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赵西成

双月刊

1006-7930

jzkjdz@163.com

029-82202912

710055

西安市雁塔路13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合并建成,是全国八大土建类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类博士点18个,有亚洲最大的建筑结构实验室,是全国重点土木工程科研基地。自建校以来,学校的发展成为建筑和土木工程专业为重点,以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科、理科、管理艺术等类别的多学科性大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设计值法的结构可靠性设计实用性研究

    姚继涛王枭雄杨成
    475-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结构设计主要采用基于概率的分项系数法,而随着材料强度、施工工艺、设备性能的改善以及荷载作用的变化,该法在使用过程中因分项系数的取值固定而缺乏灵活性、通用性、并且可靠度控制精度不足.为此,国际上提出了设计值法.该法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设计方法的缺陷,但仍缺乏足够的工程实用性,尚未全面推广.鉴于此,根据工程设计习惯,以结构可靠度理论和设计值法为基础,建立基于设计值法的实用设计表达式,并结合工程实际给新的设计表达式选取最优的灵敏度系数,从而建立新的实用性设计值法的应用研究理论.结果表明,新的实用设计值法在工程应用中提高了可靠度控制精度和实用性.

    分项系数法设计值法灵敏度系数实用设计表达式

    钢管间距对共享铁塔挂载连接件承载性能影响分析

    钟炜辉张越郑玉辉谭政...
    483-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享铁塔是指在输电铁塔上加装通信平台,实现电力和通信的资源共享.为满足挂载高度和输电塔杆系分布的需求,可通过具有不同钢管间距的挂载连接件实现通讯设备与输电塔的相互连接.为研究不同钢管间距下挂载连接件的初始刚度、承载性能及破坏机制,设计制作了三个挂载连接件试件,并利用数值模拟建立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部件可整体协同变形,试件最终的破坏模式均为钢管于底部加劲肋或顶部端板处断裂,挂载连接件的变形形态受钢管间距影响较为明显,其塑性承载能力和初始刚度随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极限位移则随钢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所提出的挂载连接件屈服荷载及位移的计算公式,可为同类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共享铁塔挂载连接件间距数值模拟理论计算

    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研究

    萨仁高娃聂建春张振王旭...
    492-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小跨高比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新方案,即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通过对内置钢板-混凝土连梁和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连梁的破坏过程及滞回性能.结果表明:钢板-混凝土连梁在加载过程中,主剪切裂缝发展明显,最终发生弯曲剪切型破坏,而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在加载过程中,相比较于弯曲裂缝,剪切裂缝发展缓慢,加载到中后期,剪切裂缝基本停止发展,表现出较好的变形能力,直至试件破坏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试件整体保持形态完整,最终发生以弯曲控制为主的破坏.纤维的加入能够有效地限制混凝土裂缝宽度,保持试件的完整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连梁的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 ABAQUS对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进行参数分析,对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探究跨高比、钢板配板率、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筋率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纤维增强混凝土滞回性能有限元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参数分析

    钢筋混凝土连续板徐变收缩效应的解析方法

    杨应恩韩春秀刘有菊
    502-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中,混凝土板的徐变和收缩会使次梁产生梁间荷载增量,导致次梁的梁间荷载发生变化.计算这种梁间荷载增量的关键在于求解出连续板的徐变收缩重分布支反力,因此,提出一种分析钢筋混凝土连续板内力及支反力时变规律的解析方法,分别导出徐变和收缩各自影响下钢筋混凝土连续单向板次内力和次反力的解析公式.根据导出的公式编写 Matlab计算程序,对一个连续单向板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徐变对梁间荷载的改变无贡献,而混凝土收缩将使板底次梁产生额外的梁间荷载,其大小与次反力相等,且与楼板配筋率有关.采用该方法可较方便地计算出连续板的徐变收缩次内力,预估收缩导致的梁间荷载增量,公式推导建立在清晰的力学基础之上,是对连续板梁结构长期力学效应计算的一种有效补充.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连续单向板收缩徐变次反力梁间荷载增量

    热带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退化研究

    朱海威余红发麻海燕达波...
    512-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热带海洋严酷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退化规律,通过对南海现场暴露 3.5a后的 C50、C80 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进行混凝土回弹值与超声波、钢筋锈蚀率与拉伸、梁受弯与柱大偏心受压测试,系统分析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失重率、梁受弯承载力与柱大偏心受压承载力等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并与既有承载力退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现场暴露试验后,C50、C80 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且C50 构件中混凝土损伤较 C80 构件的严重;C50 构件已发生钢筋锈蚀,而 C80 构件中钢筋仍处于钝化状态;C50、C80 梁在受弯条件下的抗裂性能与极限受弯承载力下降,且 C50 梁较 C80 梁下降明显;C50、C80 柱在大偏心受压条件下的抗裂性能与极限受压承载力小幅下降.

    热带海洋环境现场暴露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劣化钢筋锈蚀承载力退化

    剪切型阻尼器增强大头榫节点模型试验研究

    杨旺高永林陶忠赵党书...
    525-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破坏主要由榫卯节点松动、变形及拔榫引起.为解决榫卯节点容易松动、变形及拔榫破坏问题,引入节点阻尼器技术,在传统木结构建筑榫卯节点处安装扇形剪切型阻尼器.为研究传统木结构典型节点大头榫安装阻尼器后的抗震性能及增强效果,设计制作了 6 个大头榫足尺节点模型,其中 3 个榫卯节点未装阻尼器,3 个榫卯节点安装阻尼器.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 6 个试验模型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安装阻尼器可以有效控制节点的拔榫破坏;同时有效增强节点耗能、强度及刚度;安装阻尼器节点模型的极限承载力是未安装节点模型的 1.5~3.5 倍.

    大头榫节点抗震性能阻尼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循环荷载下渭北地区黄土动力特性分析

    张勇钱家志
    535-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渭北地区的黄土动力学特性分析,通过TYS-20 型土动三轴试验机,研究不同围压下黄土的动本构关系以及动骨干曲线,分析黄土的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关系,提出动剪切模量衰减模型和阻尼增长模型;研究不同围压对黄土动强度和残余应变的影响,从理论上解释黄土动力特性变化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保证黄土震陷对地下空间影响最小化;最后对比黄土震前震后微结构,并进行机理分析对该地区地下空间发展提供理论意义.研究结果显示:黄土的动本构关系符合双曲线模型;动剪模量比随动剪应变呈负指数衰减关系,而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呈对数关系增长;动强度和动强度指标受试验条件的影响较大,其中动强度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表明动强度分析能较好地说明黄土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根据电子显微镜对比土体震前震后微结构,并进行机理分析,为该地区地下空间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研究表明,渭北地区黄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不易产生振动变形,属于轻微震陷区.

    动本构关系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动强度黄土震陷

    西安近断层区黄土动力特性研究

    刘妮娜温凯飞菲田开飞...
    54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近断层区黄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特性,以近骊山断层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 GDS动三轴试验仪进行动三轴试验,分析黄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在围压、饱和度、频率三种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断层区黄土动剪切模量和饱和度、固结比呈负相关关系,且降幅逐渐减小;与振动频率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增幅逐渐减小.近断层区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出现反弹现象,其值高于非饱和黄土,其原因可能为断裂带黄土次生裂隙更为发育.其孔隙水溶解土骨架中的可溶盐增多,土体趋于软化,黏滞性增强,所需的动剪切应力增加.近断层区黄土阻尼比与饱和度、围压和固结比呈负相关关系,且降幅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饱和度对黄土阻尼比影响最大,围压和固结比对阻尼比影响较小.近断层区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阻尼比大致近似,近似可认为土体扰动对骊山山前断裂场地黄土影响较小.本文采用半对数坐标系下的线性函数来量化动剪切模量、阻尼比与动应变的关系,且拟合效果较好.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近断层区的动力响应机制分析提供参考.

    活动断裂动三轴试验黄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

    裂隙性对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

    杨寓友王叶娇程岩
    554-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胀缩性、裂隙性是膨胀土的基本特性,膨胀土内部裂隙对边坡破坏有着巨大的影响,常引起工程事故.为研究裂隙性对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南阳膨胀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裂隙倾角、裂隙条数、裂隙形状等因素对膨胀土力学性质产生的影响.采用CT扫描试验观测了原状土内部裂隙发育情况;通过对含有不同裂隙倾角、条数、形状以及不同裂隙间填充物情况的含裂隙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分析裂隙性对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的产生会破坏土体整体性,降低膨胀土抗剪强度;裂隙条数增多,裂隙相互交汇会进一步降低土体强度;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随裂隙面倾角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当裂隙面倾角为膨胀土破坏面倾角时其抗剪强度最低;裂隙面倾角越接近破坏面倾角其抗剪强度越低,反之越高;引入裂隙膨胀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弱化度,建立了其抗剪强度指标随倾角变化的预测模型.

    膨胀土裂隙性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

    磁测井法检测钢筋笼在黄土场地应用探讨

    阮嘉斌王铁行赵再昆张亮...
    563-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磁测井法作为钢筋笼长度无损检测的有效方法,在黄土场地的适用性尚未得到验证.对磁测井法原理进行分析得到判断钢筋笼长度的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黄土地区灌注桩钢筋笼进行检测,发现曲线特征点不明显.进一步对黄土-古土壤层磁场强度垂直分量进行检测分析原因.采用不同的检测方式、桩-孔距离、检测速度对灌注桩钢筋笼长度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曲线特征点不明显主要受黄土场地黄土-古土壤互层以及古土壤磁性较强的影响,为克服此影响测得实际钢筋笼长度,在黄土场地采用磁测井法检测钢筋笼长度时,应遵循磁力传感器从下至上检测、桩-孔距离不大于 0.7m、磁力传感器检测速度不大于 300 mm/s的标准.

    钢筋笼长度磁测井法黄土场地磁场垂直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