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赵西成

双月刊

1006-7930

jzkjdz@163.com

029-82202912

710055

西安市雁塔路13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合并建成,是全国八大土建类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类博士点18个,有亚洲最大的建筑结构实验室,是全国重点土木工程科研基地。自建校以来,学校的发展成为建筑和土木工程专业为重点,以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科、理科、管理艺术等类别的多学科性大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OI的街道类型精细化识别和分布特征研究——以福州主城区为例

    张家瑜袁阳周梦涵杨钇...
    406-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接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的街道空间是公众感知城市意象和开展城市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分类街道是在街道层级进行城市体检的必要环节.然而现有街道类型划分相对粗略,若将POI点数据的精度拓展至街道这一线性空间,将有助于实现街道类型精细化识别,有效提升城市体检效率.基于此,利用城市形态数据的空间属性,结合公众认知度赋值,对POI进行空间化处理后,在城市地块属性识别的基础上探索了精细化识别街道类型的新方法.以福州主城区为例,分析其街道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使用POI点数据能够实现城市线性空间类型的精细化识别;②以单一性街道为主的街道空间功能复合性差,需引入多元多样空间体验,有效提升城市街道活力;③呈现区域集聚特征的街道能够发挥意象感知优势,有利于打造城市个性化品牌形象.基于POI识别街道类型对认知城市空间、实施城市体检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深入探究街道空间提供了新的视角.

    POI街道分类大数据城市体检

    含有氢能汽车和储能的新型光伏建筑能源系统建模

    高力强费若雯刘敏邓冠中...
    414-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近零能耗建筑和氢能汽车与储能技术的集成,提出了一种新型低碳光伏建筑综合能源系统数学模型.该系统以分布式光伏作为可再生电力来源,并含有电解-储氢和储冷储热系统.模型考虑建筑附属氢能汽车(Hydrogen Vehicles,HVs)向系统的供能过程,并针对汽车的行驶特性,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汽车调度模型.最后生成了一个混合整数线性优化问题,并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系统在三个典型日的电-热-冷调度结果.算例表明:HVs与建筑系统集成将有助于降低系统的交换功率,光伏装机量的提升与储能设备的应用则有助于降低系统碳排放量.

    近零能耗建筑氢能汽车储能分布式光伏

    耦合遥感与地面监测的陕西省热环境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冯晓刚李萌李凤霞周在辉...
    423-430,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陕西省1970-2013年60个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为主,以MODIS数据为辅助,采用构建的热环境分异指数,进行陕西省44年间热环境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基于地理探测方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展开陕西省热环境时空分异特征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陕西省月平均温度,陕北变幅最大,关中次之,陕南最小.2000年后月平均温度较1990年前变化显著,60个观测台站中79.8%的月份为正增长.陕南、关中和陕北地区的四季平均气温变化呈现春秋两季增温显著,夏冬两季变幅最小.月平均最高温度表现为持续走高;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呈现走低的趋势,而其他三季则表现为缓慢上升.(2)1970-2013年典型年份的温度时空分布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减弱的趋势,其中,关中地区变化最为显著,陕北次之,陕南最小.(3)关中地区热环境整体状况最差,陕北次之,陕南较好,整体呈现加剧的趋势;TD指数变化较大,呈现跌宕起伏的趋势,表明44年间陕西省不同地区的热环境分异因区位的不同而不同.(4)地理探测结果表明:影响陕西省大气温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海拔、蒸发量和相对湿度;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均公园面积、绿化覆盖率和城市化率.

    热环境GIS空间分析时空分异地理探测器陕西省

    增强复合岩棉条板保温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罗智星于运星张帅帅仓玉洁...
    43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据统计,我国建筑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40%以上,其中,建筑围护结构热量交换产生的温度调节能耗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的70%以上,而建筑保温系统作为围护结构热量交换的主要控制者,对于建筑能耗、环境负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选定保温结构一体化产物增强复合岩棉条板保温系统为研究对象,以1m2为功能单位,划定从原辅材料开采到成品出厂(从摇篮到大门)为系统边界对其进行研究,识别其造成环境影响的关键阶段并提出可选择的优化改进方案,旨在降低建筑保温材料的环境负荷并为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选择提供新的决策.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生命周期评价增强复合岩棉条板碳减排

    基于红外热图与深度学习的建筑室内人脸属性分类研究

    李佩娴曹大千戴鹏飞卢昱杰...
    44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热成像相机预测个体热舒适是无干扰温控的一种途径,有助于建筑节能.而人体热舒适范围在不同年龄与性别之间差异较大,现有文献尚缺乏红外热图中年龄与性别差异的研究.为探究利用深度学习从红外热图中自动识别性别与年龄的可行性,本文建立了红外热图和可见光的人脸数据集,对比了 ResNet-50、DenseNet-121、DenseNet-201 A Inception-V3四种卷积神经网络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男女红外热图差异明显,用1nception-V3可达到98.7%的识别准确率;中青年红外热图差异较小,中老年红外热图差异明显,在分三类时,ResNet-50可获得80.0%的年龄识别准确率;性别与年龄识别准确率均高于现有文献记载.同时,本文研究了红外滤镜和人脸裁剪对准确率的影响,提出了有助于提高识别精度的人脸红外热图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热舒适计算机视觉红外热成像年龄识别性别识别

    基于碳污协同影响的西安市宅旁绿地优化设计研究

    苟文雅赵敬源马西娜
    450-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旁绿地对居住区碳排放和室外PM2.5扩散分布都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宅旁绿地形式通过调节微气候影响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加之植物自身的碳汇功能,带来综合减碳量的变化.通过将微气候和建筑能耗进行耦合,对13种工况下不同绿地面积和绿地形式进行了模拟核算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节能碳汇随着绿地面积的增大而增大,但绿地率超过35%后节能碳汇基本维持稳定,植物碳汇则随着绿地面积增大而持续增大,呈现数倍于其节能碳汇的趋势.宅旁绿地影响下的PM2.5扩散分布和住宅建筑碳核算具有显著相关性,基于碳污协同影响,西安市宅旁绿地优先推荐乔灌形式,其次为乔灌草,最不利形式为乔草,绿地率为35%的乔灌形式绿地为经济与生态效益综合最优方案.

    绿地面积绿地形式节能碳汇植物碳汇综合碳汇

    基于相似日LM神经网络的高校图书馆能耗预测

    王茜于军琪
    459-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书馆在高校建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较大的节能潜力.然而,近年来对于高校图书馆建筑节能的研究偏少,本文通过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日LM(Levenberg-Marquardt)神经网络的高校图书馆能耗预测模型,为高校图书馆能耗研究提供参考.以我国某高校图书馆为例,首先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影响图书馆能耗较为重要的因素,即室内人员、开放策略及气温.然后利用模糊聚类法划分相似日,依据相似日将原有数据进行筛选.接着将处理后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将改进后的预测模型与原预测模型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对比结果可知,改进后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 1.28%和23.06,拟合度提高了 0.042 1.

    能耗预测高校图书馆相似日列文伯格-马夸尔特算法

    基于DPSIR理论的水环境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化研究

    王成军赵丹王秉琦冯涛...
    46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陕西省水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状态,基于DPSIR理论(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构建陕西省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面板模型等测算并分析陕西省2004-2019年10个地级市水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时序动态演变来看,陕西省水环境DPSIR系统协调发展程度在2004-2010年为勉强失调,2011转为初级失调,2019年提高到中级协调,虽达到了协调程度但距良好协调仍有很大距离;从空间分布来看,可将陕西省内各地级市分为三个协调程度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延安、榆林、西安和宝鸡,在2019年达到了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状态,第二层次为咸阳、渭南、商洛、安康和汉中,最后一个层次为铜川市,发展较慢且在2019年仍处于濒临失调阶段;从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水环境协调的四个显著影响因素分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GDP用水量、湿地保护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综合以上,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为陕西省水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DPSIR理论耦合协调模型时空演化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