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赵西成

双月刊

1006-7930

jzkjdz@163.com

029-82202912

710055

西安市雁塔路13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合并建成,是全国八大土建类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类博士点18个,有亚洲最大的建筑结构实验室,是全国重点土木工程科研基地。自建校以来,学校的发展成为建筑和土木工程专业为重点,以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科、理科、管理艺术等类别的多学科性大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陕西泾阳某黄土滑坡土的分散性试验研究

    郑文杰蒋鑫吕玉蒙张励...
    317-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散性土一直为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在工程上容易引起管涌、路基失稳等破坏.目前判别土的分散性试验主要有双比重计试验、针孔试验、碎块试验、孔隙水可溶性阳离子试验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比试验等5种,但判别标准和结果各不相同,无法明确判定土的分散性.有学者提出通过赋予各试验方法所得结果不同权重的方法进行综合判别,该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作为公认的多种鉴别方法中最为直接可靠的针孔试验,由其得出的结果比较有说服力.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针孔试验,判断陕西泾阳某滑坡土的分散性,以期望提供治理滑坡灾害方面的建议.

    分散性土针孔试验判别准则滑坡灾害

    不同含水率原状黄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王燕姚仰平胡玉定梅源...
    325-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含水率的变化对黄土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FSY30型应变控制式非饱和土三轴仪,进行了 5种不同含水率下原状Q.3黄土的各向等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原状黄土各向等压固结试验e-lnp曲线确定的结构强度Ps随初始含水率w 的增大而连续降低,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ps=Awλ来描述;由三轴剪切试验得到的(σ1-σ3)-ε1关系曲线在固结围压(σ3-ua)=50 kPa时呈现为弱硬化型,在固结围压(σ3-ua)=200 kPa、300 kPa时呈现为强硬化型;由三轴剪切试验得到的εv,-ε1关系曲线在w=9.0%,(σ3-ua)=50 kPa、100 kPa时呈现弱软化型,其余试验条件下均为强硬化型;原状黄土的黏聚力c及固结后的初始基质吸力(uw-ua)均随着初始含水率w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原状Q3黄土含水率结构强度应力-应变关系基质吸力

    钢管-RBSCC短柱偏压性能研究

    王建超宋洪缘马光卓
    33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再生块体强度、再生块体粒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轴向力偏心距、钢管壁厚为参数,设计制作了 12根试件,通过对其进行了偏心受压承载力试验,以研究钢管-RBSCC短柱偏心受压性能.研究表明:再生块体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含钢率对偏心受压承载力产生正相关影响;偏心距对偏心受压承载力产生负相关的影响,且影响程度最大;再生块体粒径对偏压承载力产生正相关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实际计算时,可以忽略;针对该类结构可采用本文建议的钢管-RBSCC短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为废弃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途径.

    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偏心受压试验研究承载力计算再生块体

    铁尾矿砂水泥土强度特性及固化机理研究

    胡建林高鹏飞崔宏环崔志远...
    338-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铁尾矿砂的综合利用率、改善水泥土的力学性能.在水泥土中加入一定量铁尾矿砂,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究水泥掺量、铁尾矿砂掺量对水泥复合土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比强度的方法分析二者对水泥复合土的强度贡献.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对水泥复合土的强度影响显著,在水泥掺量8%~20%范围内,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复合土的抗压强度呈线性增加,但水泥水化效应对水泥复合土的强度贡献逐渐减小;水泥复合土的抗压强度随铁尾矿砂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掺量20%时强度达到峰值;铁尾矿砂填充效应对水泥复合土的强度贡献主要体现在高水泥掺量下.

    水泥土力学特性铁尾矿砂增强效应

    复杂工况下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特征与影响机制

    付大喜李世鑫翁效林
    34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在不同开挖工法下洞周塑性变形和应力重分布的响应特征以及地质强度参数对开挖变形的影响机制,寻求不同围岩等级下合理的开挖工法体系以及最佳支护时机,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对四种工法下的围岩应力、塑性区分布及变形失稳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软弱围岩,采用CRD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应力和塑性区的发展,尤其是对拱脚位移的控制效果突出明显,三台阶法和环形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后将在拱脚处产生较大的收敛变形;(2)采用临时支撑将在支撑及拱脚位置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实际过程中应加强对此位置的保护,设置锁脚锚杆或补强注浆提高其强度承载力;(3)开挖后过早支护没有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支护不及时围岩内出现松动压力使围岩进入流变状态,软弱V级围岩合理支护时间段应在开挖后荷载释放10%-30%内;(4)拱腰水平收敛整体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当K为0.5时,拱腰水平位移有从向内收敛迅速向外扩张的趋势;拱顶以上围岩竖向沉降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数值模拟结果为类似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设计施工和变形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高地应力数值模拟软岩应力释放变形规律Hoek-Brown强度准则

    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圈模式探析

    黄明华张谨易鑫王琛...
    35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生活圈规划作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重要转型,当前,仍存在着基本概念认识不一致的问题.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中关于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核心内容出发,对社区生活圈模式的形状、规模、与路网的关系、设施布局以及层级关系进行探析,并以此为基础在普适性、均好性和经济性的原则下构建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圈模式:①社区生活圈在空间上以人为中心;②社区生活圈是开放、共享的菱形;③社区生活圈的规模取决于居民行为的时空间尺度;④社区生活圈与"小街区、密路网"无关;⑤社区生活圈以均质化的设施布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⑥各级社区生活圈相互独立.

    社区生活圈模式形状"小街区,密路网"设施均等化层级关系

    寒地商业街底层临街面视觉感知测度量化研究

    付瑶王枢文刘宇彤王梓通...
    364-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界面透明度与店面密度是提高街道空间活力的两个设计要素,也是与视觉感知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调研沈阳市8条商业街,总结提炼典型寒地生活性街道空间场景要素.按照"空间—感知"研究模型,对4种界面透明度以及一种透明度定值下的4种店面密度进行计算机场景建模,令被试者观看场景模拟视频,同步应用人因设备将心率变异性(HRV)、皮肤电(EDA)与主观评价进行感知测度量化分析,推演了视觉感知舒适状态下商业街底层临街面设计要素的量值.研究结果表明,当街道界面透明度为40%时人的视觉感知舒适度最高,店面密度为15个/100 m时人的视觉感知舒适度最好.本文探讨了一种主观与客观结合的"空间—感知"量化研究方法,研究人的视觉感知与街道空间中的界面透明度、店面密度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商业街底层临街面的感知舒适研究与设计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底层临街面界面透明度店面密度人因实验感知测度

    健康福祉视角下城市绿地文化服务供需测度与空间表征——基于地块尺度的济南市旧城分区实证研究

    肖华斌安淇况苑霖吴俊颖...
    376-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满足了居民多层次需求,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对居民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在厘清城市绿地文化服务与居民健康福祉关系基础上,筛选了济南市旧城分区城市绿地文化服务类型,并基于多源数据测度了城市绿地文化服务供给.在识别居民时空行为基础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测度了城市绿地文化服务需求.以地块为研究单元,分别实现了城市绿地文化服务供需人本尺度上的空间表征,以期为满足居民健康福祉需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方法支撑和技术途径.

    健康福祉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测度济南市旧城分区

    基于光线落点分析的中国古建筑屋檐研究

    付宗驰罗畅刘玉豪裘鸿菲...
    386-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夏至、冬至、处暑、大寒真太阳时12时光线为关键节点时间光线,经唐代至清代26个古建筑剖面图屋檐下沿绘制关键节点时间光线,通过分析光线落点与檐柱的关系发现:至晚到唐代中国古建筑就已经发展出了与光照相适应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主要表现为建筑所在地处暑光线刚好落在建筑檐柱柱脚附近很小的范围内,冬至日光线刚好落在檐柱顶部;这种对光线的组织能够避免热季光线照射到建筑南立面,而使冬至太阳光线可以照射到整个南立面柱身区域,兼顾了冷热两季建筑对太阳辐射的需求,表现出了良好的对于光照的适应性,且这种适应性策略和设计方法被宋至明各代继承;与历史上政治中心南北移动相关的光线适应性再设计,应当是中国古建筑屋檐尺寸变化的原因.

    光线分析中国古建筑气候适应性屋檐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热点、趋势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与系统综述

    俞屹东
    394-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的利用与保护做出的综合性安排,相关研究能够为合理建构国土空间制度框架和科学开展规划实践提供重要支持.基于CNKI数据库,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开展知识图谱分析,并对重要研究内容开展系统综述后发现: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学科交叉特征明显,但合作网络和多学科融合程度仍待提升;研究内容已比较丰富,但在案例分析深度、理论完善与丰富、规划子系统内容细化以及实践经验总结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未来研究有必要在拓展国外先进案例分析的维度和深度、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并积极开展实践评价、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新技术为国土空间规划赋能等方面持续努力.

    国土空间规划知识图谱系统综述热点与趋势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