化互动,统筹区域人才资源,挖掘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区域文旅发展,为群众美好生活注入文化元素.

    群文人才库区域联动共建共享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发展进路探讨——以广场文化为视角

    袁芳梅
    184-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趋明显,作为群众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广场文化日益成为我国城市文化中最广泛、最活跃的娱乐休闲方式,其方式多元化、组合随意化,在都市繁忙的节奏中,形成一道快乐和谐的文化风景线.在此同时,如何保持广场文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感受,就有关广场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广场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促进群众文化与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群众文化广场文化和谐社会发展

    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中的功能与作用

    朱会
    186-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基层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文化馆保护非遗的措施,旨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基层文化馆非遗保护作用措施

    县级文化馆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创新思路分析

    赵晓平
    18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扩张.在此期间,县文化馆要积极作为,力求在加强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基础上,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和群众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久而久之,吸引更多基层群众参与进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方便及时宣传最新的党政方针,持续改善群众的文化品位和涵养.而本文则在阐明县级文化馆的特征、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相关职能、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期间遗留的弊端和改进的要点基础上,探索日后县文化馆做好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工作的思路.

    县文化馆群众文化弊端创新思路

    用非遗的眼睛视析当代群众文艺创作

    杨俊峰
    190-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于人们精神观念的发展,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优秀的历史精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群文活动中,促进了当代群众文艺创作的发展,群众文艺创作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良好的传承与保护作用.因此本文将从非遗的角度来探讨当代群众文艺创作,首先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群众文艺创作具有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以公众需求、创新发展、作品性质为导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到当代群众文艺创作中去.

    非遗群众文化公众需求创新发展作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