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赵西成

双月刊

1006-7930

jzkjdz@163.com

029-82202912

710055

西安市雁塔路13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合并建成,是全国八大土建类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类博士点18个,有亚洲最大的建筑结构实验室,是全国重点土木工程科研基地。自建校以来,学校的发展成为建筑和土木工程专业为重点,以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科、理科、管理艺术等类别的多学科性大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

    张锋剑朱丽华王浩楠武海荣...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粗骨料强化的再生混凝土柱和普通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差异,设计并制作了5根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柱和3根普通混凝土柱,选取轴压比和体积配箍率为参数变量,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框架柱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经历了弯曲破坏和弯剪破坏;轴压比为0.10、0.25、0.40时,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柱承载力较普通混凝土柱承载力稍大,该强化方式对柱承载力提升效果明显;通过增大强化骨料再生混凝土柱的体积配箍率,可以提高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减缓强度衰减速度,降低刚度退化速度,增强其抗震性能.

    粗骨料强化再生混凝土框架柱低周反复荷载抗震性能

    基于改进证据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高处坠落风险评价

    黄莺熊文文刘梦茹魏晋果...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不确定信息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高处坠落风险评价的影响,针对我国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构建了基于改进证据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高处坠落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实地调研及专家咨询,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维度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高处坠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权值分配与矩阵算法对DS证据理论合成法则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证据理论评价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高处坠落风险.通过对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风险评价模型能解决高冲突证据融合结果不合理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为预防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高处坠落事故提供决策支持.

    装配式建筑高处坠落风险评价DS证据理论

    蒙中地区充气膜结构和传统结构体育馆热环境对比

    白叶飞赵淋涛康晓龙唐汝宁...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气膜结构体育馆和传统结构体育馆主材热工性能不同,造成两种结构体育馆的室内热环境响应明显不同.本文对蒙中地区充气膜结构和传统结构体育馆进行实地调研,对两者的室内外空气温度、空气流速、壁面温度、太阳辐射照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并选取5项评价指标(温度波动、温度均匀度、垂直空气温差、吹风感指数及PMV)对比分析两种结构体育馆室内热环境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充气膜结构体育馆室内外空气温度的延迟时间较短,约为55 min,而传统结构体育馆延迟时间约为100min;充气膜结构体育馆站姿人群垂直温差可达2.26℃,传统结构体育馆最大为0.55℃,充气膜结构体育馆坐姿人群aPMV为-1.40,而传统结构体育馆为-0.92,造成充气膜结构体育馆的热环境舒适性较差,并且太阳辐射照度越强,两者差异性越大.为了提高体育馆热舒适性,充气膜结构体育馆的建议操作温度范围为9.48~13.11℃,传统结构体育馆的范围为8.19~11.81℃.

    蒙中地区严寒地区充气膜结构体育馆热环境

    波形钢腹板PC箱梁剪力滞效应的能量变分法解

    高丽周媛王社良刘博...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剪力滞效应,引入β次曲线和近似余弦函数,根据变分原理推导出了简支梁和悬臂梁结构在典型荷载工况下的剪力滞系数计算公式,运用叠加法和肢解法将剪力滞计算方法推广应用到超静定桥梁的剪力滞系数求解中.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MIDAS/FEA建立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空间模型,通过对比有限元计算结果,对能量变分解析方法进行了验证.对波形钢腹板PC箱梁开展了参数分析,得到了剪力滞系数随钢腹板厚度和宽跨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剪力滞系数值随纵向翘曲位移函数阶次的增加而增大,不宜引入高阶函数来求解波形钢腹板PC箱梁剪力滞问题;悬臂箱梁的剪力滞系数随着宽跨比增大显著升高,均布荷载下的剪力滞系数比集中荷载下要大;运用叠加法和肢解法解超静定桥梁的剪力滞问题简单高效,结果可靠.

    波形钢腹板变分原理剪力滞有限元参数分析

    预紧力缺失对8.8级M24高强度螺栓常幅疲劳性能影响分析

    焦晋峰刘展翔刘丹刘勇...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3组应力比分别为0.3、0.5、0.8共24个材质为35K的8.8级M24高强度螺栓进行常幅疲劳试验和数值模拟,基于试验结果建立其相应的S-N曲线,并选取典型高强度螺栓疲劳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重点探讨了高强度螺栓预紧力缺失对其常幅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应力比和应力幅的一组螺栓,对应预紧扭矩变化100 N·m,其2×106次循环对应允许疲劳强度相差11.35%;疲劳断口特征与预紧力大小明显相关,疲劳断口表面、扩展区和瞬断区范围随着预紧力增大,断口颜色变暗、扩展区范围扩大且瞬断区粗糙度加深;高强度螺栓应力集中位置和大小受预紧力值影响较小,但与常幅疲劳试验断口位置基本吻合;有无加荷装置对高强度螺栓应力大小影响明显,对应最大应力差值先减小后趋于稳定.

    高强度螺栓预紧力常幅疲劳应力集中断口分析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地震损伤性能与损伤模型研究

    张智吉张品乐刘俊雄贾毅...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6片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不同轴压比、高厚比和配箍率的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依据试件各阶段破坏规律,分析对比既有地震损伤模型,提出了适用于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剪跨比和轴压比是高强材料短肢剪力墙试件破坏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相较普通短肢剪力墙其承载力、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更为优秀,承载力提升可达52%;对高轴压比及高厚比的试件采用箍筋加密的构造措施可使延性提升20%以上;提出的模型符合试件破坏发展历程和损伤机理,给出了各阶段损伤指数所对应的试验损伤程度,为其震后损伤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地震损伤模型

    基于气候特征的居住区室外热舒适多目标优化布局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刘启波杨雯婷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住区室外环境作为人们活动发生较为频繁的主要区域,其室外舒适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随着计算机模拟辅助设计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方法开始选用遗传算法开展自动优化布局.为优化西安地区居住区室外热舒适并探究建筑布局与其相关性,本研究以西安市某住区前期设计为例,结合进化算法与帕累托原理,使用多目标优化平台Octopus制定了基于室外热舒适的建筑布局自生成实验.该实验通过解集空间选优探究文章背景环境下的最终优化布局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能够辅助设计者进行方案生成与决策,为城市建筑布局提供优化方法策略.而西安地区的实验数据表明,本研究所提出优化方案中,建筑布局在冬季对室外热舒适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城市住区室外热舒适自动布局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

    我国科研建筑研究领域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雷明珠崔彤
    61-6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针对科学研究的场所——科研建筑的研究需求也日益增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科研建筑领域共852篇文献分别进行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得到作者与机构合作关系、研究进程、研究前沿领域与热点的分析结论.旨在呈现科研建筑研究现状,梳理研究脉络,挖掘研究前沿领域及热点,以期为今后的科研建筑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科研建筑实验室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西安腾讯双创小镇双曲面表皮优化设计研究

    艾宏波车通崔百兴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曲面表皮作为当今越来越多应用的表皮形式,创造了与传统建筑造型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建筑形象,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如经济性、表皮网格拟合精度差及光热性能适应等方面的问题.研究从西安腾讯双创小镇的表皮设计入手,在方案创作中融入"新丝绸"和"无穷"的概念,同时基于参数化设计平台Rhino&Grasshopper进行双曲面表皮的设计优化.研究梳理了双曲面表皮实践的优化设计流程,从曲率控制下的曲面形态优化、曲面网格划分及单元优化以及光热性能导向的表皮洞口优化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验证了该流程的适应性和双层表皮系统性能的优越性,构建具有生态特征并符合美观需求的双曲面表皮.

    双曲面建筑表皮表皮优化环境性能优化参数化设计

    绿道网络重塑乡村舒适性空间策略——以振江镇为例

    郭屹岩姚有庆李钢郑辽吉...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绿道网络具有重塑乡村舒适性的作用,以绿道网络为主导的空间载体建设,对于丰富乡村建设行动内涵,增强乡村空间舒适性以及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3软件,基于乡村舒适性特征,从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三个层面,综合分析绿道网络重塑乡村舒适性空间策略.结果表明:①绿道网络空间要素与乡村舒适物存在密切相关性;②研究区域自然生态舒适物丰富,但设施水平较低;③"一轴贯穿,多线连接,多点布设"的绿道网络系统,建立起舒适性空间框架.提出绿道网络系统与乡村舒适物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格局能够保护生态、促进产业联合和提升生活环境质量,重塑乡村舒适性空间,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

    绿道网络乡村舒适性GIS空间分析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