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研究
外语研究

李建波

双月刊

1005-7242

waiyuyanjiu@163.com

15952023818

210039

江苏省南京市国际关系学院《外语研究》编辑部

外语研究/Journal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2011年9月1日《外语研究》编辑部紧急声明 近日发现有人入侵《外语研究》的邮箱,盗用《外语研究》名义和作者联系,说已决定采用该作者稿件,但要收版面费,并让对方转账到其银行卡上。本编辑部在此声明:《外语研究》用稿有严格的审稿程序,按正常工作方式和作者联系,从来没有也不会向任何作者收取版面费或其他费用。以上欺诈行为已触犯法律,我们保留采取一切法律手段的权利,以维护《外语研究》的学术声誉,并保证《外语研究》正常的工作秩序。请各位告知自己的熟人朋友,不要上骗子的当。谢谢!《外语研究》编辑部2012.7.1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研究型大学的形象建构:汉英高校官网语篇对比研究

    杨延宁
    1-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象话语研究面对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如何建立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充分呈现语篇在形象建构中的多种表现.其次是如何从表意需求和语境限制的角度解读语篇的复杂表现.本研究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建立可操作的多要素框架,明确形象话语研究在语篇层面的分析路径,进而对语篇表现进行解读.为使研究更聚焦,本文以研究型大学官网为研究对象,对比汉英语篇面对相同预设形象时的不同表现,探索语篇层面的种种表现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形象建构研究型大学汉英语篇对比

    新闻报道用词隐性倾向性与国家形象建构——以日本媒体涉华报道为例

    庄倩陈新仁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报道话语的主观性问题引发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多聚焦明显带有倾向性的语言表达.本研究结合批评语用学与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视角对日本主流报纸涉华报道中的一些中性词汇进行了解析,发现这些词汇的意义经过读者语义扩充、语义收窄等语用过程后会发生倾向性变异,进而隐性地传达出日本媒体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建构负面的中国形象.本文进一步拓展了语用充实研究,也有助于把握日本涉华报道的词汇特征并揭示其背后隐含的偏见.

    涉华报道词汇倾向性语用充实批评语用学国家形象

    网络政务互动中的政府形象管理策略与话语实践研究

    钱永红袁周敏
    17-2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政府形象的相关研究大多从管理学及传播学视角开展,对形象构建过程中所依赖的话语使用关注不足.本研究基于形象管理理论和网络政务互动语料,考察政府在政务互动中选择的形象管理策略及其依赖的话语实践资源.研究发现,网络政务中的政府形象管理是一种互动反馈式管理,主要包括积极呈现型管理和防御型管理两大策略类型,采用的话语实践方式主要包括言语行为域、话语域、文体域和参与域四个域的语言资源,着重构建了负责型、亲民型、服务型、作为型、法治型等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政府形象.

    政府网络形象网络政务互动形象管理话语实践

    不一样的"水浒"——间接翻译与形象构建

    王运鸿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语导向下,间接翻译具有与直接翻译相同的功能,这使其成为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领域.本文从形象学视角出发,聚焦《水浒传》间接译本Robbers and Soldiers,探讨间接翻译如何影响中国文学与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由于中介译本的滤镜效果,间接翻译抹去了儒家传统的忠义思想,增加爱情和女性母题,给西方读者呈现出一个浸润着个人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间接翻译虽受到中介译本的影响,但它对中国文学文化形象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浒传》间接翻译形象构建性别伦理形象学

    杜甫诗译入译出操作规范的对比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贺琳黄立波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自建杜甫诗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比杜诗英译在译入和译出方向上呈现的差异,聚焦两类翻译文本的操作规范,并借助图里规范理论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矩阵规范上,译入与译出文本均趋向于遵循原诗诗行分布特征,呈现一致性;(2)篇章语言规范上,译入与译出文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意象方面,译出文本的显化、隐化策略明显高于译入文本;在格律方面,译入文本多采用不规则音步,没有再现原诗尾韵,译出文本则倾向于以五音步或六音步等再现原诗风格,以随韵或交韵再现原诗音韵美.本文认为,译入与译出文本在操作规范层面的差异,与译者的翻译理念和所采取的视角密切相关,也与译者所遵循的诗学规范有关.

    杜甫诗译入译出操作规范理论语料库

    译入译出视角下鲁迅作品英译译者群体的句法复杂度研究

    赵秋荣何紫娟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方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译本句法特征.为研究翻译方向对译文句法复杂程度的影响,本文基于鲁迅9部短篇小说的四个译入译出译本建立语料库,采用38个句法复杂度指标考察译本语言特征.研究发现:四个译本有显著差异的语言特征多达20个.译出型译本简化、显化趋势更明显;译入型译本范化趋势更明显.本研究从翻译方向视角入手,拓展了译者群体的句法特征研究,有助于为中华文化外译提供一定启示.

    句法复杂度翻译方向翻译共性鲁迅作品英译翻译简化与显化

    假定读者框架下的政治演讲立场研究——以拜登关于结束阿富汗战争的演讲为例

    屈静雯李战子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借助假定读者分析框架,从作者、读者相对关系的视角,结合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和微观对话机制两个层面,对拜登关于结束阿富汗战争的演讲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语篇通过建构不同类型的假定读者,在对话属性、说服策略和立场表达等方面建立了一定的关联,协助实现加强联盟、转移责任、缓和争议和重建共识等交际目的.假定读者框架下的反恐演讲研究为分析政治演讲中的声音操控和立场表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全面理解美国官方反恐话语的意识形态.

    假定读者多声立场表达政治演讲

    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的互动关系探析

    杨波张辉
    52-5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探析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首先指出,转喻是比隐喻更为基础的认知思维方式,隐喻可被视为转喻的一个特殊种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转喻和隐喻的视角分析概念整合中各种关键关系的转喻属性和隐喻属性,以及从整合的视角反观转喻和隐喻,发现概念整合是转喻和隐喻的底层运作,概念的整合和压缩促成了看似普通的隐喻和转喻.关于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的总体互动关系,文章结合"愤怒"(anger)的相关语言表达分析了生理反应转喻和情感隐喻系统的整合网络及其认知运作过程,指出概念整合的理论框架为认知语义学映射观下的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的互动提供了统一的分析框架.

    隐喻转喻概念整合语义映射认知语义学

    国家安全视阈下网络多模态语言舆情监测研究

    潘艳艳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语言舆情的监测对于开展网络空间语言战略研究、舆情治理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首先厘清网络语言舆情监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网络舆情监测的多模态趋势,进而阐述在"情绪压倒事实"为特征的"后真相"时代舆情监测的关注点应是网络情绪和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然后针对多模态语言舆情监测的需要,指出可以结合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监测,从而将应该关注但却被大多数研究所忽略的语言现象、图片和视频深度伪造现象、图片内置隐匿信息现象以及表情包传播舆情现象纳入研究范围,有效地揭示网络舆情中的负面情绪和主流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威胁;最后简述了多模态语言舆情监测的工作流程,提出监测应与治理同步、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观点.本研究为网络空间语言战略研究、舆情治理以及将更多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网络舆情监测和治理之中提供了有益参考.

    国家安全舆情监测多模态语言舆情语言战略网络空间

    洛特曼"新结构主义"语言观的三重超越

    宋建华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特曼宏大的文化符号学体系以语言学思想为筑基点,甚至可以认为,文化符号学的本质是语言学的.本文梳理俄罗斯学界关于洛特曼学理的"主义之争",论证洛特曼既超越结构主义又迥别于后结构主义,形成以追寻交际过程中动态发展的"开放的结构"为目标的"新结构主义"语言学路径.这一特殊路径彰显于从系统—结构论走向文本中心论、从单语主导走向多语对话、从结构语言学走向语言文化学的三重超越,是洛特曼"传承即超越"学术理念的卓越展示,契合洛特曼提出的理想科学构想的两重标准.

    洛特曼新结构主义语言观文本语言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