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金融
西部金融

刘社芳

月刊

1674-0017

xbjr2012@yahoo.com.cn

029-88345439

710075

西安市高新路49号

西部金融/Journal West China Financ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 思想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制度、法规,探索金融体制改革这路,开展科学和务实的各项研究,交流钱币研究成果,提供国内外经济金融信息,为金融科研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基层实践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读者对象主要是,经济金融系统工作人员、政府经济决策部门、财经院校师生、广大企事业单位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质量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中"数字"的作用几何——基于传统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比较

    汪玲玲苏日古嘎徐慧贤郭鹏宇...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将逐步转向实现共同富裕,而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的有效手段.为了研究高质量普惠金融中"数字"这一重要元素在助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影响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分别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两种普惠金融业态对共同富裕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均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但传统普惠金融发挥的作用更大.当两种普惠金融业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传统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减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传统普惠金融对中西部特定人群的支持作用及数字普惠金融抑制金融资源向周边扩散是限制数字普惠金融有效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因.

    高质量发展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共同富裕

    商业银行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韩喜昆介鹏坤何补江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所呈现的数字化趋势与普惠性特征为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新的思路.由此,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面临的瓶颈,以2011年至2020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商业银行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直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减少商业银行的交易费用、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违约风险以及推动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等中介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释放更多信贷资金,从而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其中交易成本机制产生的中介效应最大,市场竞争机制次之,然后是信贷违约机制.

    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中介效应

    风险态度对农户家庭信贷资金可得性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

    陈治国王新芳戎岩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实证微观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实证估计了风险态度对农户家庭信贷资金可得性水平的影响效果.实证研究发现:厌恶型的风险态度在5%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家庭信贷资金可得性水平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运用PSM模型的半径匹配估计法对估计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有序Pr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稳健可靠,由此表明厌恶型的风险态度有利于增强农户金融信贷资金可得性水平.同时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西部地区风险态度对信贷资金可得性水平的影响效果较小且统计水平上不显著,据此表明西部地区厌恶型的风险态度对农户家庭信贷资金可得性水平的影响效果微弱且统计上不显著.

    风险态度信贷资金可得性农户家庭影响效应有序Probit模型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庹林华陈涛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关系的国内文献中,多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安全风险、银行声誉、银行流动性等单一方面研究.但面对金融业间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进行客观且全面的自我评价,以明确自身竞争力在当前业内的优势与不足,这也是商业银行增强竞争优势的前提.本文从理论层面出发,运用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深入探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机制,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并提出对应建议.

    绿色信贷银行竞争力影响机制

    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影响测度与机制研究

    姜怡舟王之浩汪旭强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逐步深入,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数字经济对于促进产业结构重组和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升级又对节能减排起到助推作用.传统观点认为,数字经济可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推动技术创新来减少碳排放,许多学者也对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显著影响碳排放做了大量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路径,本文从多个维度选取了14项指标构建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以2011年-2021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并将空间异质性纳入考量,分别研究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本文构建面板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数字经济碳排放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中介效应

    数字金融、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

    刘晏慈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作为金融的科创化产物,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指数,并以此作为中介变量分析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数字金融会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赋能.然而由于潜在的数字安全隐患,二者间呈倒U型作用关系.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市场化水平、政策出台数量、时段、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水平及资源配置能力不同的地区均存在差异,数字经济能够对资源禀赋不佳的地区"补短板"、"纠错配",从而减缓其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普惠特征.本文的研究发现为金融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有益的启示.

    数字金融数字经济经济增长

    基于DID模型的绿色信贷政策效应分析——基于《绿色信贷指引》的准自然实验

    翁宇轩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DID模型分析了《绿色信贷指引》发布对"两高一剩"企业的投资影响.结果表明,"两高一剩"企业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大了转型力度,其投资需求较前期有所增长,但由于绿色信贷政策限制了商业银行对"两高一剩"企业的投资,导致"两高一剩"企业资金缺口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转型金融重视度、精细化推进转型金融、建立清晰严谨的披露规则、提高转型金融服务型特点、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以及建立转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等政策建议.

    绿色信贷指引企业投资DID估计

    绿色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实证模拟——来自广西自治区的样本数据

    李乔漳韦寒梅雷蕾唐一平...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文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绿色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五大战略目标的影响,模拟绿色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具有规模报酬递减效应,普惠金融比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财政奖补机制能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乡村领域.据此,从构建绿色普惠金融标准、创新农村绿色普惠金融产品等方面提出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绿色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系统动力学

    中小投资者社交媒体互动与企业ESG表现

    陈继萍张淑婕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ESG实践是助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提升企业ESG表现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从中小投资者角度出发,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中小投资者社交媒体互动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小投资者社交媒体互动有助于提升企业ESG表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互动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为国有企业、处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时,中小投资者社交媒体互动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中小投资者社交媒体互动企业ESG表现

    农业保险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李勇斌
    88-9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2021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数字乡村建设正向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建设在农业保险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粮食主产区的促进作用要大于非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发展对低收入区和高收入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也都产生正向影响,低收入区影响要大于高收入区,但低收入区影响显著,而高收入区影响不显著.

    农业保险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农民农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