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郝瑜

季刊

1673-9876

xuebao@xisu.edu.cn

029-85309400

710061

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学报的高品位和学术性。本刊以外语为主,兼顾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的外语爱好者。2000年学报编辑部被评为全国优秀学会工作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反向殖民想象:《德鲁德》中的底层空间与异族书写

    金冰王文依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殖民批评的兴起,狄更斯小说中的种族与帝国观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焦点,其遗作《德鲁德疑案》更是引发了关于狄更斯究竟是帝国支持者亦或是帝国批判者的论争.丹·西蒙斯于2009年出版的《德鲁德》是一部以狄更斯及其好友柯林斯为故事主人公的新维多利亚小说.在重现狄更斯式伦敦的同时,小说通过虚构狄更斯与柯林斯对异族他者德鲁德以及他所统治的"地底城"的想象,凸显了 19世纪下半叶由海外殖民地动荡、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引发的关于帝国正当性的道德焦虑与反噬恐惧.本文借用后殖民语境下有关反向殖民想象的讨论,探究《德鲁德》中的底层空间与异族书写,揭示当代文化对维多利亚中产阶级帝国意识悖论的后现代重构.

    《德鲁德》狄更斯帝国意识反向殖民想象重构

    告别民族主义批评:博尔赫斯的中国书写及其世界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侯健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尔赫斯是在中国影响力最大、也是公认与中国文化联系最密切的拉丁美洲作家之一.然而长久以来,在民族主义批评倾向的引导下,国内学界对博尔赫斯存在着三重误读:1)认为其对中国的了解都来自译文;2)认为其笔下的中国形象玄奥难解;3)认为其刻画的中国只是西方视角下的"他者"形象.本文认为,在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对博尔赫斯影响最大的是他亲自译成西班牙语的亨利·米修的《一个野蛮人在亚洲》,由译到写,他继承了米修对中国的理解,并试图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通过人、景、物全景式地展现中国文化及思想,也借此凸显了他世界主义文学的思想理念,他笔下的中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者".改变上述误读是学界在后理论时代进行外国文学研究的必经之路.

    博尔赫斯民族主义批评文学翻译中国书写世界主义

    无法言说之创意性戏剧言说——福瑟戏剧的当代人生体验与话语表征研究

    张立峰綦天柱胡铁生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当代戏剧文学名家约恩·福瑟在模仿其前辈易卜生及其同辈汉德克等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戏剧留白和悖论式话语的戏剧文学叙事策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当代戏剧文学话语表征方式,将当代西方人难以言说的情感世界以及人之生存的个体体验再现出来,形成了西方戏剧文学的一次当代蜕变.福瑟因其"为无法言说的事物而发声的创意性戏剧和散文"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进而为人们了解当代西方社会人际关系新形态以及形成全新的艺术张力开创了戏剧文学的一代新风.

    约恩·福瑟比较研究戏剧话语模仿与再现情感与人生体验创意性表征

    《无期徒刑》中的文化自卑

    王韬张加生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库斯·克拉克的长篇小说《无期徒刑》被誉为19世纪最重要、最著名的澳大利亚小说之一,该小说也奠定了作家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地位.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澳洲大陆早期居民包括流放犯与殖民者的文化自卑心理进行探究,分析流放制度对文化自卑情结的根源性影响,剖析文化自卑对澳洲白人殖民定居者身份认同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考察文化自卑对澳大利亚民族心理的影响.研究表明早期殖民流放犯与殖民定居者在澳大利亚丛林艰辛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滋生的文化自卑情结,是澳大利亚民族身份含混和民族心理不自信的根源.

    马库斯·克拉克《无期徒刑》文化自卑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封4页