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金融
西部金融

刘社芳

月刊

1674-0017

xbjr2012@yahoo.com.cn

029-88345439

710075

西安市高新路49号

西部金融/Journal West China Financ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 思想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制度、法规,探索金融体制改革这路,开展科学和务实的各项研究,交流钱币研究成果,提供国内外经济金融信息,为金融科研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基层实践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读者对象主要是,经济金融系统工作人员、政府经济决策部门、财经院校师生、广大企事业单位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事前承诺条款探析

    傅国耕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5年起,我国5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将正式开始实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相关监管要求.其中,通过存款保险基金实现TLAC监管框架下的事前承诺条款,将为我国相关银行机构带来2.5%-3.5%的TLAC抵扣,既是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存款保险基金在风险处置情况下的重要资金义务.本文为进一步辨析事前承诺条款的相关技术细节,并围绕其在欧洲、美国、日本等经济体的应用情况,为我国的相关制度建设与操作提供参考.

    金融稳定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存款保险基金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差异分析——以陕西为例

    杨伟锋周晓苗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及共享发展六个维度,选取37项指标构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0至2022年陕西省及其地市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密度法对其差异、贡献来源及演进规律展开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不同维度和地市间的发展差异明显;经济效益提升显著,科技创新成为关键推动力,而共享发展和开放发展相对滞后;陕西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差异源于区域间的差距,关中与陕南地区间的差距最大,且关中地区内部差异显著;陕西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分化趋势.最后,从均衡发展实体经济、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促进区域一体化与合作、推动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促进共享发展与社会公平、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

    双碳目标下创设绿色融资担保平台的构想

    安喜锋权蕾李静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不断推进,畅通绿色金融的供需渠道已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之一.为此本文设计了面向新兴绿色产业的绿色融资担保平台,从平台的内涵、性质、参与主体、运作管理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系统绘画出平台的初步架构,以期为面向绿色企业的融资担保平台更好落地实施奠定基础.

    "双碳"目标绿色产业绿色金融融资担保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研究

    林硕延唐蔚李佳展李成青...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政策的出台,不断加深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服务力度.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把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代表形式,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和风险两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能促进其盈利水平提高,改善银行的财务绩效.发展绿色信贷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综合来看,绿色信贷具有提高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水平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在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长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经营发展

    陕西省信用户评定对农户贷款的影响

    张怡萍郝嵘陈朝雨孙东峰...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用户评定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涉农主体信贷可得性和便利性.本文对涉农金融机构调研,从相关涉农金融机构随机抽取4862笔农户贷款分析陕西省信用户评定对农户贷款的影响,得出农村信用环境逐渐好转,被评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户能够获得20到90BP的利率优惠,并且最终实际利率明显低于未获得利率优惠的农户实际贷款利率等结论,提出发挥政府政策、第三方征信机构作用,强化信息归集与应用,规范信用评定标准,提升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质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丰富农村地区金融多样性等建议.

    贷款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

    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

    陈昆邵钰翔马杨杨蒲思静...
    35-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经历了起步、壮大、稳固三个时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劲助力.本文从经济实力、城乡合力、生态活力三个角度出发,综合采用2014-2022年间江苏省23个县区的有关数据制成高质量发展指数,同2014-2022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县域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建立固定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推动县域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的结论,并提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行业本土化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加强监管等建议,以期推动县域地区高质量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县域地区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对西北五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魏登慧马小虎张景波杨健...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数字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聚焦西北五省区,通过运用2011-2022年相关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及门限模型发现:数字金融对西北五省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金融对西北五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传统金融水平和数字化程度的不同存在异质性;除使用深度指数外,数字金融及其两个子维度指数对西北五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

    西北五省数字金融产业结构影响机制

    数字金融、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变迁

    黄华一李江红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结构变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要过程,本文理论分析了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变迁,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本、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一定的影响;数字金融能通过推动需求侧和供给侧动能转换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变迁,其中需求侧动能的中介效应大于供给侧.该结论在通过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因此,要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推动动能转换,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数字金融需求侧动能供给侧动能产业结构变迁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王欢
    61-6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国际竞争加剧、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经济动能转换的迫切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新方向.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2012-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切实提高了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途径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低生产力水平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的赋能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着力点.

    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张婷婷严道鑫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本文对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除港澳台藏)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并将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其中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对农业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经济韧性增强的过程中,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都起到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东北、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中部地区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数字经济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以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等建议,以缩小各省区市及城乡之间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农业经济韧性科技创新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