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研究
外语研究

李建波

双月刊

1005-7242

waiyuyanjiu@163.com

15952023818

210039

江苏省南京市国际关系学院《外语研究》编辑部

外语研究/Journal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2011年9月1日《外语研究》编辑部紧急声明 近日发现有人入侵《外语研究》的邮箱,盗用《外语研究》名义和作者联系,说已决定采用该作者稿件,但要收版面费,并让对方转账到其银行卡上。本编辑部在此声明:《外语研究》用稿有严格的审稿程序,按正常工作方式和作者联系,从来没有也不会向任何作者收取版面费或其他费用。以上欺诈行为已触犯法律,我们保留采取一切法律手段的权利,以维护《外语研究》的学术声誉,并保证《外语研究》正常的工作秩序。请各位告知自己的熟人朋友,不要上骗子的当。谢谢!《外语研究》编辑部2012.7.1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乔姆斯基语言研究的新神秘主义观

    俞建梁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姆斯基试图通过挖掘人类语言的基本特质,探究人类认知的范围和局限性,重构人类心智的运行模式,从而揭示意识的本质.他认为自然演化赋予了人类语言的基因禀赋,但其根源具有神秘性,鉴于人类的认知局限性,我们目前暂且无法彻底地认识它们.为了纾解如此困境,他提出了重塑物理学概念范畴及放弃追求世界的可理解性,进而构建可理解的解释性理论等策略.乔姆斯基关于语言本质的哲学思想是本体论上的自然主义与认识论上的新神秘主义的结合,是我们认识其语言研究方法论的钥匙.

    乔姆斯基语言基本特质认知局限性新神秘主义

    人际语用视角下言语交际中的他者身份调用研究

    欧阳护华阮礼斌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用身份可作为解读资源、施为资源、人际资源、阐释资源及评价资源来供会话者在交际中调用.作为语用身份之一的他者身份也不例外.研究从人际语用视角出发,探讨会话者将他者身份调用作为人际资源的实质和动机.研究发现,会话者调用他者身份作为人际资源有助于建构人际关系、进行人际情态表达或实施人际关系评价,而调用的动机为管理人际和谐关系.研究最后还尝试提出人际语用视角下会话者他者身份调用和人际和谐关系管理协同框架,以期为会话者管理人际和谐关系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人际语用他者身份调用人际和谐关系管理

    新中国军事翻译75年:成就与挑战

    彭天洋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人民军队翻译事业走过了从"零小散偏"向正规化、体系化、专业化不断发展的艰难历程,培养出一支军事特色突出、规模效应明显的军事翻译人才队伍,组建起一批成建制、专业化的军事翻译力量,构建起覆盖多语种、兼顾各层次的军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大批内容丰富、紧贴军事实践的翻译成果,同时开启了对军事翻译理论的初步探索.中国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要求军事翻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外利益、促进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加强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塑造军队良好形象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语言服务,对军事翻译提出新的挑战.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军事翻译必须逐步完善宏观管理、加强资源统筹协调、推动专业化发展、打牢理论根基,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可靠的语言能力支撑.

    军事翻译军队外语能力军事翻译人才培养军事翻译理论

    论翻译的不确定性:行为主义视角

    胡庭树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行为主义者蒯因看来,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章,应以经验为基础,研究对象是可观察的客观行为而非意识,因此语言的意义必须根据主体间公共可见的行为来解释.翻译的不确定性并非探讨具体的翻译问题,而是讨论翻译背后的哲学问题,其实质是意义的不确定性,是对传统意义概念及其衍生概念分析性、同义性的批判和否定.翻译的不确定性也不是翻译的不可能性;相反,翻译存在多种可能性.把一个未知的土著语表达式翻译成一种已知的语言,一种翻译手册所提供的翻译被另一种翻译手册所拒绝,但每种翻译手册均可同等地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因而每种翻译手册都是正确的.究其根本原因,非观察性语句超越了经验证据,不能单独地接受经验的检验,因此不具有独立的经验意义,但其意义可以在各自系统内重新调整和分配,所以必然会出现意义或翻译的不确定性问题.

    翻译的不确定性行为主义彻底翻译刺激意义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991-2024)

    叶珺霏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知网和万方数据库1991-2024年《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相关期刊论文和硕博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热点包括译本研究、翻译主体研究、传播研究和语料库研究,出现了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多视角融合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当前研究局限,展望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推动中华文化典籍"走出去"提供参考.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分析

    互文与重复:《被偷换的孩子》的叙事研究

    陈世华徐诗云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偷换的孩子》以著名导演伊丹十三自杀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长江古义人通过与妻兄吾良自杀后留存的"田龟"装置的对话,探寻吾良自杀原因,直面日本暴力事件对民众生活构成威胁的故事.作品通过长江古义人与"田龟"的对话,使作品中的暴力事件与其他文学作品构成互文,折射出日本民众面临的民主危机;借用西方民间传说框架,以隐喻呈现社会现实,反映日本民族意识,体现了大江健三郎晚年对神话、国家与历史关系的深刻感悟;借千樫对长江古义人记忆的重述与解构,使后者重塑自我认知并反思历史.大江健三郎借对人物的记忆重构与重生期望,为战后日本民众提供了救赎灵魂的路径.

    被偷换的孩子互文重复叙事

    论《安娜在热带》中主导性社会范式的迁移

    秦丹丹陈红薇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部荣膺普利策戏剧奖的拉美裔剧作《安娜在热带》,再现了 20 世纪初美国社会快速工业化背景下,古巴移民雪茄厂中朗读人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终结.结合文化社会学视角,这部剧作揭示了古巴传统人文诗学与美国现代工业资本两种范式之争,表达了尼洛·克鲁兹对主导性社会范式迁移的思考.文章解读体现古巴人文诗学范式的核心元素——古巴手工雪茄与朗读人传统,分析体现美国工业资本范式的核心元素——机器生产倡议与公约行为,探寻文化现象转型背后的社会学逻辑和尼洛·克鲁兹在文化夹缝中的写作立场.

    安娜在热带范式迁移尼洛·克鲁兹古巴手工雪茄朗读人传统

    2024年《外语研究》总目次

    110-112页

    Abstracts

    封3页

    《外语研究》2025年度重点选题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