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生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生活·中旬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雷保平

月刊

1005-5312

wyshzzs@yahoo.com.cn

0731-88856947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华府北栋1002

文艺生活·中旬刊/Journal Literature Life(Trimonthly Pub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蜀地文化视域中的苏轼南行诗

    徐沁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蜀地不仅有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也孕育了很多文化名士,苏轼就是其中之一.苏轼是四川眉山人,虽自父丧后再也没有回到过蜀地,但蜀地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却是一辈子的.在苏轼的众多诗歌中,《南行前集》作为诞生在蜀地的主要作品对于走进苏轼精神世界极有启迪意义.本文以苏轼随父南行前期的诗为例,主要分析苏轼青年时期对蜀地自然历史文化的认识与感知,同时简要分析苏轼在青年时期对道教的接受以及道教对其一生的影响.

    蜀地文化苏轼南行诗《南行前集》

    对我国海洋文化作品的状况及其成因的认识

    黄满婷包布仁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的今天,海洋无疑是人类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强弱,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上,更体现在其文化的发展水平上,海洋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

    海洋艺术文化产业形成原因发展

    姚名达与饶宗颐目录学思想之关系研究

    郭少敏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姚名达是民国著名目录学大师,古典目录学成就突出,且吸收西方目录学思想,形成其现代目录学思想,这昭示目录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变,时代意义明显.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一生笔耕不辍,研究范围涉及多领域,且自小跟从父亲研究目录学,有目录学著作《潮州艺文志》、《楚辞书录》、《词集考》,三本目录学著作均从独特角度校雠整理编写,其编排思路研究与与姚名达的理论相通、继承、发展.姚名达对目录学理论阐释多,饶宗颐目录学实践多,从实践中找思想,然后对比出饶宗颐目录学思想中,探寻出目录学当代化的规律.

    姚名达饶宗颐目录学当代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美学的影响

    赵一蓉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唐以来,日本民族文化长期受中国文明的熏陶,日本的古代建筑、文字、语言、律法、服装、书画无不渊源于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设计与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已经发展为日本文化的精髓.但它的地理条件的不同,又使它产生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具有独特民族性的传统文化.其思想的核心是来自神道的宗教观念.它与佛教思想、儒学道德观念相融合,产生了带有神佛、神儒精神内涵的传统审美意识.

    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美学审美意识

    浅析中国古代的文化控制与专制政权的关系

    田野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君主专制长达两千余年,历代统治者在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也深知对于人民思想控制的重要性.而进行思想控制的源头便是从人们所接触的文化开始着手.于是有了焚书坑儒这样暴力的毁灭文化的措施,也有科举制这样柔性的逼迫人们去接受统治者意图让他们接受的文化.各种各样的举措对于巩固统治者的权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文将从古代文化控制的一些实例对古代专制政权进行分析.

    文化控制专制政权

    中国古代文论的非切入性特点

    朱文涛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体系性强、逻辑清晰、语言准确的西方文学理论相比,中国文学理论以一种修辞性较强的模糊化语言去阐释和分析文学创作,这种文论有着非切入性的特征,即深入作品分析,跳出作品赏评的方式.这种文论既有内在的哲学依据,又有其本身的思想渊源.本文拟从文论语言例证说明、形成原因等方面来分析中国文论的非切入性特征,以期对中国文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文论语言形式原因意义

    《血色图们江-我是谁》中图们江的意象研究

    李伟烽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流经中国的东北地区和俄罗斯沿海地区注入东海.对于朝鲜族来说,图们江有着特殊的意义.图们江充满着满洲延边地区,日帝强占期以及抗美援朝等民族的喜怒哀乐.对于延边朝鲜族诗人来说,图们江有着更大的意义.那是因为,他们的祖父和先祖父流着泪,带着委屈和不舍,唱着歌跨过图们江在中国生活了下去.对于祖父及曾祖父来说,图们江以"故乡"的意义留存了下来,中国成为了诗人的祖国.母国是朝鲜,祖国是中国的矛盾的双重性,使人们对图们江有了更多的思考与考察,也写出了更多的诗.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们江被不断地被认知和意象化.图们江从一个自然对象,被扩大为象征着朝鲜族历史现状的视觉空间.对于朝鲜族来说,图们江不仅是一段永存的历史现实,也是一种精神摇篮.李顺玉诗人的作品《血色图们江-我是谁》中是怎样把图们江意象化的,是本文主要的考察内容.

    图们江朝鲜族意象流散

    中国美学之意境

    李函昱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是一个独特的范畴,是主观生命情感与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情与景的结合,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突出特征.意境这一独特的美学特征,在中国延续上千年的文化艺术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纲领作用.

    意境美学中国传统艺术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啊,拓荒者!》探析

    郑丹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女性文学研究热潮的兴起,当前维拉·凯瑟笔下生动真实的女性形象也得到了文学评论者更多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啊,拓荒者!》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尝试对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与解读,以此来为我们更为深入的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创造条件.

    维拉·凯瑟生态女性主义性格

    中国原始艺术的现代性关照——读《中国艺术史》原始艺术部分有感

    孟琪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原始艺术研究一直因为年代久远、史料不足而充满着神秘和空缺,本文无意要补充中华原始艺术的研究成果,而是意图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使得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有一个对话性和关照,本文从中华原始艺术研究的学术和美学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并对现代艺术中渗透的原始艺术美学进行分析.

    原始艺术现代性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